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研究

2020-09-14 02:39王星远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

王星远

摘  要: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是必经之路。本文从高职英语教学文化失语现状出发,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实践的路径,即教学内容思政化,教学方法思政化,教学活动思政化,教学评价思政化。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不仅解决了多元文化融合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且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国传统文化;高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G4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105(2020)04-0010-03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Xing-yuan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Wenzhou,325003,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course to course's ideology-politics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is the only wa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aphasia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which are ideologicalization and political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teg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not only solve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but also help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o as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words:  course' s ideology-politic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一、前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 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而且可以增强民族荣誉感和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程”建设向“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让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作用。

二、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状

从丛教授最早提出了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失问题,并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症”概念;陈佑林也认为“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对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崔礼山认为(2013):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吸收国外多元文化和推介中国传统文化同等重要,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忌厚洋薄中,顾此失彼。只有将洋文化和“土”文化融合在一起,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赢,才算完全达到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放心。高敏认为(2012):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非常重要,中国文化的迷失不仅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学校文化气息有一定的影响力。卢绍迎认为(2015):在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主要注重基本知识、技能培养,没有将中国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有效地融入,从而导致高职英语教学面临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缺失的问题。因此现今文化失语现象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足、认识淡泊所造成的。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教学内容思政:开发体现中国传统价值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重新梳理和补充

传统高职英语教材多以话题为主线而设计,强调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教材思政建设中,教师要重新梳理原有的教材内容并补充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发能够体现中国传统价值的高职英语教材,例如在教材中增加经史子集、歌赋诗曲等内容,从而拉近教材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文化需求,社科类学生使用的高职英语教材中可补充我国文学名家的文章, 理工科类学生使用的高职英语教材中可补充介绍我国科技发展、科学人物的文章。这些教材综合中西方文化内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網络资源的拓展和延伸

互联网+时代,线上英语信息资源非常丰富。高职英语教学中,适当加入网络优质英语资源,弥补现行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不足的缺陷,拓展和延伸线下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丰富英语课程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内英语网站里介绍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因为这些网站的内容大多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了解国家发展的动态。

(二)教学方法思政:采用中西文化互融互通的高职英语教学法

1.文化对比法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众多差异,不仅语言表方式存在不同,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更是存在巨大的差异。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文化对比的方法,根据英语教学内容,深度挖掘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文化,同时通过对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异同概念的分析,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外国文化,更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国文化,有利于学生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通过文化对比教学,减小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的能力。

2.词汇联想法

高职英语教材中所涉及中国文化的文章不多,但是作为高职英语教师要主动去探索英语教学中蕴含的中国文化,词汇教学是文化互融互通的初级切入点。例如讲解动物的词汇和习语,以dog 为例,在英语文化里,dog 就像家庭成员一样得到照顾和尊重,因此在英语表达方式中dog 表达的词语都是褒义的,例如“lucky dog”、“Every dog has its days”等等。课堂上进行基础英语语言教学时提出问题:“Guess the meaning of these idioms?”(猜猜上述习语的意思。)如果学生能够联想到“幸运儿”、“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解释,教师借机分享三国东吴吕蒙的故事,为学生讲解“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历史典故,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体会到了文化的差异,同时也领略了民族文化的灿烂。

3.文化拓展法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授英语词汇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将词意扩展,结合我国的时代特色,详细阐述其中的传统文化现象。比如,讲解spring(春天)时,可以组词举例Spring Festival,再延伸到春节晚会(Spring Festival Gala),春蕾计划(Spring Buds Program),甚至可以提问春运如何应用英语来表达(Passenger transport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高职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将英语语言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三)教学活动思政:开展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

实施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不仅丰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更好地架起中国传统美德与西方文明之间沟通的桥梁,最终达到思政教学的目的。

1.课堂文化教学活动思政化

高职英语教学通过听读活动,让学生认知文化、感受文化、输入文化;通过写说活动,让学生理解文化、表达文化、输出文化。课堂文化教学实践中主要以中西文化比较为核心,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寻求文化共性,达成文化共识。例如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英语谚语,了解以隐喻为特点的英语谚语的语言结构。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联想中外谚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和体会中外文化的异同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西方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2.第二课堂文化拓展活动思政化

高职英语课时有限,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繁多,在英语课堂上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慕课,可以举办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还可以举办中国传统文化主题讲座,或就某个中国文化主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后进行观点评述等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评价思政: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英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能偶检验教学效果,而且提供了教学反馈的数据,有利于教师在整体上调控整个教学进程,调整教学策略。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着重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考查,轻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评。

1.考核内容思政化

高职英语教学评价内容多样化,即包括传统的听、说、读、写、译的考核,也要增加体现文化沟通的考核内容,例如通过短小的文化讲座、知识竞猜、文学戏剧表演等,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测试。当然也可以效仿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期末试卷中增加翻译和写作的比重,主要考核学生的人文知识、地理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知识等等。

2.考核标准思政化

高职英语考核标准是衡量高职英语考核内容的重要杠杆。例如高职英语写作课程可以按照以下标准确立:一是注重考核与文化相关的个人经历,二是注重考核与主题相关的传统文化因素探讨,三是注重考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四是注重考核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对比研究。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中纳入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课程思政是教书育人创新的又一条新路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课程思政教育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有利于应对多元文化渗透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能够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问题, 真正实现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更重要是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并最终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是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 束定芳.语言和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01):25.

[3] 兰军.对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反思—外语教学和教材中文化的双向交流与传播[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05):65-67.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 朱筱新. 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徐国盛)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克拉斯沃尔分类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
初探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