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式教学法在法治课堂情景模拟中的案例研究

2020-09-10 07:22李嘉琳
高考·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情景模拟法治

李嘉琳

摘 要:“板块式教学”最早由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环节,也叫“板块”,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如何让法治意识更加深入学生内心,使学生主动在情景模拟中展开对法治的学习,板块式教学值得提倡。

关键词:法治;板块式教学;情景模拟

一、板块式教学法的含义初探

板块式教学法对于教学程序的安排,以段落式、层层递进式推行,继余映潮老师在语文学科提出板块式教学法后,其他学科纷纷也加以应用。法治意识作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其在中学阶段的培养方式也格外重要,根據不同的学情,合理划分版块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法律常识、挖掘生活案例、体悟法律作用。在推行法治课堂板块式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学习“版块式”僵化,尝试结合一些老师的实践经验,在情景模拟中创新了活动形式,打破在学校、在教室里的空间局限性,学生在多种情景场合中能够更深入地体会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二、板块式教学法的必要性论述

(一)激趣化疑,焕发课堂新活力

在中学阶段,学生对于法律的了解仅来源于生活常识,在初中低年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处在初步建立阶段,因此应更侧重于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对法律知识的求知欲。因此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模拟情景其中,分步骤一步一步使其逐渐对法治精神加以认可和内化。以初中法治课堂的辩论赛为例,在赛前准备时,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非常高,参赛人员、主持人、评委竞争激烈。而在辩论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纷纷举例,旁征博引,为自己的论点寻找佐证。赛后总结环节,主持人和评委分别从辩手素质、辩队纪律等方面给予了评价,无论是精心准备的辩手,还是冷静旁观的观众,都显现出了对法律超乎意料的浓厚兴趣,很显然,最后的胜负已不再是竭力追求的目标,而核心素养的种子已悄然萌发。

(二)辨伪存真,联结生活新启发

虽然在初中高年级已经进行了对宪法内容系统的学习,但根据调查,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法律制度理论知识已经忘却,意识层面多已内化形成较稳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仍存在可修正面,或空有对法律的崇敬与热爱,但却存在很多盲区,“法治”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存在较大空隙,无法顺利衔接。在此基础上,我校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共建合作开发的活动型校本课程——生活中有法律,便通过组织举办模拟法庭,让学生在了解案件、审理流程、熟悉文书的环节中,一步步澄清了许多前期的困惑,并对今后的行为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法律素养得以提升。

三、板块式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

以法治课堂辩论为例,第一道辩题为法治和德治谁更重要?在准备前期,需要同学们去合作探究,深入了解辩论流程、参与角色,并自我商定。正式进入到辩论环节,正方通过未成年人盗窃案,引出“小人情会危害社会大人情,法能够帮助人改邪归正”,反方则以高铁霸座案为情景导入,说明“德治是让人知道自己为什么是错的,如果每个人都能以道德的准则来约束自己,就不再需要法律的惩戒”,最初的情景代入,引发了在座的观众热烈思考和讨论。当课堂进入到自由探讨环节,现场的氛围已经大大激发了每位在场同学的参与性:有同学提出质疑,对于小偷的感化能成功吗?道德只存在于相同文化和人情聚集小群体,而法律统适于现代社会;便立即有同学指出,法是对于道德的提炼,多以惩罚限制为主,而德治不仅倡导哪些不该做,更倡导人们应该朝着好的方向去提高自己……在一步步的讨论推动中,有一个答案悄悄在大家心里生根:两者是互相依存的,一个人的成长,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法治与德治的齐头并进。最后,经过主持人和评委的总结,以及大家对整个环节进行整体感知的自我反思,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所掌握法律知识的匮乏与不足,感到意犹未尽,并渴望再一次地参加与法律有关的主题活动。

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同学们的关注点从探讨题目本身到其本质含义,由求胜心切转向为感悟至上,一步步使学生产生兴趣,了解宪法,激发更急切要去学习掌握法律知识的愿望,并逐渐内化为对自己的行为规范。如何将看似枯燥的法治教育亲民化,需要借助板块式教学法去大胆尝试。

四、基于教学法应用的现实反思

在课堂实践中,将学习过程以板块式内容展开,可以采取体验、观摩、表达等形式,在此基础上,经过反思,特别值得注意的几点是:(1)每种板块形式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情景模拟中,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个话题,无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都要扣紧主题,否则将容易流于形式,尤其在初中低年级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如果没有感知到明确的目标,便极容易出现“放鸭子课堂”。(2)每个版块需要确定合适的教学活动。既然要扣紧主题,就需要有逻辑性地逐渐递推。因此,必须要强调课堂的预设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更需要随时监控、适时引导学生的教学活动,达到效果最大化。(3)每个版块应因地制宜创新形式。每一个个体、班级的风格不尽相同,在每个环节的设计、用人上,教师应尽可能培养团体内部的思维碰撞习惯,以此最大程度的激发智慧的火花,常常有结果显示,一个班级内只要有一到两名勇于创新、思维活跃、善于合作的同学,在教学环节中表现突出,便会大大激发课堂氛围,带动起周围同学的思考欲望。因此,了解学情,与对象集体磨合的过程也是板块式教学不容忽视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谈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理论及实践措施》,崔绍怀,黄少镇,《惠州学院学报》,2017.10.28期刊

[2]《我与“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创立》,余映潮,《中国教师》,2017.3期刊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普通立项课题,课题名称:《情景模拟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JK12-L023

猜你喜欢
情景模拟法治
让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Materials Studio软件在材料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模拟在“公共关系学”礼仪与技巧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的探讨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