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中支注药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9-16 10:14杨秀菊翁伟君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臂丛B超显著性

杨秀菊,翁伟君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惠州 516002)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为了提供完善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并发症,麻醉医生通常选择运用B超引导可视条件下完成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但是即使在B超的引导下做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依然存在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不全的情况,导致麻醉方式需要更改[1-2]。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中,肌间沟臂丛神经上支、中支、下支的选择精确与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分析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中支注药麻醉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9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以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分级为Ⅰ~Ⅱ级。排除标准: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异常,凝血障碍,精神障碍,试验药物过敏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37.98±11.92)岁,体质量45~75kg,平均体质量(54.91±3.98)kg;B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37.84±11.78)岁,体质量45~73kg,平均体质量(54.56±3.87)kg;C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7.45±11.67)岁,体质量42~78kg,平均体质量(54.84±3.74)kg。三组基本信息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入室后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开放静脉通路,平卧位,头部偏向对侧将麻醉穿刺点充分暴露,常规消毒,B超引导下与肌腱沟垂直的位置定位,探头从颈总动脉扫描至胸锁乳突肌外侧边缘,臂神经丛横断面低回声区可见确定为穿刺点,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针刺入斜角间隙,A、B、C三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分别在肌间沟臂丛上、中、下支神经周围注入麻醉药物,0.375罗哌卡因(生产厂家:AstraZeneca Pty Ltd,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83,规格:100 mL:0.2g),注入剂量25~35 mL,B超下监视直到神经丛完全被麻醉药物包裹[3-4]。

1.3观察指标

1.3.1麻醉效果 优秀:麻醉后神经阻滞范围广,术中患者无疼痛感,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需改行其他麻醉方式,良好:麻醉后阻滞不完全,术中患者存在轻微疼痛,有不适的表情,尚可:麻醉后神经阻滞不完善,术中患者出现疼痛、呻吟、躁动,要求加深麻醉,辅助用药后情况改善,勉强完成手术,失败:麻醉后效果完全不行,改行其他麻醉方式,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5]。

1.3.2相关指标 手术穿刺时间、感觉神经麻醉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

2 结果

2.1麻醉效果比较 B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7.37 %,较A、C组患者显著性提高(P<0.05)。见表1。

表1 麻醉效果比较[n( %)]

2.2相关指标比较 三组患者手术穿刺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感觉神经麻醉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较A、C组患者显著性缩短,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较A、C组患者显著性延长(P<0.05)。见表2。

2.3并发症比较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2 相关指标比较

表3 并发症比较[n( %)]

3 讨论

B超下在可视的条件下完成麻醉操作是目前临床上上肢骨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是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易出现阻滞不完全,术中改行其它麻醉方式,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麻醉药物的注射位置不准确,出现偏差,造成麻醉药物不能完全包裹神经组织[6-7]。本研究在上肢骨科手术患者中实施B超引导下在肌间沟上、中、下支附近注入麻醉药物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评价其临床麻醉效果,从中选择麻醉效果好、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少的分支周围注射方案。

本研究显示: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中支注射麻醉药物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最高达到96.67 %,且感觉神经麻醉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显著性缩短,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显著性延长(P<0.05),B 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上、中、下支神经周围注药阻滞麻醉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仅极少部分患者出现血管及神经损伤,但是麻醉效果未收到影响,与Marhofer[8]等学者研究一致,说明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中支注射麻醉药物应用于上肢手术患者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且并发症极少,安全性较高。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从肌间沟上、中、下支注射药物所取得的麻醉效果不经相同,其中肌间沟中支注射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最优,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和注射麻醉药物,监视麻醉药物浸润效果,根据麻醉药物包裹神经丛情况调整针尖的位置,直至麻醉药物完全包裹臂丛神经[9],并且临床实践应用发现肌间沟中支穿刺和注射麻醉药物,操碎相对简单,能够快速发挥麻醉药物的效果,麻醉效果基本完全,极少出现药效缓慢的情况,麻醉阻滞效果优,且麻醉阻滞维持时间长,并且临床上发现肌间沟中支注射麻醉药物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后止血的效果更优,降低发生术肢肿胀不适发生的风险,配合顺利完成手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加速患者的恢复[10-11]。

综上所述,运用B 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中支注药点麻醉为效果完善的分支周围注射方案,解决了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不全需要更改麻醉方式的问题,并且麻醉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臂丛B超显著性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写字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