多元协同为导向的学员信息安全保密素养培养研究

2020-09-10 07:22董思妤
新教育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董思妤

摘要:在分析武警院校学员信息安全保密素养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与方法、培养评价提出了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及实施方案,为提高学员信息安全保密素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武警院校學员;信息安全保密;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信息化不断深入,信息安全保密已逐步渗入到武警院校学员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学员保密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成败。然而从当前学员信息安全保密素养培养现状来看,培养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多元的教学目标设置、多元的培养过程与方法及多元的评价体系,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信息安全保密素养提升的瓶颈。因此,建立一种多元培养模式成为信息安全保密教育模式改革的迫切需要。

1 武警院校学员信息安全保密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1)缺乏深刻的思想认识。从总体分析,院校及学员对信息安全保密培养的认识还不到位。很多学员对信息安全保密只是表面上的理解,知识点较零散,过多关注对知识的硬性记忆和考核结果,很少主动去提升自己的信息安全保密素养。很多院校培养力度不够,只通过一门《信息安全保密》课程或几次讲座对学员进行短期的教育,没有制定长远的教育计划。

(2)缺乏优质的信息资源。当前很多院校普遍使用的信息安全保密教育的教材主要来自于《保密条例》等保密法规和一本指定的信息安全保密教材。这些资源以纸质材料为主,表现形式单一,以信息安全保密课程为主的网络课程、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较少,此外,军校内部针对学员设计的信息安全保密知识手册较少,虽然大多数军校都建立了保密工作的宣传网站,但与学员相关的信息安全及保密教育网站却非常少,即使有,资源也不够丰富,更新也不及时。另外,学校缺少增强学员信息安全技能的新颖性、独创性知识内容、海报等培训材料,以上种种问题,使其无法为学校开展信息安全保密教育活动提供条件支撑。

(3)缺乏多元的教育形式。从目前学员信息安全保密教育情况看,保密教育形式较单一,主要依赖于基础课程讲授及专题讲座,多数学校并未开展“信息安全保密月”、“信息安全保密竞赛”等长效机制的活动,没有定期对学员进行信息安全保密素养培训等。

(4)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大部分院校信息安全保密教育的评价只通过知识考核或论文的形式考查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理解,而忽略了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和技能的测评,缺乏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和测评系统,不能准确掌握学员各个阶段信息安全保密素养的真实水平,更难追踪学员信息安全保密素养的发展变化及内在需求[1]。

2 信息安全保密素养多元培养模式构建

(1)培养目标多元化。强调培养目标要进行分层分类,实现多元化。将学习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形成多元目标的立体式培养格局,打破仅仅以知识目标为主,学生靠死记硬背实现学习目标的局面。认知目标包括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和信息安全保密知识;技能目标包括信息安全工具的使用能力和信息的安全处理能力;情感目标重在提高信息安全保密道德。指个体成员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该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他人信息安全。

(2)培养过程与方法多元化。由于信息安全保密教育的知识体系复杂、实践性强、发展迅速,各种新的窃密方法,窃密工具层出不穷。因此,单纯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促使我们要实现培养途径的多样化和协同化,利用入学保密教育、信息安全保密课程教学、网络课程、广播宣传、主题教育、毕业保密教育等各种形式的保密教育工作,如保密知识讲座、保密知识竞赛、保密技能演示及保密条例的不间断学习必须贯穿每个军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目前,对于保密教育与宣传,理论宣传过多,缺乏具体生动的演示,正面宣传过多,反面警示教育过少,造成学员对安全规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形式上,可充分利用校园网、学院大屏幕播放警示片等形式宣传相关保密知识、防泄密方法,编印《保密知识大全》,确保人手一册。

(3)评价多元化。针对多元培养目标,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通过多种途径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评价考核方式,将以课程结束考试为主向“多次”综合衡量转变,坚持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结合能否从技术层面理解并自觉严格遵守相关保密规定等综合评定,实现由书本知识向自身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转变。同时,要结合军校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各种形式的保密检查,通过保密检查,监督保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检查学员的具体保密行为是否符合保密法规的要求,以及有无泄密事件的发生及对泄密事件的查处情况[2]。

3 信息安全保密素养多元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根据培养内容及各单位的职责要求,整个培养过程会涉及到多个单位。教务处负责信息安全保密素养培养模式的制定、各阶段及总体的实施;组织、协调相关教员和学员参加信息安全保密素养培育的宣讲;检查学员信息安全保密知识考查、素养测验、综合测评的实施情况与工作质量等。承担《信息安全保密》课程的相关教研室,负责课程的设计、讲授;负责学员信息安全保密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讲座。保密室负责组织、实施保密知识竞赛、保密教育月等形式多样的信息安全保密宣传活动。教学考评中心负责信息安全保密知识考查、素养测验、综合测评的实施。信息管理中心负责设计和制作信息安全保密手册、相关宣传海报、警示教育片以及信息安全保密网站的维护。

参考文献:

[1]蔡华.本科学员信息安全保密素养培养模式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马明田,李石磊,欧庆于等. 军校学员信息安全素养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4.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