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回族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研究

2020-09-21 08:45马莉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摘要】家庭作为人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职能,其中教育便是其较为突出的职能之一。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仅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而且在传统幼儿家庭教育方面也同样历史悠久、别具一格。因此,我们不仅要对汉族幼儿传统家庭教育进行整理研究,还需要同时展开对少数民族幼儿传统家庭教育的挖掘、整理与研究。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陇南市三县一区180位回族幼儿家长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分析描述回族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总结家庭教育的特点,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对回族幼儿家庭教育的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教育精准扶贫;回族幼儿;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甘肃省陇南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陇南市回族幼儿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项目编号:18LNSK14)。

一、研究背景

回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以其勤劳勇敢、人口众多、分布广泛而著称。其家庭教育同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主要则表现为语言教育、道德教育、行为教育和审美教育等方面。回族幼儿家庭教育植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同时又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当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强理论与实践创新,这是回族幼儿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面积27,923平方公里,2017年末,全市总人口287.42万人。其中有汉、回、藏、蒙等30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7.8%,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13万人,占总人口的2.2%。其中,回族人口3.9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3.6%。在2011年国家新一轮贫困开发启动后,陇南市8县1区整体纳入“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扶持范围。截止到2020年5月22日,陇南市已有5县1区摘掉了贫困帽。本研究从2018年开始,选取在当时还未脱贫的陇南市武都区、成县、徽县、宕(tàn)昌县的回族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呈现回族幼儿传统家庭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对回族幼儿家庭教育的实践有所启示。

二、回族幼儿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回族幼儿家庭教养环境调查

1.家庭结构和抚养人

在被调查的回族幼儿家庭中多子女家庭约占50%,三代同堂家庭也较多,独生子女家庭和单亲家庭相对较少,其中有6.67%的家庭是留守儿童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大多是由祖辈来抚养。不是留守家庭的孩子大多由父母亲来抚养,人数占到41.11%。

2.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生活状况,指的是家庭经济收入多少,生活水平的高低,家庭经济的来源和支配,等等。据调查结果表明回族幼儿家庭中大部分家庭的月总收入在2000——5000元(占50.56%),27.22%的家庭月总收入小于2000元,显而易见,回族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整体偏低。

3.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在回族幼儿家庭中,72.78%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有情感交流,24.44%的家庭成员之间偶尔有情感交流,还有2.78%的家庭成员之间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当家庭成员自己要做决策时,85.56%的人要和家人一起商量;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84.44%以上的人都会直说,很少出现拐弯抹角的现象等等,以上数据充分证明大多数家庭的氛围都是和谐融洽、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的。

(二)回族幼儿家长教育观念调查

家庭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家长的教育行为,影响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下面将会了解回族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表明88.33%的回族幼儿家长認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选择“重要”的占了11.67%,而没有家长觉得“无所谓”,可见重视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回族幼儿家长的普遍共识。

2.家长的“重男轻女”和“重商主义”

根据之前相关学者调查数据显示,重男轻女的观念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多重因素,在回族家庭教育观念中表现得较为突出。但在此次调查中发现认为生男孩重要的人只有13.89%,而85.56%的人认为男孩女孩都一样,无所谓。这充分说明回族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有利于每一个孩子平等地接受教育。

此外,调查家长是否让自己的孩子以后经商,结果只有3.89%的家长表示会让孩子经商,3.89%的家长不会让孩子经商,92.22%的家长表示要看情况再定,也就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看。家长已不再大包大揽,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让孩子“子承父业”。

(三)回族幼儿家长教育方式调查

1.民主型与专制型

关于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我国学者有许多种分类。关颖将其分类概括,从亲子之间的相互地位和关系可以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10.56%的家长还是比较专制,在家中总是自己说了算,孩子必须服从家长的教导,而83.33%家长则比较民主,在处理一些家庭问题时,能够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家长一般都会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2.榜样示范、以身作则

儿童的思维特点就是具体形象性。具体的形象对他们来说就有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再加上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家长应该重视榜样示范对孩子的影响,引导他们模仿正面的积极的东西,以便受到良好的教育。

综合上述问卷和访谈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回族幼儿家庭成员学历偏低,初中文化程度占63.89%;从事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7.78%;家庭结构以“多子女”和“三代家庭”为主,分别占48.89%和32.78%。在家庭教育中抚养人多为父母,其中母亲最为突出。

(2)回族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整体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孩子的发展,也会给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家庭经济状况也不是衡量家庭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3)回族幼儿家长普遍重视家庭教育,其中近90%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同时有60%以上的家长教育孩子时,采用引导的方式,近60%的家长经常给孩子购买课外书籍,40%以上的家长给孩子经常报兴趣班。

(4)回族幼儿家长大多都是民主的。民主型的家长比较尊重孩子的兴趣,听取孩子的意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因此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是较为理想。

(5)回族幼儿家庭成员还存在一定的“重男”思想。但是比例已经较之前有所下降,大部分人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

(6)回族幼儿家庭经商观念趋于淡化。90%以上的家长表示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未来从事的职业,家长已不再大包大揽,很少有人愿意让孩子“子承父业”。

二、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回族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归因

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6点结论。其总的趋势是,在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回族幼儿家庭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投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跟上了时代步伐,反映了时代特征。而其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系列发展进步,得益于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推进。

(一)政策支持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扶贫工作的战略新举措。教育精准扶贫是其中应有之义,不仅体现了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通过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来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省出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等一揽子7个精准扶贫专项支持计划,该计划中提出要发展贫困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即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并免除贫困家庭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对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再增加1000元的补助。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回族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生成起到了政策支持的作用。

(二)理念引领

在教育精準扶贫背景下,教育对于脱贫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发展教育”是脱贫的“治本之计”,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原因就是,教育同扶志和扶智关系密切,通过教育既解决了扶贫对象“愿不愿意”脱贫的问题,也解决了扶贫对象“能不能脱贫”的问题,激发了脱贫的内生动力。此外,作为脱贫主攻方向的“发展生产”同样也离不开教育的支持。生产要发展起来,归根结底还是要人发展起来,产业是人的产业,发展也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是要通过教育去实现的。因此重视教育的理念,在脱贫工作中得到了落实,其成效又反过来影响了回族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使得绝大多数家长都高度重视幼儿家庭教育。

(三)文化涵养

文化是软实力,是最深沉的力量。在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从政策的落实,到理念的产生,再到文化氛围的形成,都对回族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从文化的层面来看,扶贫需要全社会的合力,这既是对 “扶困济贫”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又是新时代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情怀之一。回族幼儿家长不仅是幼儿家庭教育的主体,还是“扶困济贫”文化涵养下的新时代公民。他们先富了就带动后富,尚未脱贫就积极致富。总之他们既是践行者,又是见证者,还是文化的涵养者。

三、提高回族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策略

在教育扶贫背景下,回族幼儿家庭教育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式,再到教育价值取向都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家长们普遍重视教育,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被广为运用,教育价值取向越发趋于理性。这些都是积极的、有益的一面,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回族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使回族幼儿家庭教育陷入“能力不匹配尽力”的困境。还有家庭收入偏低的现实,也使回族幼儿家庭教育陷入了这一的境地。还有个别家长存在的重男观念等。这些都成为了制约回族幼儿家庭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下面就如何应对化解提出五点措施建议。

(一)把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成果巩固好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还在持续发力,巩固已有成果,就是为了把回族幼儿家庭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巩固已有,开拓新有,确保回族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1.把普遍重视家庭教育的理念巩固好

重视是办好一件事的关键。回族幼儿家庭教育质量要提高,就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具体要做到,始终把孩子的教育放在整个家庭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把理念转化为行动,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要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2.把民主型教育方式巩固好

民主型教育方式,是目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建立在教育主体地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其核心就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听取孩子的意见,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养成。具体要做到,始终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要多一点聆听少一点命令,多一点虚心少一点傲慢,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春风化雨少一点电闪雷鸣。用诗意的言行,传递爱的教育。

3.把科学理性的教育价值取向巩固好

教育价值取向就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未来发展的愿景。涉及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一般主要表象在职业追求上。调查中回族幼儿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所持有的“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看”的价值取向,符合孩子成长规律,利于孩子成长,体现了家长在职业观上的成熟和理性。

(二)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幼儿家长自身素质

据调查可知,回族幼儿家庭成员,尤其是主要家庭教育者,文化程度偏低。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使回族幼儿家庭教育陷入“能力不匹配尽力”的困境。“尽力”是人们处事的态度,回族幼儿家长普遍重视教育,可见“尽力”层面的要求是做到了的。然而“尽力”需要“能力”去配合,有“尽力”之心,无“能力”去作为,其结果就会陷入“能力不匹配尽力”的困境。因此,家庭教育质量要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就要提升。提升要遵循“多渠道全方位”原则。多渠道指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资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文化素养。全方位是指自身素质的提高不能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全方位的,应为各领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同时孩子的成长需要也是全方位的。

(三)转变思路千方百计促进家庭增产增收

家庭收入偏低是制约回族幼儿家庭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会使回族幼儿家庭教育陷入“能力不匹配尽力”的困境。正所谓有心无力,这牵扯到教育投入的问题。调查中关于购买书籍、报兴趣班、旅游等问题,回族幼儿家长普遍表示比较支持,但受财力的限制,有些理念自然无法全面深入实施。因此为了提高回族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回族幼儿家长要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思路千方百计促进家庭增产增收,以便为家庭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四)彻底根除重男观念确保家庭教育公平

在当今的大环境中“重男”观念已经没有市场,人们已经普遍树立了“男孩女孩都一样”的男女平等观念,回族幼儿家长也是如此。但还有一少部分家长存在“重男”观念,尤其是多子女家庭中。这样势必不利于女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为了确保家庭教育公平,全社会要动员起来彻底根除“重男”观念,为回族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0.

[2]关颖.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

[3]沈蕙.回族传统教育观念与西北回族幼儿教育实践[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4]马慧.回族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回族幼儿教育[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5]马莉.回族传统文化中的幼儿教育——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马莉(1983-),女,甘肃徽县人,硕士研究生,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