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受众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20-09-10 22:21贺纬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随着数字媒介的出现和发展,各种社会思想相互碰撞。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互动性传播、自主性传播、开放性传播全部得以实现。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的发展危机,比如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受传统思维影响,对大学生需求的认识不充分;基于单向性的教育模式,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因此,在当代,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高校应从传播学受众理论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

关键词:传播学;受众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205-02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坚定理想信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改变了信息传播的环境,思政教育也因此拥有了新时代的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因此,在新时代,如何根据传播学受众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1]

一、传播学受众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传播

传播的本质属性即互动性,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是在课堂上,且多年来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身份一直相对固定,传播方式也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播。而在传播学受众理论视角下,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各种传播媒介不断升级,以课堂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了互动性传播。在互动性传播方式下,学生和教师的身份都要发生转变,没有哪一方处于绝对性的位置。另外,思政教育中的互动不仅包括传播者之间的互动,还包括人与媒介、人与内容之间的互动。[2]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传播

因为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点和一部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有目的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的形势下,高校更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不断发生变化,但思想政治的传播内容和传播目的一直十分明确。其次,传播内容也十分明确,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有一定的目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性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性传播,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特性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会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只有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后才能进行传播,而学生只有深入了解之后才能进行运用。第二,傳播层面的深入,即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不仅要学习表面,还要学习思想层面的内容。[3]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传播

在当代,网络技术和大众传播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特点。从传播类型的演变来看,由原始社会的人际传播到传统社会的书籍传播,再到近现代的报刊、广播和电视。现如今,网络化的大众传播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因此,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开放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开放性,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环节、部分之间的开放,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其他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流。

二、传播学受众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师生身份不平等

传统的思政课堂上,教师是传播主体,学生是传播客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学受众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为如今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所以学生单方面接受知识的局面已发生改变。但由于受传统思维影响较深,所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依然得不到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身份依然没有实现平等。[4]

(二)高校思维观念陈旧,对大学生需求的认识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需求也发生了改变。由于高校和教师思维观念陈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时代性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交往、学习、生活和就业都会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如果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先进性就无法得到体现,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甚至会制约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单向性传播模式影响严重,缺乏有效反馈机制

从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般都是教师单向开展教学,学生无法反馈自己的想法。从传播学理论视角来看,教师处于传播模式中的主导地位,即控制者;而学生是传播模式中的信息接收者,即受控者。从传播环节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环境中的学生无法主动选择接收信息,也无法反馈自身信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进度和效率因此受到了限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意义也就无从谈起。[5]

三、传播学受众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师生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得到提升,进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更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让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二)拓展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教师要积极拓展教学内容,尤其是在新时代环境下,要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赋予其时代内涵。更加丰富和具有时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当今学生的个性、思想超前,对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手到擒来,可迅速接受各种信息。因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时代性。如果缺乏时代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就会受到限制,思政教育也就无从谈起。[6]

(三)建立健全思政教育信息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建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基础上,在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性教学模式就会改变,并逐渐建立起双向性的教学模式。在双向性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都能得到体现,并且师生会以相对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教师向学生教学,学生及时向教师反馈,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传播学受众理论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主体和客体之间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信息接收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所以师生之间的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并不能得到平等体现。因此,在新时代,高校要在传播学受众理论的引导下,逐渐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璐.受众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 兰去非.传播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究[D].吉林大学,2016.

[3] 艾青青.传播学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4] 张迪.传播学理论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

[5] 马丽萍.受众理论视阈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创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3):19-22.

[6] 任启晖,焦若薇.受众理论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6):72-74.

作者简介:贺纬(1985—),女,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
传播学视域下学术期刊封面文化符号图像选择及改进策略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