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2020-09-10 20:28魏招弟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简单教学目标小学语文

魏招弟

【摘要】守住语文的底线,回归语文的本色,这是新课标下有效课堂的必然追求。本文从课堂教学目标构建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见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观点:坚守“本位”;深而有“度”;情感靠“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简单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坚守住语文的本色和底线是广大语文教师最真诚,最质朴的期望。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构建简约的语文教学目标呢?

一、坚守“本位”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课程标准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就应该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很单纯,就是“听、说、读、写”四大板块。斯霞老师说:“语文课,就是要读,要识字,要写字。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样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很多语文老师却把语文课上得“面目全非”。他们深受“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打破学科本位,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的影响。“拓展开放”迅速席卷课堂,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如果没有拓展环节的设计,好像这堂课就是失败的,就是枯燥单薄的,于是无度的拓展便严重冲淡了语文教学。有位老师在教学《翠鸟》一课时,课上安排了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翠鸟的资料的环节。图片的,文字的,翠鸟的样子、习性、生存环境、发展,甚至环保等知识全部出来了,整整用了十几分钟,俨然这是一堂自然生物课。短短的40分钟,十几分钟的“旁门左道”,学生的言语能力培养何以落实!

二、深而有“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倡导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这一理念一时激活了阅读课堂,开启了万千缤纷的精彩对话,同时也引来了不少的是是非非。对话看谁深入,理解看谁高深,见解看谁高明。于是语文教师们课前就要下足“功夫”,文本要往深里挖,是啊,挖得越深,泉水越多。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哪点能出彩,哪点能与众不同,哪点能“多元解读”,课前教师绞尽脑汁,课上学生云山雾海。曾听过一位著名特级教师上《落花生》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是喜欢落花生,还是苹果石榴呢?前几个同学的发言都是喜欢落花生,语言也组织的有条有理,对落花生的精神大为赞赏,这也说明学生充分读懂了文本,落花生的精神也已内化为孩子们的价值追求,文本的价值引领得以彰显。但是这位教师好像并不满意。于是,这位老师抛出一句:“难道苹果石榴没有人喜欢吗?它没有什么值得赞赏的地方吗?尤其在现代这个社会,石榴苹果这样的人不值得喜欢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本来就是个”墙头草“,孩子们感觉风向一变,马上纷纷举手:“老师,我喜欢苹果、石榴,它酸甜可口,物美价廉。”“我也喜欢,因为他外表漂亮。”“老师、还有,我觉得他比落花生更可贵的是,他敢于勇敢的展示自己,这是现代人最需要的,不像落花生缩头缩尾。”“语不惊人死不休”,听课者瞠目结舌,掌声雷动,大师已控制不住,最后总结“大家各抒己见,说得很好,到底谁最值得喜欢,时间关系,下课小组再去讨论。”这样的教学场景比比皆是,教师为了拓展学生思維的空间,任由学生曲解作品的内涵,“多元解读”成了“随意解读”。

深度,深度,深而有度。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宴子使楚》一课可谓是深度挖掘文本内涵的典范之作。她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简要设计过程是——对宴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的尊重的思考。这样立体的、深入的、丰满的把一个小小的历史故事的内涵拔高到这样一个高度,我想也只有这样的大师级人物才有这样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吧,也一定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深夜才“熬”出来的。我们常人恐怕无此水平,那么对于一个毫无人生阅历和政治外交体验的小学六年级孩子来说,更是“超越极限”吧。再如,小学的古诗教学,课标定位不高,只要能说诗句的大体意思,感悟古诗蕴含的基本思想感情即可,重在诵读积累。但教师在教学时偏要深挖,对古诗句的情感、内涵、意蕴非要“牵”着学生说出个所以然来,但终究绕来绕去,云山雾海,稀里糊涂,最后没法,教师只有道出自己“苦心思考”,学生仿佛“醍醐灌顶”。

三、情感靠“熏”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有的老师指出:语文有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只“眼中有文”,还要“心中有情”。笔者认为,思想情感教育靠的是“熏陶濡染”。新课标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材上编委们精心选择的课文可谓是“文质兼美”,在学生的反复朗读和语言品悟中,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一如春风化雨,点点渗透在孩子的心灵。但是我们的一线老师们在语文课上非得要来个画蛇添足的结尾:“学了这一课,你受到了什么教育,以后你该怎样做?”硬性贴个思想教育的标签,教师也不注重学生言语表达,只要说出受什么教育就行,啰里啰唆,不下五六分钟。

其实三维目标是有机整和在一起的,绝不可把情感教育脱离在语言训练之外。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中的中心句:我看到了周总理一夜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可以这样设计:(1)找:找出句中的重点词语。(劳苦、简朴)(2)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找出相关内容,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3)讨论交流:①周总理工作劳苦表现在哪里?②周总理生活简朴又表现在哪里?(4)谈体会:面对这样的总理,你最想说什么?这样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读书、感悟,学生在言语的感悟思考、表达和课文朗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精神的启迪。

教学目标,请简单些,这是新课标下有效课堂的质朴的呼唤,也是回归语文本色,坚守语文底线的最真诚的心声吧!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S].2011.

[2]王丽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A]. .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2019:1.

猜你喜欢
简单教学目标小学语文
敲开幸福的语文课堂
追求“简单”的绝对回报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