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华侨在抗疫行动中

2020-09-10 07:22阙维杭
清风 2020年9期
关键词:张兰校友会医用

阙维杭

自新冠状肺炎病毒在武汉开始蔓延,到全中国忙于抗疫之际,海外华人华侨心系祖籍国,动员千家万户出钱出力,千方百计采购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等防护医疗设备,设法运回家乡、运回祖国,援助同胞抗疫。据相关统计,海外华人华侨在这段时间捐献、购买、汇集运到中国的各种防护口罩,就多达20亿只以上。

而当疫情在欧美国家逐渐蔓延开来,海外的华人华侨又开始以各种形式动员起来,为抗疫支援当地医院,为保护每个个体生命的安全而行动起来。

校友会牵手慈善机构捐运物资到武汉

当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趋于严重,国内各大医院防护物资持续短缺的时刻,远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北加州校友会的成员们,在1月中下旬就接洽并联手美国慈善机构Direct Relief,共同发起捐赠行动,并且通过美国联邦快递安排自加州到中国的快递运输航班运往中国。经与湖北省慈善总会和湖北省红十字会联系,一批重达2.5吨的医疗物资于2月1日驰援武汉,定点运送抵达武汉协和医院和孝感市中心医院。这批医疗用品包含105400个N95口罩、217000个外科口罩、169000双手套、3750套隔离服、9750套防水工作服等。他们参与、组织捐助的第二批防护设备也于2月5日到达中国。

这些大批量医用物资是从Direct Relief的加利福尼亚仓库运来的。作为应对世界各地紧急情况的公益组织,Direct Relief会提前购买、储备急需物资,保有大量医疗物品的库存,以应对大规模的紧急情况。

居住加州的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北加州校友会的校友们,包括硅谷高科技公司工程师、大学教授及医疗工作者等多个领域的许多专业人士,他们发起组织了“武汉加油行动”的义工团队,了解Direct Relief这家慈善机构的宗旨善行后,主动与之联系并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搭建了一座集中美国慈善机构所拥有的医疗捐赠物资,直接送达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新桥梁。义工团队仅用一天半时间(一个星期天、半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捐赠方、承运方、接收方、海关清关以及报关公司五机构所需要的文书材料,高效率协作完成了第一次运送捐助物资任务。参与这一行动的,还有华科校友会总会、武大校友总会、武大广州校友会的校友们。

各地华人纷纷捐医疗用品

3月中下旬,纽约新冠病毒肆虐,当地华人纷纷捐献医疗物资到医院。美国华人美甲联合总会3月25日向布碌仑玛摩利医院捐赠了5000只KN95口罩,支援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医院接收负责人连声感谢。

此前的3月23日,美国闽南同乡联合总会执行会长叶笛、北美华人华裔寻根协会、美国长乐侨中校友会的热心人士,向纽约布鲁克林玛摩利医院捐赠首批1000多个防护口罩,美国南加州华人联合总会(以下简称“南华总”)在中国和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多次发起捐款捐物活动。3月25日,“南华总”会长邵闻偕同其他几位理事会成员前往亨廷顿医院捐赠医用物资。3月26日,“南华总”理事长熊文胜、基金会常务主席曹琳等人又捐赠了5000个医用口罩给加州联合医疗网。3月27日,熊文胜等又前往橙县海岸纪念医疗中心和托伦斯纪念医疗中心,向这两家医院分别捐赠了5000个医用口罩及80件防护服。熊理事长并邮寄了2000个口罩给底特律的VA纪念医疗中心。“南华总”李社潮、于泽伟、华强等成员还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医疗中心,捐赠了1万个医用口罩和2000副医用手套。“南华总”成员黄静捐赠了1000个口罩给Pilgrim Place克莱蒙特健康中心。3月29日,邵闻等理事会成员又前往亚凯迪亚美以美医院,向他们捐赠了5000个医用口罩和120件防护服。邵闻还以清华大学同学会的名义向“南华总”捐赠了10万个口罩。

华裔小企业家邱先生居住加州洛杉矶地区,拥有一家30名雇员左右的进口公司,主要从中国深圳进口服装和厨具等产品。今年3月以来,邱先生“暂时改行”,带领员工跨洋从深圳采购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然后以南加州为中心,捐赠给全美许多家医院。这一“改行”,相当于进入了另外一个行业,需要重新学习口罩的工艺和质检。现在他的公司源源不断地收到美国各地医院的捐赠请求。公司的发货经理会查询网上资讯,判断医院大致规模,确认收货人信息,再给不同医院分配适当数量的捐赠物品。

到发稿时止,邱先生已经捐赠给了全美30多家医院口罩20万件,手套10万套,主要集中在纽约、洛杉矶等重灾区医院。一名得克萨斯州的受捐医院人士说:“我们没有钱,但我愿意飞到洛杉矶来,帮你们一起打包物品。”邱先生也特别提到,深圳的一些供货商知道他采购口罩等为捐赠后,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提供一些货物。一位张姓老板捐赠了2万只口罩,一位姓蒋的老板通过微信要求捐一万只口罩“献爱心”。

在陆续给医疗机构直接捐赠一段时间之后,担心继续下去资金会扛不住,他找到当地一些县市政府,请他们出资购买医疗物资,然后分发到各家医院;而他的公司员工负责免费采购,等于义工性质。目前开始合作的有南加州的河边县和橙县等。

平凡的人做了不平凡的事

在纽约,还有这样一位华人,在三四月间十多天里,在各大医院之间奔波,为前线医生护士们送上了短缺的口罩等,却从不留下姓名。

据称,这名华人过去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不少医生,在中国刚爆发肺炎时,她就呼吁美国医生支援医用物资去武汉。

美国爆发疫情后,她再次通过网络发起募捐,很快得到当地商会机构以及民众响应,收集到了大量口罩,由她汇总、整理后亲自送给医院重症室、妇产科等急缺口罩的医生们。有次,她到一家医院送去上万个口罩,扔下就跑,不愿留名。3月22日,这名华人给纽约大学朗格尼医院布碌仑分部送去几箱口罩,医生们感动极了,不断感谢她说:“你简直是我们的上帝!”

一位来自上海、现居南加州核桃市的华裔新移民陈先生,这些日子忙于为波莫纳谷市捐献医疗物资。波莫纳谷医院医疗中心发言人4月7日表示,陈先生捐献的医疗用品,已经超过医院总物资的50%!“他曾至少七次亲自来医院捐赠,并且他说他不会停下。”

陈先生2017年移居美国,现为一家环保公司的市场经理。过去的两周里,他的大部分上午时间都是在罗兰岗的168 Market停车场度过的。他穿着一件标志性的大红色外套,将一箱箱募集来的医疗物资装进车内。随后,他将这些捐赠物资送往波莫纳谷医院医疗中心。医院行政副院长康奈尔说:“我不知道他是谁,但我知道他是一个天使。”

“如果你想为当地医院尽一份力,你可以每天早上从10点到11点在168 Market的停车场找我。记得寻到一辆白色本田和大红色外套。”现在,陈先生已经成为社区捐赠者和波莫纳谷医院之间的中间联系人。

陈先生是看新闻发现有病例在波莫纳谷医院死亡时开始的捐赠行动。他在3月23日打电话给医院询问如何捐赠,第二天就帶着多箱医疗用品捐赠给医院。

随后,陈先生在Facebook上与其他不同社群交流,鼓励他们捐赠物资,支持前线医务工作者。短短两周内,他收到了6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捐赠者捐献的物资,包括企业老板、组织和社区成员,包括口罩、手套和洗手液等物品。

疫情期间,旅居美东地区的贵州籍华裔女作家张兰(网名纽约蓝蓝),一直奔波于疫区中心,为网友报道当地疫情最新状况。不幸的是,张兰系列报道《疫情中的纽约人》在3月27日戛然而止,因为她在当地不幸遭遇车祸去世,享年51岁。

从3月7日起,张兰一直在纽约地区奔波,通过撰写系列文章《疫情中的纽约人》,向网友介绍、传递纽约疫情最新动态。张兰年仅51岁的生命骤然逝去,但留下了20篇尚未最后写完的纽约疫情报告文字。

张兰1991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曾任教于苏州的美籍设计师、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刘晓萍,在张兰去世后发文悼念,说自己近来一直关注张兰的日记《疫情中的纽约人》,“她平静、真实地记录每日的疫情动态,用她个人生活的视角和文字,将疫情简洁透明化,同时也将她的乐观豁达和小幽默传递给大家,在每日确诊人数几何倍数激增的疫情氛围中,纽约日记像是一剂安神药,踏实和温暖。”

猜你喜欢
张兰校友会医用
医用生物敷料栓对肛肠病术后疗效的观察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孝顺的儿媳
这单不能退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欧阳丹: 与校友会一起走过十五年,在新的起点乘风破浪
医疗器械:千亿市场面临洗牌
张兰:对被判监禁毫不知情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2017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侨务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