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补发工资之后

2020-09-10 07:22刘吉同
清风 2020年9期
关键词:急需吴宓结账

刘吉同

吴宓自1970年起,工资就被学校扣发,每月只给30元生活费。1974年处境稍有改变,补发了他10000余元的工資,以后工资也正常发放。吴宓没有家室孤身一人,他的工资是怎样花的呢?

“济困”。此时他已八十多岁,且眼瞎腿断生活不能自理,远在陕西的胞妹吴须曼来到重庆看望,方知他补发的10000多元已快花光了,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怎么花这么快?妹妹问他都花哪了,他说“有些亲友和学生目前生活很不宽裕,我须不时地接济他们一些”。其中讲了一个姓凌的女生,说要去上海看病,急需两千元,吴宓便如数给她了。妹妹问那个女生的病后来治得怎样了,哥哥说拿走钱后再也没有见过她了。他的钱就这样被人一次次骗走了。

“买书”。吴宓爱书如命,但经过多次抄家,他的藏书已经很少了,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吴宓诗集》还有26本,以及部分手搞和日记。奇怪的是,发工资前他的书很快会“丢失”,发工资后便有人拿这些书让他赎回,一本诗集竟索价几十元。下月发工资后,这种戏码又出现了。如此循环往复,他每月“买书” 就要花去一半工资。

后来,这些人就不再拿书作道具了,而是直接上门逼捐。先编个理由,说某某学生因住院需动手术,急需一笔钱,请吴老师帮助,若不帮助后果如何如何。到了1976年年底,除下花去很多工资,补发的一万余元存款只剩下枕头下的七分硬币。

这些人何以敢这样哄骗老人,且又屡屡得手呢?我以为他们抓住了吴宓四个“弱点”。一是善良。吴宓憨厚纯正,一生乐善好施,视接济别人为天职,一辈子救济了很多人。二是老实。吴宓清华时代的学生、后来的钱钟书夫人杨绛,于清华读书时这样评价吴宓:“我听到同学说他‘傻得可爱’,我只觉得他老实得可怜。”吴宓没有心计,更无防人之心,一生都是这样。三是老残。年已八十多岁,且只有半条命,又举目无亲,故欺负他没有任何风险。四是害怕。吴宓长期生活在恐惧中,早已成了一只“惊弓之鸟”,别人稍一恐吓,他便屈服了。

问题又来了,这些人何以能把吴宓的“弱点”变成自己的“强项”呢?答:赖于他们有以下品质:欺压天良,借别人的善良和老实以售其奸;鄙视学问,吴宓乃国学大师,著名教授,那算什么?照样像踩蚂蚁一样踩他;无同情心,对老弱病残不但没有怜悯之心,相反,有的却是冷漠和敲诈。总之,他们的“秘密武器”就是缺德和没人性。

这些天因为疫情厉害,在家已关了十多天,菜蔬告急,一天早上出门到指定超市买菜,选好后大家隔着距离去结账,我前面的一位年轻女性把几小塑料袋菜放到了结账台,其中有1斤多大肉。她前面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已结完账了,临走时眼明手快顺手把那一块肉也掂走了。女老板发现时已走远了,老板叹着气说,开这两小时的门也赚不了这块肉钱。我想,类似的事绝不是个例。

当今的这些事与上文那些人做的事无疑都是“同类项”,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是不是遗传关系?——不再具体问了,自有高人高见。我想还应抓住最本原的东西,即每一个人都先从写好 “人”字开始,把“一撇一捺”写得周周正正,让躯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人性和正义,那么,世界真的“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猜你喜欢
急需吴宓结账
可持续之愉悦
乐业镇第六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效浅析
玩笑话也需谨慎对待
吴宓与钱钟书
结账
结账
神奇的设计师
吴宓和毛彦文的红尘纠葛
ARE THE KIDS ALL RIGHT ?
吴宓、梁漱溟与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