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电影的年轻化表达

2020-09-10 07:22马雪瑶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摘 要:本文从红色电影发展现状、年轻化表达的必要性及青少年的价值观重塑三方面入手,试图探究以中原文化为例的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电影的年轻化表达。

关键词:红色电影;文化自信;中原文化;年轻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039-0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驻马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电影产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天中文化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L146

近几年来,红色电影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发展越来越迅猛,有很多观众愿意自主走进电影院消费并观看红色题材电影,其中很大一批观众都是大学生。对这些具有快速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且价值观正处于重构阶段的大学生而言,一部电影中传达的文化和精神能够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1]所以,大学生需要选择观看具有正能量的电影,红色电影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1987年,我国为顺应时代变化,提出“弘扬红色,提倡多样化”的电影口号,正式开启红色电影的新篇章。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红色电影逐渐发生转向,不同类型的影视文本皆在积极寻求更契合于当下传播语境的年轻化表达。

一、红色电影的发展现状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改变了其纯娱乐的性质,逐步变成在游戏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传播手段。红色电影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一直受到国家的关注和重视。中国电影业进入了划时代的社会主义时期,在生产规模、管理体制、意识形态、题材内容与电影语言形态等诸多方面探索新的道路,呈现新的风貌。[2]

长期以来,通过电影的创作和传播,中原文化在国内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感染了众多受众,但是因为诠释方式和演绎方法的固守陈规,传播效果甚微。不可否认的是,有关中原文化的电影知名度并不高,并在传播渠道中一直处于劣势。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原本土传播力量薄弱,传播途径有限,传播公司较少,还有河南本土影响甚微,缺乏话题性的原因造成的。更为严重的是,如今很多影视公司没有传播的概念,更不会对其进行宣传。总体来说,影视制作公司缺欠宣传意识和宣传途径,没有受众认同,所有的原因都导致河南影视作品知名度过低,使中原文化不能得到有力的宣传,全国大众没有了解中原文化的更多途径。寻找更为年轻化的传播是当今中国影视产品吸引受众最有效的方法。在坚定文化自信的道路上,传播我国独有的文化是毋庸置疑的重要环节。

二、红色电影年轻化表达的必要性

曾几何时,电影市场掀起了“红色电影”的风潮,红色电影、电视剧接连上映,但是真正反映出历史、传达出革命精神的好片少之又少,消费了广大受众对红色电影的热情。但2019年上映的红色电影不仅吸引了广大受众的注意,并且获得了好的票房,取得了质的突破。以近期影院上映的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这3部红色电影为例,每部电影都有强大的导演支持和明星应援。阵容豪华、制作精良,使观众抛开影片的内容及类型也产生了观看电影的兴趣。

不同于以往的红色电影,国庆档领衔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没有采用常规的电影形式,开辟出了新的更加年轻化、更加迎合当代青年审美的表达形式。在拍摄上采用了多导演形式,7个导演分别拍摄7部短片——《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拼合成了一部电影。7部短片分别截取了不同的历史性时刻和不同历史性时刻下被其影响的某个“边缘人物”的故事,通过对那些边缘人物的良好品德的歌颂映射出祖国近年来巨大的发展。影片采用大背景下的个体叙事,避免了宏大叙事的空乏,落实到了具体人物的身上。与此同时,影片采用了更贴近普通人的平民视角叙事策略,多部短电影拼合,而非一部长达三四个小时的长电影的电影形式也更加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口味。电影内容不再局限于历史事实,电影时间不再漫长,电影情节也不再干枯无趣,所有的改进都使电影的表达更加现代化、年轻化,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以往循规蹈矩的传统红色电影票房都不尽如人意,但2019年国庆档观影人次首次破亿,3部红色影片票房也破了50亿元,这与3部电影更加年轻化的电影表达脱不开关系。虽然红色电影近几年得到了中国受众的认同,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在国外的票房收入却不尽如人意。以《战狼2》为例,在中国获得了56.8亿元票房收入,但是在北美的票房仅有270万美元,更有很多红色题材电影在国外没有得到上映。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红色电影的传播能力较弱,以紅色电影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依然存在困境。如今,很多红色影视传播在传达主旋律文化的同时也在逐渐向更独特、更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形成新的面貌。这必然是一种喜人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归根到底要交给年轻人,年轻人也需要更多时代的关照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1]

三、红色电影与青年价值观的重塑——以中原文化为例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伴随着市场经济大浪潮的出现,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红色电影也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重塑有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文化自信不知则不信,不信则无法践行。在探索“知行合一”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模式方面,借助红色电影就是一种有效方法。[3]

从红色电影的内容与传播分析,大学生是主要传播人群。有关红色电影所传播的爱国精神与文化自信的相关教育,在目标任务和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例如,确山县的杨靖宇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成就伟业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40年抗日名将杨靖宇率抗联将士与侵华日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直至弹尽粮绝,为国捐躯。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的故居建设成了纪念馆,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写了馆名。诸多影视作品都包含了相关抗战文化,如《东北抗联》《杨靖宇将军》等。又如,影视剧《步入辉煌》“我虽仅是华夏一匹夫。然堂堂七尺之躯,抗日救国之信仰坚如磐石,富贵不可动摇,今日得以血剑山河,我足矣”的话语,宣扬了华夏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红色电影对于当下社会的精神空虚、迷茫心态、拜物主义、享乐主义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为高校进行中国梦教育提供了现成的选取素材。[4]

如今“90后”“00后”逐渐长大,逐渐成为社会支撑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对民族英雄和抗战英雄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书本和电影中。红色电影的兴起可以拉近年轻一代与历史的距离,使历史不再拘泥于枯燥的文字描述,反而以更加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在眼前,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历史的魅力、民族英雄的魅力和红色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红色影视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汇聚了历史的记忆,宣传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受众,红色电影必须通过新兴的传播媒介大力发展,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创作更加年轻化的剧本,营造良好的红色影视文化氛围,从而提升红色电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们不能仅满足于红色电影向新时代的方向发展,更要根据现代传播的新特点,打造更加独特的影视产品,使影视产品获得观众喜爱的同时,也能像大众传达出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既让红色电影得到广泛传播,又可以吸引年轻人关注,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跃男.红色影视作品须契合当下传播语境的年轻化表达[J].新闻战线,2018(16):41-42.

[2] 薛瀚.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红色电影传播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7.

[3] 贾玮.主旋律电影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艺术教育,2018(19):142-143.

[4] 沈洊,陈燕,德纯.浅论运用红色电影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6(09):99-100.

作者简介:马雪瑶(1999—),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影视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