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衡哲与《努力周报》

2020-09-10 07:22韩玟婷常振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

韩玟婷 常振

摘 要:陈衡哲身上有许多“第一”的头衔,是第一批留美女学生之一,第一批现代女作家之一,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的作者,第一位大学女教授等。《努力周报》作为胡适筹办的第一份报纸,颇受学界关注,陈衡哲是唯一一个在《努力周报》发表文章的女性,以她为代表,新一代女性人物开始活跃在报刊上。从陈衡哲在《努力周报》上发表的文章进行分析,发现其在传播西学、建构新时代女性形象上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努力周报》;陈衡哲;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069-02

一、陈衡哲与《努力周报》

(一)陈衡哲

陈衡哲于1890年7月12日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世家——“衡山世家”。她的母亲是著名国画家庄耀孚,据她说,“陈家的女人,不管是出生于陈家或是嫁进陈家,不管是因为天才还是因为环境,都多多少少在艺术和文学方面有所成就”。[1]陈衡哲小时便非常聪慧好学,幼时跟随父亲学习艰难晦涩的古籍,长大之后在舅舅的鼓励下独自去上海求学,在叔叔和姑母的鼓励下参加庚款留学的选拔考试,成为最早的一批留美女学生。1919年,她在瓦莎女子大学获得历史学士学位以后,因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去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之后,1920年回到祖国,任教于北京大学,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位大学女教授。

1917年第1期《留美学生季报》上刊登陈衡哲的短篇小说《一日》,即陈衡哲的“处女作”,这篇小说用白话文描述了美国一所女子大学生活的状况,初具现代小说雏形。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4月,所以不少学者认为陈衡哲的这篇小说才是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其1918年9月15日在《新青年》发表《人家说我发了痴》,是最早在《新青年》发表文章的女作家。

(二)《努力周报》

《努力周报》是由胡适主办的一份旨在讨论政治、社会问题的刊物。它于1922年5月7日创刊,1923年10月21日停刊,共出版75期。从美国学成归来的胡适,立下“二十年不谈政治”[2]的誓言。由于对“高谈主义而不研究问题的新舆论界的不满”,胡适开始其政治生涯,创办了努力社,《努力周报》作为努力社的社報。

二、陈衡哲在《努力周报》上发表的文章分析

作为一个全力支持胡适新文化事业的陈衡哲,在《努力周报》上发表了14篇文章,种类多样,如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多种,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介绍西方知识

外国列强打开清朝封闭的大门,先进的西方技术吸引着中国知识分子,随着“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的发起,当权者希望学习西方优点来增强国力。和晚清时期一样,民国时期的人们仍然将学习西方知识看成提高国民素质和觉悟、拯救国家的唯一途径。知识分子全方位传播西方文化,寄希望于传播西学能够达到国民思想启蒙的作用。

这个时期担任“传播者”角色的中国知识分子多是留学生,留学经历使他们对西方文化有着透彻的了解。陈衡哲发表在《努力周报》上的第一篇文章是1922年5月7日第二期刊登的《基督教在欧洲历史上的位置》。作者分析了欧洲十字军队与回教徒发生了战争,分析“这个战争的原因,表面上是为了宗教,实际上却狠复杂”,[3]传播西方基督教的知识,表示西方基督教并不是如在国内传播的那样高尚,其实内部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近作西洋史序言》是陈衡哲在《努力周报》上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作者阐明了自己为何写《西洋史》,动机有两个,即“使人们知道国际混乱状态”和感到“中文参考书籍的匮乏”,[4]陈衡哲希望通过这本书“发达他们(青年)的国际观念”。由此看出,陈衡哲主动肩负起传播西方观念、修正我国人民错误观念的责任,通过自身所学的专业传播知识和观念。

(二)对现实社会的抨击和讽刺

当时社会政治混乱,各方势力割据,又有列强的压制,民不聊生。在《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中,作者举了4个事例,甲与乙的对话,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两个不在一个世界,甲的思想对于乙来说,永远即“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全文充满的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对某些社会价值观的批评。同为小说题材的《吃先生的日记》是一篇白话小说,发表在《努力周报》42期,文章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吃先生”每日所闻。陈衡哲的文章主人公是“吃”本人,穷人为了吃典当衣服和首饰,富贵人为了洽谈生意获得利益一天吃很多顿。孩子生病了,有钱人家怪吃的原因,贫苦人家怪自己给孩子吃得不好。为了吃和生存,不同阶层人物有不同的状态,讽刺当下社会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她的文章中满满的都是对世间不幸的人们的同情。

(三)表现洒脱胸怀

陈衡哲从小就具有反叛精神,在她的反抗下成功拒绝了缠足。为了反抗婚约去姑母家住了几年,姑母帮助她找到一份家教工作得以维持生活。这种对于封建社会压迫女性的反叛精神也常常体现在她的作品中。第66期诗歌《我要去了》,是作者为家里的鸟所作的一首诗。家里的一只鸟,因拥有不同颜色的羽毛而遭到孤立,陈衡哲见此景,特作一首诗。诗句用陈衡哲一贯使用的浪漫词语来描绘,“鲜明的月季花,为了你们展开他的笑靥,温暖的阳光也含笑向你们照着,但是和我作伴的,只有凄冷的西风,和西风刮下的落叶”。[5]“鸟儿”不在意同伴的孤立,虽独自一人,但“你们也何尝自由”,我会挣脱束缚,飞向蓝天。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高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为追逐自由而拼搏,并对自己满怀信心。就像陈衡哲本人,尽管遭受到各界的反对和困扰,仍突破各种禁锢,靠着自己对于梦想的坚持,努力争取,才能得到出国留学机会。这种经历在当时女性尚未被完全解放的环境下是非常艰难的。

(四)情感表达

发表在24期的小说《孟哥哥》是作者以自己与表哥为原型,描述了孟哥哥和景妹妹之间纯真的感情,孩子们之间的感情是最纯真和感人的。陈衡哲借这篇文章表达了对年幼时光的怀念、对表哥的回忆,这种细致的情感不免有一些忧郁感伤的色彩。

三、陈衡哲对于《努力周报》的重要性

(一)《努力周报》的停刊

《努力周报》于1923年10月21日停刊。《努力周报》作为一个政治言论性刊物,对时事政治发表意见,希望推行胡适的改良主义道路,但胡适等人的想法不够成熟,不符合中国实际,最终没能实现,《努力周报》自然也难以维持长久。《努力周报》存在的意义还是不可忽视的,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其勇于发声。它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参政的第一次,对于中国政治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它也是同人刊物的典型。

(二)陈衡哲对《努力周报》的意义

陈衡哲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其对于《努力周报》的意义不可忽视,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增添文学色彩。《努力周报》除了发表政治言论外,还有启蒙国民思想的意图,如刊登《吴敬梓年谱》《红楼梦》研究的相关文章。胡适曾说,在他倡导白话文运动之际,陈衡哲作为“一个最早的同志”给予他了“道义上的支持”。[6]陈衡哲的文章充满着对社会和人生的探索,与同时代的其他第一批女性作家细腻、灵秀的文笔不同,陈衡哲用如男性一般冷静的目光去看待世界,用洒脱的胸怀描述世界,她的作品蕴含着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现出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给人以真切、生动、细腻之感。当然,陈衡哲的文字仍具有女性文字特征,从小事物、小角度出发,从生活取材,用细腻的情感吸引读者。总之,她为《努力周报》增加的文学色彩是非常亮丽的。

2.传播西学,启蒙民智。改造国民思想也是一种救国方式,正如鲁迅所说,“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想拯救中华民族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在文学和艺术方面,主要就是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陈衡哲有过留美经历,在西方的学习经历使她眼界开阔,她写信给胡适说:“你们把我邀入努力社,我很感谢你们的原意,但我对于政治上恐不能努力的,是借了文藝思想来尽我改造社会心理的一份责任。”[7]其通过《基督教在欧洲历史上的位置》《讨论:关于努力本身的一个问题》《近作西洋史序言》等文章,传播西方各个方面的知识。由于她有留学经历,见识多,对西方了解深刻,所以能够传播西学、推广西方先进文化知识,同时对西方知识也是批判性的接受,增加了《努力周报》的内容范围。

3.建构新时代女性的媒介形象。自父权社会以来,尤其在朱熹理学的影响下,过去女性的形象是家庭的附属物,是生育工具,“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无权学习知识,无权拥有自己的权利,无权过问社会、国家、政治,女性的一生仿佛就是为了繁衍而存在。就算有如李清照这样的人物存在,吟诗赋词也只是消遣生活,最后埋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五四运动之后,人民的觉悟得到很大的提高,一大批知识女性宣传爱国热情的同时也鼓励广大女性走出家门,寻求独立。随着女性思想和解放女性活动的兴起,女性的媒介形象变成了一个开放、大胆、自由的知识女性形象。妇女报刊纷纷出现,如《妇女杂志》《妇女评论》等。报纸在宣传过程中也注重塑造这种解放的女性媒介形象。在陈衡哲之前鲜有女性在报刊上发表大量文章,女性因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没有如她这样勇于反抗的精神,她是一个里程碑形象的存在,依靠《努力周报》的传播力,建构出一个新时代女性的媒介形象。她的女性身份鼓励其他知识女性发表言论,在她之后,其他女性纷纷开始追求知识,反抗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她为首的第一代女作家登上现代文学的舞台。

四、结语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存在过许多报纸,尤其是清末后,几次国人办报高潮,无数报人试图用报纸宣传救国思想。《努力周报》作为其中的一份,也一直试图探寻救国路径。陈衡哲作为周报的主要成员之一,没有发表政治言论,没有给《努力周报》增加一份锋利的政治力量,但她文学上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作为具有如此多头衔的一位女性、第一位现代意义的女作家,她的存在也建构了新时代女性的形象,鼓励着被长期封建制度压迫的女性走出家门,追求知识,追求自由与平等,在她之后,中国近代第一批女性作家走上文学舞台。

参考文献:

[1] 陈衡哲.陈衡哲早年自传[M].冯进,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0.

[2] 欧阳哲生.胡适文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61.

[3] 陈衡哲.基督教在欧洲历史上的位置[N].努力周报,1922-05-07.

[4] 陈衡哲.近作西洋史序言[N].努力周报,1923-10-07.

[5] 陈衡哲.我要去了[N].努力周报,1923-08-19.

[6] 胡小敏.现代知识女性陈衡哲[D].汕头大学,2011.

[7] 杨同生.陈衡哲年谱[J].中国文学研究,1991(3):4.

作者简介:韩玟婷(1996—),女,安徽太和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史。

常振(1995—),男,安徽临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
《三国演义》正面的女性形象探析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韩国现代文学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剧的思考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