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融合小学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对策

2020-09-10 12:15郑四八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应当探索教學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内外实践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辅助学生学习、吸收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推动教学与实践的融合,教师应当关注小学生的生活,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设计教学融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社会生活;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是对生活的总结与升华,学习知识也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融合的策略,实践“引进来,送出去”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将蕴藏着数学知识或者数学规律的生活现象、社会实践活动引入到课堂中,或者基于数学知识为学生设计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应用这样的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实现教学与活动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一、基于数学知识,引入生活现象

数学知识是教学的本位,教师应当引入生活中学生有所认知的现象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数学课程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融合。在实践中,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方式展示引入的生活现象,提升生活现象的有趣程度,使生活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兴趣,助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以“大数”的教学为例,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十万”、“百万”等计数单位有一定的认知,并且需要让学生掌握数位的顺序以及位值的概念。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章的内容较为抽象,并不能有效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辅助学生认知“大数”以及蕴藏在其中的规律。例如,教师可以地图为例,结合学生上下学的活动以及外出游玩的活动引入“万”以上的单位。比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电子地图,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向学生展示“万米”、“十万米”的距离,并通过电子地图的测距功能直观展示“万”、“十万”之间的进制。教师可以确定学校为起点,让学生举例自己所知的距离学校较远的地点,教师在地图上通过测距功能测量其距离,并将地点与举例记录在黑板上。通过逐步选择市外、省外的有名地点,教师能够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深入的认知,并了解到交通工具的必要性。

二、关注学生喜好,设计开放活动

除引入生活现象外,教师还应当基于数学知识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当对实践活动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实践活动应当区别于数学课后作业,既不能由教师制定正确答案,而是应当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能够在学生产生实践兴趣,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表现自我。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基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方向设计活动的大致方向,例如在“认识百分数”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以“数据调查”、“绘制统计图”等形式为主的实践活动。并且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限制实践活动的范围,避免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家长带去困扰。比如,在“负数”的教学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统计生活中存在负数的现象的任务,并且明确要求学生以自主实践、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不能依靠父母。在设计活动时,最关键的是体现学生的喜好,让学生有进行实践的动力。比如本班学生有吃零食的风气,教师们经常能在课间看到学生们吃各种零食。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零食”为主题的开放性实践活动,即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方向进行实践活动,如统计班级学生最喜爱的零食、每天吃零食的频率等。如此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又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师积极参与,给予适当评价

要提升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融合程度,就需要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学生的实践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实践活动的重视,增强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参与互动,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实践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激励性评价或者适当地引导。

在现实中,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应当主动表达自己的参与欲望,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在“认识百分数”的教学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学生自由调查感兴趣的内容。在布置完任务后,教师可以划分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调查”自己,如回答学生询问的喜欢吃什么水果等问题。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渠道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实践的进度以及遇到的困难,并对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下一次教学时,教师可以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小组的调查结果记录、遇到的困难等内容写在作业本上,教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师需要肯定学生的努力与成果,并指出学生尚存在的不足,辅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四、设计长期任务,发挥学生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布置日记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同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长期的任务,培养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感知敏锐程度。

仿照语文日记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记录生活中数学”的任务。任务要求并不难,学生需要完成记录情景、提炼数学知识两个步骤。学生需要每天记录数学情景,情景可以来源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或者从电视、互联网中了解的网络生活,并且该问题必须要与正在学习或者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相关。为降低实践活动的难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每天至少记录一个情景。在记录情景之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该情景进行分析,提炼出其中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方位、位置”的教学中,各小组都可以将自己上学的路径作为情景,然后将情景提炼为坐标系或者文字的形式。通过设计数学长期实践任务,教师能够将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有效融合在一起,并且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等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是具有较强联系的两方面内容,社会生活实践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而数学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社会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关注教学与社会实践生活的融合,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理念下的各种教学策略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融合的教学活动辅助学生体验、应用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黄民东.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对策[J].考试与评价,2020(02):120.

[2]苟文强.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J].教育艺术,2020(01):62.

[3]张英.论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76.

[4]李芳.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J].读写算,2019(33):173.

[5]陈录功.小学数学生活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C]..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62.

作者简介:郑四八(1978一),男,福建省三明市大田人,专科,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