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做思融合能力

2020-09-10 12:15李娟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策略实验教学

李娟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下,小学科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在“思中做”、“做中思”,形成积极的学习循环过程,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本文针对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做思融合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做思共生”;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要鼓励学生在结合动脑与动手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相关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通常依赖实际动手的操作。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正好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内容相符合。科学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边做边思,手脑并用,力求获得做思共生的科学教学效果。

一、科学课堂的现状分析

(一)有做无思

小学生天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性格活泼好动。在进行科学实验前,他们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尤为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操作,容易忽略动脑的过程。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贪玩好动,我听过一位老师给一年级孩子上溶解这节课,桌子上摆满各种实验材料,烧杯,盐、糖、油、沙子,老师刚做了个示范,孩子们就争先恐后把盐、糖等放进水里,争着搅拌,玩的不亦乐乎,课堂很热闹。但是科学课不能只是玩而已,热闹过后,需要思考的是,实验效果如何,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引起了孩子们的思考“盐去了哪里”。因此实验过程中学生“操作”虽热闹,但成效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未思先做,造成淡化实验目标。

(二)光思不做

目前来说,很多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器材匮乏,专职科学教师较少,所以科学教学中,普遍还是存在“纸上谈兵”的课堂形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科学课完全是“看科学、听科学”而不是“做科学”。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做思共生”的应用策略

(一)以“思”导“做”

为避免学生盲目地做实验,在进行科学实验前,老师要让学生认真细读实验的任务、目的、要求、实验的方法。学生才能心中有数,才能顺利地完成实验。

在学生动手“做”之前,认真思考该如何做,是首要步骤。明白“做什么”,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它包括三方面要点,一要对解决的问题了解,二要预测可能产生的结果,三制定详细的实验策略。保障顺利开展实验。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带着疑问动手,产生边做边思的学习过程。

(二)设疑启思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对问题巧妙设置,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预测。提出疑问后设置相应课堂情境,构建学生“做”与“思”的沟通桥梁。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老师先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听到过哪些声音?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用桌子上的实验器材如音叉、铃鼓、橡皮筋、空盒、玻璃杯、钢尺等等,先思考再试一试怎样让它们发出声音。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思考,然后老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刚才的活动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再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想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科学课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把好奇心上升为科学的探索意识,引发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三)合理分工,优化实验操作

1.明确实验过程

如我在教《空气是什么样的》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再扎破一个小孔,把袋子放在水槽里,目的是观察袋子里的空气流出来,进入水中会出现气泡。

但是我在示范时我的水槽里没有放水,是想留个悬念,让学生自己观察袋子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结果在汇报阶段,我听到有些孩子说观察到水面出现了波纹,我想了一会才明白,他的袋子没有放进水里,是在水面上的,所以不会出现气泡。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差,需要老师做得更细致。

2.精心设计实验报告单,作为导向

学生可以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实验目标和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所谓实验的向导和大纲;学生通过填写实验报告单,把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实验结论记录下来。

3.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协作落到实处

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有利于学生间的互补。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配工作,操作、观察、记录、提问、汇报,人人都有任务,使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降低实验操作误差的发生,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4.注重实验后的汇报交流

在实验中学生要填写实验报告单,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说完之后发出交流邀请:“这是我们小组的想法,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其他小组在认真傾听之后可以提问或补充。通过生生积极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和探究能力,强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低年级的学生一开始说得不完整,或词不达意,听的同学也不够耐心去倾听,所以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愿意说,会说。

5.着重科学兴趣的培养

科学课要教的重点并不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例如《蜗牛》这节课,主要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等。为了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基本特点,我课前让学生捉了一些蜗牛带到教室。学生分组观察这些蜗牛,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比如壳、眼睛、触角。还有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我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蜗牛是怎样爬行的?通过观察蜗牛,学生掌握了一些观察的基本方法。然后学生看了一段视频资料,介绍了蜗牛的生活习性、种类等。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科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束语

在小学的科学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和加强学生“做”与“思”的有效融合,让他们能获得“思”中有“做”、“做”中有“思”的有机融合效果,积极打造“做思共生”的高效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顾长明.建构“做思共生”科学课堂:内涵与路径[J]新课程研究,2017(4)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有效策略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