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实验使课堂更精彩

2020-09-10 07:22张蓉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激发初中数学培养

摘 要:新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们初中数学老师改变传统观念,拓展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以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变化.初中数学课堂需要实验探究来改变,需要实验探究来提高课堂效率,而实验探究的教学刚好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所以我们初中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激发;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1-0033-02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初中数学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应该适应课改,课改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主动参与学习,从实验探究中总结方法.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方法很多,但数学实验教学是可能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笔者就工作实践中分享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心得.

一、创设良好的数学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创设良好的实验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很快引入数学的世界.为了使数学实验探究能顺利进行,我们要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探究的问题要有挑战性,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我在教“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我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做剪纸实验,比那个组做得式样多,哪个组做得漂亮有特点,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讲讲你剪纸的特点.这时学生心情愉悦,富有成就感,同时学生也能通过剪纸分析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这样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简化数学理论讲解,使课堂效率提高.

二、巧妙设计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很多的数学知识非常的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们教师可以把许多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让数学知识的直观就是运用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验,并从实验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生动的.例如我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上课前我让学生准备长度不同的绳子,让他们用绳子来组成三角形并谈谈组成后的结果,并用刻度尺测量出三根绳子的长度.探讨什么时候可以组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不能组成三角形?多次实验和测量记录,学生就会总结出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情况.然后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总结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这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总结归纳出的结论.学生经历了发现数学结论的全过程,这样的结论学生可以理解,又容易记得,更加会运用.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手脑并用,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重视数学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学习重视过程,过程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方式.实验活动分为:课内实验活动和课外实验活动.课内实验教师要充分引导,课外实验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要充分体现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我们教师设计实验活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常见器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我们数学实验探究过程就是就是把学生手脑结合起来,这样的实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各种学习积极性.例如七年级上册图案设计中,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我实验探究,让学生对各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了解,再通过拼图形让学生理解图形的美和创造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再通过画图形,让学生建立图形的立体感,进一步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接下来的“涂一涂”、 “剪一剪”、“说一说”,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所有的探究完成之后,让各个小组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展示交流,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得到有效的开展,这样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四、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有所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方程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接触较早的数学模型,虽然小学阶段学生对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没有真正理解和运用方程,对方程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实践表明,能用算术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绝不用方程解決,也就是学生对方程的理解是不够的.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不是听会的,而是学生不断的感受和提炼才能逐次内化的过程.我们初中数学老师只能通过数学实验能帮学生理解方程的思想,提高认识方程的深度.数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一次具体的操作,就让学生发现和理解数学的内涵, 有时我们老师认为很简单的知识,但在学生脑海中却是比较深奥的内容.

因此,我们初中数学老师在实验设计中要注意使用生活中物品和尽可能简单材料,并且要最大化运用这种材料的特点;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引导,以帮助学生集中理解和运用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从生活实际到数学思想的桥梁,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实验的开放性,尽量少给学生一些限制和提示,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整个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和创新,器材的选择尽可能简单易得.另一方面探究活动过程要适量和适度,时间要充分利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实验探究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把学生的形象思维升华为抽象思维,使数学核心素养深入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杨光剑.试论初中数学课堂实验教学[J].保山师专学报,2006(02):92-93.

[2]赵江,葛金辉.构建数学应用实践空间,培养数学应用能力[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06):65-67+21.

[3]李桂强.数学实验研究述评[J].数学教学研究,2005(07):41-43..

[责任编辑:李 璟]

收稿日期:2020-01-15

作者简介:张蓉(1989.10-),女,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激发初中数学培养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