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09-10 07:22牛晓伟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

牛晓伟

摘要:树立文化自信是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使得文化建设朝着更加繁荣的道路迈进。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新时期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渗透,是加强学生的文化建设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信息网络逐渐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化带来的知识信息的更新非常之快,学生对各种信息的筛选和汲取能力不高,很容易被各种“非主流”知识所误导,同时也导致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偏离。为了进一步在学科领域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认知品位,为更好地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奠定了基础,进而使得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6-107

引言

语文教学过程,并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教师要探索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的途径,以彰显文化的魅力,突出语文的价值。

1传统文化进中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传统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探究了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况后,笔者发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情况并不理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对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牢牢掌握着教学流程。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效果。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对于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并不是很重视,缺少必要的深度挖掘,这对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产生阻碍。其二,传统文化的融入过程较为生硬。为了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许多教师在积极地尝试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但从具体实践来看,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较为生硬。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仅仅是讲解了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便认为是完成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达到了教育目标,殊不知这样的方式限制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展现。

2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1《孟子》二章——理解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孟子》二章包括《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集中阐述了孟子的思想,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需围绕原文内容认真研究学习,特别是对文章中的一些传世名句的理解更要具体深刻,这样才能为拓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富贵不能淫》一文是以景春和孟子两人对话的方式展开,其中景春对公孙衍和张仪大加赞扬,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原因是具有“怒诸侯而安天下”的大本领,而孟子对景春的说法予以驳斥,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从仁、礼、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对于景春所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进行感受,对一些所谓大明星的追捧、对权威的盲信盲从,认为他们才是大丈夫,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而反观孟子之言,从本心出发修身养性,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真正的为人之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其中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人物,以事实为依据阐述了“天授命于人而炼人,只有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永久生存”的深刻道理。对同学们来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沉浸于眼前的成就而止步不前,则亦如孟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从阅读教学切入,借由不同的方法来创新教学。首先,可以构建对比教学,引入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课程中,有不少古诗词或是文言文课程,教师在对这些课文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类似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在教学《春夜洛城闻笛》这首古诗的时候,诗作主要就是表达了诗人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勾起思乡之情。描写思乡之情的诗作很多,比如《逢入京使》《渡汉江》《宿建德江》等。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入这些诗作,和课文对比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其次,可以创设拓展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作为拓展素材,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实现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进步发展。

2.3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

学校要想使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一方面可以弘扬与继承传统文化为核心,定期组织“语文传统文化宣传周”活动,举行绘画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等;另一方面可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做好宣传传统文化的工作。学校不仅要利用校园报、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还要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等,宣传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了解传统文化是什么,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结语

總而言之,社会实践为学生的知识运用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也是传统文化理念渗透最好的途径之一。中学阶段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的阅历更加深厚和丰富,为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提供锻炼的机会。如果没有社会实践,一个人的知识学习是不完美的,也是缺乏一定的可行性的,更不可能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亲身感知传统文化带给自己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薛占杰.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华少年,2017.

[2]张学雷.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92,111.

[3]李斌.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5(16)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