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与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影响

2020-09-16 10:14徐廷斌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罗非班血小板血流

徐廷斌

(广东省阳西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 阳江 5298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心肌疾病,老年人群发病率高,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AMI中最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打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流关注,挽救缺血的心肌,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STEMI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血小板活化、聚集,形成血栓,因此PCI围手术期的抗血小板活化的维持治疗尤为重要[1]。替罗非班属于非肽类G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临床上多采用静脉全身给药,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冠状动脉内注射给药效果更优[2]。本文旨在探讨静脉与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影响。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检查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的诊断标准,胸痛时间持续半小时以上,心电图显示2个及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2 mV以上或肢导联0.1 mV以上或左束支传导阻滞,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2倍以上。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合并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实验药物过敏,近期重大手术和出血、输血情况,半年内行PCI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39例。A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8.11±15.34)岁;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8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22例,吸烟18例;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26例、右冠状动脉8、左回旋支5例;病变血管支数:单支18例、两支14例、三支6例。B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58.23±15.41)岁;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20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19例,吸烟20例;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27例、右冠状动脉9、左回旋支3例;病变血管支数:单支20例、两支15例、三支4例。两组基本情况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治疗方法 术前给予拜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30 s)300 mg+氯吡格雷(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7s)300 mg,口服,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PCI 指南》进行手术。B组:在冠脉造影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生产厂家: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227,规格:12.5 mg),剂量:10 μg /kg;A组:冠脉造影后经冠脉注射替罗非班,剂量:10 μg /kg;两组维持剂量为0.15 μg/(kg·min),持续微量静脉泵入。手术中给予肝素(生产厂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505,规格:25万IU×10支),剂量:800 U,达到肝素化,方法:经动脉鞘管注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生产厂家:Vetter Pharma-Fertigung GmbH,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90246,规格:0.3 mL:3200IUaXa),剂量:4 100 U,方法:皮下注射,1次/12 h。术后1年内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根据病情建议终身服药。

1.3观察指标

1.3.1TIMI、TMPG血流分级 TIMI、TMPG血流分级标准[4]见表1。

表1 TIMI、TMPG血流分级标准

1.3.2心功能指标 术后1周采用超声心动图(飞利浦超声心动图系统iE33Vision2010)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价,包括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DD)。

1.3.3术后2hECGST段回落程度以及CTFC变化 术后2 h心电图评价ECGST段回落程度以及CTFC变化。术后2 hECGST段回落程度:完全回落(CR):ST段下降>70 %,部分回落(PR):ST段下降30~70 %,无回落(NR):ST段下降≤30 %[5]。

1.3.4并发症情况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脑卒中。

2 结果

2.1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TIMI血流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IMI血流分级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A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n(%),n=39]

2.2治疗前后TMPG血流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TMPG血流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MPG血流分级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A组TMPG血流分级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3 治疗前后TMPG血流分级比较[n( %),n=39]

2.3治疗后1周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1周A组EF水平较B组显著提高,LVESD、LVEDD水平较B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后1周心功能指标比较

2.4术后2hECGST段回落程度以及CTFC变化情况比较 术后2h A组ECGST段回落程度优于B组,且术后CTFC帧较B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术后2hECGST段回落程度以及CTFC变化情况

2.5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 %较B组的25.64 %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据统计,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引起城乡居民死亡的首位死因,农村占44.78 %,城市占43.0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冠心病类型,最为常见的症状是胸痛,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极易导致死亡[6]。STEMI的发病机制复杂,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为基础,血管内膜斑块发生破裂,诱发血栓形成,急性阻塞血管,心肌缺乏供血,造成心肌坏死[7],因此,心肌在短时间恢复供血是挽救STEMI患者心肌缺血,促进心脏射血功能恢复的关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临床上治疗STEMI的最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具有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病中的关键环节是血小板的活化、聚集、血栓形成,而减少血栓形成的关键是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率,目前临床上PCI术后抗血小板活化、聚集的标准方案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但是部分PCI术后患者仍旧存在无、慢复流的现象,严重的患者甚至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血管事件[8],分析原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均是阻断血小板活化、聚集过程中的一条通路,但是血小板活化、聚集还与其他途径密切相关。

G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是一种异二聚体,具有钙依赖性,血栓形成的最后阶段需要其激活,在血小板黏附、聚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替罗非班属于非肽类G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血小板聚集的共同通路上(抗血小板GPIIb/IIIa的交联位点)发挥作用,血小板释放致炎因子、缩血管物质受到阻碍,并且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假血友病相关因子介导的血小板聚集,促使内皮细胞的扩血管作用增强,冠状动脉微循环得以改善,心肌损伤标志物减少,心肌细胞再灌注增强,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9],综上,替罗非班的优点主要在于选择性、可逆性高,抑制血小板效果显著。

马东星[10]、陈荣[11]等学者研究发现,替罗非班应用于PCI术的患者,治疗效果肯定,有效提高梗死区的再灌注水平,促进心功能改善,但是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的不良反应较多,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洛非班,对于能够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效果。本研究显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TIMI血流分级、TMPG血流分级均优于静脉注射给药的患者,且治疗后1周EF水平显著提高,LVESD、LVEDD水平显著降低,2hA组ECGST段回落程度优于静脉注射给药的患者,且术后CTFC帧较静脉注射给药的患者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 %较静脉注射给药的患者的25.64 %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应用于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更优,抑制血小板聚集更强,提高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分析原因,可能是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与静脉注射相比避免了首过效应,梗死区域的药物浓度提高,血栓溶解加速,组织灌注增加,提高药物的抗血小板效果。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应用于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更优,抑制血小板聚集更强,提高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罗非班血小板血流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罗非班规范化给药流程的临床实践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HPLC法测定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中光学异构体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