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走班制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索

2020-09-13 19:45杨建峰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走班制

杨建峰

摘要:在新高考模式下,使用走班制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成绩。本文根据走班制教学的特点,提出从“单一课程”转变为“多元课程”与从“一班一表”转变为“一人一表”两个转变方法,教师还应当建立选课指导机制完善责任制度,推行教管合一模式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构建学习共同体来优化教师教学能力。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走班制;多元课程

引言:在现代教学中,随着高考模式的改革,新课改的推进,多数省份进入了新课改阶段,走班制成为了教学必须的一种模式。走班制的出现将教师与班级固定,由学生自己根据意愿选择相应的学科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法的出现使教学模式出现了重大转变,也迫使学校对走班制的教学模式高度关注。

一、从“单一课程”转变为“多元课程”

随着新高考的改革,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机构都分别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学生的需求,因此,走班制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为了更好的实行走班制的教学方法,学校应当将传统的“单一课程”转变为“多元课程”,所谓的“多元课程”并不是单单增加教学的课程,各个学校还应当在课程的内容、层次、方式等方面加以丰富[1]。在进行走班制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当根据当地的特点建设特色课程,通过这种其他学校没有的课程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扩大了学校的选择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桓仁第一高级中学,因为自身处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校内的学生很多为满族学生,于是学校在校内开设满语课程,在扩展学校常规课程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了一门民族语言,便于学生高考时选择一些民族语类的大学。

二、从“一班一表”转变为“一人一表”

“3+3”的高考改革改变了学校的固定模式,学生在选择大学入学时,应当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与兴趣选择三科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学生的课程表从固定转换成多元,以往的传统模式教学中,都是将学生分配在一个班级中,然后给一个班级一个课程表,但是如果学校要实行走班制,就要将教师与班级固定,给每一个学生制定一个课程表,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各自的学科,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到最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对于现有的六门学科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学校应当将分类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给予每个学生选择课程与教师的机会,从而有效解决学生出现的能力不足与能力富余等问题,也可以缩小同学之间的学习差异。例如,北京十一中学,学校将语文、英语等7门学科按照学生的需求,分类设计出不同的模块。学校目前已经开发出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门职业考察课程,学校按照学生的意愿选择合适的课程将其排入每周35课时的正式课表中,保证学生学习的科学性[2]。

三、推行教管合一模式,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走班制教学将教师分为了行政教师与教学教师,行政班的教师在必修课上进行传统教学,而对于流动上课的教学班级来说,对学生进行管理就变得颇为复杂。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行政班级出现一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情况,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不强,因此教师也很难进行教学。因此,学校在实行走课制教学时,不应当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还应当发挥出身为班主任的职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管理,打破行政课与教学课之间的界限,从而更好的掌握班级状况。同时,教学班与行政班應当通力合作,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管合一模式”,教师之间应当经常进行沟通,彼此交换学生之间的信息,从而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学习计划,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浙江学军中学在2019年实行了走班制度,科技创新类、精神成长类、精英领导类、技能实践类等课程模块的教师会经常进行研讨,听取学生的意愿,与学生拉近距离,将学生的类型进行归纳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教育,从而保证了课堂纪律,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建立选课指导机制,完善导师责任制度

高中生在选择课程之前,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可能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学校应当建立选课指导机制,完善导师责任制度。教师应当适应教师与导师之间身份的转变,在学生选择课程之前,导师应当先对学生进行普及,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发掘学生的潜力,明确学生的能力比较适合于哪一种学科,从而保证学生的选择不会出现错误。此外,导师首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指导其进行选课,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他才会更愿意学习,以此保证学生的潜力会被完全开发出来。导师应当在遵循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家长建议、社会环境、未来发展等情况进行指导,为学生合理规划以后的道路。

五、构建学习共同体,优化教师教学能力

在实行走班制之后,部分学科可能会出现选人不多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端正心态,保持教学热情,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应当积极构建“共同体”,以此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共同体应当由学校出面进行构建,团体的成员应当以老师为主体,额外邀请校外的专家或学生家长代表加入其中。在这个团体中,教师应当彼此之间进行沟通,以公开、共享、共同发展为主旨,分享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从而寻找出最优秀的教学方法,打破教师教学的独立性,优化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结论:综上所述,走班制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面对全新的高考。经上文可知,学校使用走班制应当发挥其灵活性、全面性、协调性的特点,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潮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可以考入理想的大学。

参考文献:

[1]郭爽,王世红.走班制教学班级管理的提升策略[J].智库时代,2019(14):150-151.

[2]付光槐,陈金玲.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学的问题及其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9(07):23-26.

猜你喜欢
新高考模式走班制
基于“走班制”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新高考模式下提高思想政治学科吸引力探析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中学生对历史科目的态度调查
新高考模式下英语分层走班教学
试论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际会与重构:走班制班级文化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