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反思教学法对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2020-09-16 10:14崔德花官庆妮马云春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评判实验组思维能力

崔德花,官庆妮,马云春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

随着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选择就读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由于护理工作范围逐渐扩大,护理环境越来越复杂,护理人员需要面对繁杂的护理工作。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利用已掌握的经验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假设、识别及选择,通过反思来分析、推理,从而做出合理判断的思维方式,是公认的健康职业领域从业者的重要技能[1]。临床护士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评判性思维能力来面对不断变化的护理环境,才能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但与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相比,大部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存在评判性思维能力薄弱的特点,导致高职护生的教学质量下降。反思是一种辩证思维及情感活动,能够促使个体剖析自身经历,通过反省以产生更高的知识来指导未来实践[2]。反思教学法是以反思理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使护理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所获经验进行反思、重现的教学方法[3]。护理学基础教学是我校护理专业的主要教学课程,是连接基础理论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的桥梁,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护生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因此,为提高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笔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反思教学法,着重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本校2018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4个班共26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分为实验组(n=134)与对照组(n=130)。实验组:男12名,女122名,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8.87±1.02)岁。对照组:男10名,女120名,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18.79±1.17)岁。两组护生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行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在授课前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中心,通过视频、幻灯片等方式,并结合临床病例,向高职护生逐章讲解基础护理相关知识,在讲解的同时加以示范,必要时进行操作练习。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实施反思教学法。具体教学内容如下所示。(1)制定教学计划:成立教学小组,根据基础护理教学大纲设计反思教学计划以明确反思教学整体框架,反思教学共开展8周,主要包括护生反思、教师反思、书写反思日记及反思小组讨论,参与教学的教师需做好课前准备。(2)设计学习反思报告:根据反思教学特点及护理教学内容设计反思计划,按照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通过反复训练形成反思思维,护生通过学习过程完成反思报告,以增强护生的书写能力及反思能力。(3)护生反思:要求护生在课前预习,并引导护生有意识回顾患病的感受,反思自己被关怀的体验,采用叙事法讲述挽救患者生命的感人事例,引导护生反思自身的责任,在讲解护理内容前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要求护生自行上网查找相关案例,上课时要求每个护生用1min进行课堂展示,简单描述自己查找的案例,由教师进一步引伸,扩展护理内容,在课程中模拟临床情景,引导护生从经验角度与整体性角度思考患者的需求,并实施操作,由教师引导护生感受护理过程中的体验,教师在观察护生操作中可随时提问,通过问题引导护生思考。(4)教师反思:在备课时对以往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观看骨干护理教师的教学课程,并总结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的失败及成功经验,对比自己与同行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法的差异,在授课时采取最为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课后对课程内容及课程计划进行深入思考,反思课堂行为、教学过程及护生表现,在课后与护生进行沟通,了解护生的学习难点,并倾听护生对自己教学方法的评价,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修订。(5)书写反思日记:要求护生在每周课程结束后书写反思日记,回顾每周讲解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记录自己掌握知识的思维过程及行为过程,并记录印象深刻的临床事例,要求每篇反思日记字数500字左右,每周1篇,每月由教师选择5名护生展示自己的反思日记。(6)组织反思小组讨论:将实验组134名护生分为13个组,其中9个小组各10名护生,4个小组各11名护生,每月举行1次反思小组讨论会,每次时间为2 h,各小组对当月学习知识、临床护理经验进行讨论,并从组内选择1名代表来发表意见和看法,大家共同交流自身的感受及体会,分享学习成果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最后由教师对护生的意见与看法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1.3.1评判性思维能力 采用批判性思维测量表(Disposition Inventory Chinese,CTDI-CV)在带教结束时评估两组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该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1, 总CVI为0.89,共7个维度,70个条目,采用Likert 6评分制,总分420分,评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呈正比[4]。

1.3.2对教学模式的肯定度 采用课程体验问卷(Course Experi ence Questionnaire,CEQ)在带教结束时评估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肯定度。采用Likert 5评分制,共12个维度,56个条目,评分与肯定度呈正比[5]。

1.3.3综合能力调查 自行设计护生综合能力评价问卷,在教学前及教学后对两组护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调查,涉及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决策能力5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 5评分制,各维度评分0~20分,评分与综合能力呈正比。

2 结果

2.1两组护生教学前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实验组护生教学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教学前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分)

2.2两组护生教学前后的综合能力比较 实验组护生教学后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决策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教学前后的综合能力比较分)

2.3两组护生的教学肯定度比较 实验组护生的教学肯定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的教学肯定度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学基础教学作为护理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需要护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但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师放在教学的中心,以“传、帮、带”模式为主,教学形式单一且缺乏个性,不重视教学知识的精确性,护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护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师生互动较少,护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不利于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寻找新型的教学方式刻不容缓。反思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示范教育领域出现的新型教学方法,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教育哲学家杜威对反思活动的论述,杜威认为反思是引导个体有目的的探析行为及解决情景问题的方法。反思教学法引起欧美教育界的重视,而逐渐被应用到临床医学、护理教育中[6]。反思教学法是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能够促使护生使用所学知识分析临床护理问题,并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调节及自我反馈,不断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7]。

评判性思维作为反思的过程贯穿于所有活动中,且是获得其他能力的关键。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运用评判性思维主动、全面的分析面临的情景或问题的各方面因素,并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判断以做出正确的护理决策[8]。随着整体护理理念的提出以及高校护理教学改革,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护理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成为护理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生教学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充分说明,反思教学法可促使护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及问题,促使护生学会遇到问题主动查阅文献,借鉴他人护理经验,发现新的观点、信息及疑问,开放思想,并通过分析推理能力,强化护生的求知欲,鼓励护生形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对培养高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9]。

表2中,实验组护生教学后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决策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反思教学法要求护生分析临床事件及情景,并体会对该事件或者情景中的感受,有利于增强护士的理解能力,并通过小组反思讨论增强护生的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并帮助护生形成自觉调控能力,通过书写反思日记可以训练护生更容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知识更热衷,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能够帮助护生学会审慎的做出护理决策,提高护生的应变能力及决策能力[10]。表3中,实验组护生的教学肯定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反思教学法对师生双方均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护生对反思教学法的肯定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反思教学法可提升高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强护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护生对反思教学法肯定度较高。

猜你喜欢
评判实验组思维能力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