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20-09-10 22:23潘洪超
高考·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语文教学

摘 要:本文针对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德育教育的意义及优势,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明辨是非善恶的正確思想意识,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基于此,作者以实现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为目的,为其提供几点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语文教学

引言: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道德品质、德育素养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并应用于语文教学当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应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践行德育教育,是文章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伴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推进,对我国高中语文提出新的人才培养要求,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语文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素养及综合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环节中践行德育教育,并将德育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教学内容,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环节,实现高中语文全过程育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德育教育,从语文专业教师角度来讲,德育教育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理念的改革和语文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可以有效地将高中语文学科知识层面的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层面,着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学生个人角度来看,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其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帮助学生树立起明辨是非善恶的正确思想意识与良好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在今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文化专业人才。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非凡。

二、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在语文教材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作为乘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教材内容中蕴涵着浓浓的爱国情感、高尚情操和客观科学思想观点等,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能够起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德育教育,可通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教育素材,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环节当中,以此来实现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劝学》一课,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其中不仅体现出“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德育教育理念,同样还讲述了学问的博大精深,渗透了作者探索思辨的精神。所以,语文专业教师可在课前查找相关德育教育素材,并结合几点实际案例进行讲解,通过举例的形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本篇文章内容中德育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德育素养。除此之外,高中语文专业教师还可在互联网平台中搜索几个比较经典、与教学内容有关且富含德育教育素材的微视频资源,如学生因弃学所产生的连贯性影响的生活纪录片、揭示课堂中不良行为的短视频素材,将其整个制作为Flash动画,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播放,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为学生讲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等等,能够起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在课外阅读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教学环节是帮助高中学生丰富语文知识体系,开拓学生视野且十分常见的一种教育手段,课外阅读与语文教材不同,其富含的知识层面更加广泛,所涉及到的德育教育内容也更加丰富。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把握住这机遇,积极在课外阅读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如引导学生阅读与德育教育相关的课外读物,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形式拓展学生知识层面,增强学生意志力,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但是,虽然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对于在语文教学中践行德育教育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课外读物的类型较宽泛,其中不乏有很多负面性的书籍会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既要确保学生所阅读的课外读物,符合其自身兴趣爱好和思想特点以及年龄特征,又能够起到积极的德育教育作用,以此来实现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例如:高中语文专业教师可在课余时间在互联网平台中进行搜索适合此年龄阶段学生阅读的名人传、四大名著和诸如鲁滨逊漂流记等类型的经典小说,通过社交平台发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制定好规范、科学的阅读时间进行阅读,以此来实现学生即能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又能够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除了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同时还可定期开展德育教育主题班会,通过在网络平台中搜索与德育教育有关的舆论信息,在班会中进行讨论与交流,形成舆论氛围,在沟通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对此信息的看法,以此来获取学生的德育素养现状,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纠正,进而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健康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高中阶段是学生从中学步入大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学生德育素养的培育,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坚定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即便是步入大学,甚至是步入社会,也不会因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作出一些违背道德原则的行为,真正实现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管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效果分析[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07-209.

[2]钟晓英.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人格教育研究[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896-903.

[3]于建芳.为心灵“护航”,为成长“扬帆”——新时期语文德育教学浅析[J].学周刊,2016(03):128-129.

作者简介:潘洪超,1982.10,男,汉族,山东省兰陵县,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单位:兰陵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高中语文教学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