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式个体化护理应用在出血性脑卒中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0-09-26 05:52王艳高振忠王鹿婷石书萍项小丽谭晓慧柴勇邢南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1期
关键词:出血性个体化研究组

王艳,高振忠,王鹿婷,石书萍,项小丽,谭晓慧,柴勇邢南联

(1.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南 海口;2.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南 海口;3.四川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四川 宜宾)

0 引言

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形式,在临床上又被叫做颅内出血。该种疾病的发病率与缺血性脑卒中相比其发病率较低,但是该病的预后差。据有关的数据统计,因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死亡、残疾例数在逐年的上升[1]。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群体大多是中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也会下降,加上手术本身的风险因素,对老年患者后期的恢复有着很大的影响[2]。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突发性且危害大的特点,在治疗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只有在护理过程中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才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3]。本文为探讨持续式个体化护理应用在出血性脑卒中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持续式个体化护理。纳入标准: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均在我院进行的患者。②疾病的诊断符合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③患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意识、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②合并有其他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③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研究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8±8.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5例,小脑出血6例,丘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4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0.2±8.4)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8例,小脑出血5例,丘脑出血3例,脑室出血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进行体征的常规检测,给予患者规范的用药指导以及及时的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的患者的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并给予患者一定饮食的指导,鼓励患者进行早期的下床活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持续式个体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在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有关的知识,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向患者介绍持续式个体化护理,列举成功的案例来鼓励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②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情绪,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给予积极的安慰,缓解患者内心的压力,增强治疗的信心。保持病房的清洁以及时温度,控制患者的输液速度。③对于肢体出现障碍的患者要给予规范性的锻炼指导,对于能进行床下活动的患者可以给予慢走的建议,不满足条件的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肢体的活动,预防关节出现挛缩畸形。对于语言、意识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简单的图片、文字给予患者讲解,对指导患者进行练习。④成立持续式个体化护理小组,对于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在患者出院时及时的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按照医嘱用药,并定期的对患者进行回访。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应用GCS以及ADL评分表对患者的昏迷、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比较。采用打分制,GCS评分取值范围是0-15分,评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状态越好。ADL评分取值范围是0-100分,评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在干预前、干预后三个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打分评估,应用36条目健康量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认知功能进行比较,评分取值范围是0-100分,评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在干预前后使用SAS以及SDS对患者的焦虑以抑郁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取值范围均为0-100分。SAS判断标准:无焦虑评分低于50,轻度焦虑评分50-59,中度焦虑评分60-69,重度焦虑评分大于70。SDS判断标准:无抑郁评分低于53,轻度抑郁评分53-62,中度抑郁评分63-72,重度抑郁评分大于7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GCS(12.1±1.9)以及ADL(70.1±10.9)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GCS(8.7±2.1)以及 ADL(59.4±11.2)(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以及ADL评分对比(分, )

组别 例数 GCS评分 ADL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9 6.3±1.6 8.7±2.1 50.3±8.9 59.4±11.2研究组 49 6.4±1.7 12.1±1.9 50.6±9.0 70.1±10.9 T值 / 1.850 18.025 1.457 19.024 P 值 / >0.05 <0.05 >0.05 <0.05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

组别 例数 时间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对照组 49 干预前 66.5±4.8 62.8±3.8 63.2±3.9 62.4±4.1 49 干预后 73.1±4.5 72.1±3.6 72.5±4.0 73.8±4.5研究组 / 干预前 66.4±4.7 62.3±3.5 63.3±4.1 62.5±3.9/干预后 81.2±4.6 81.8±4.2 82.3±4.8 81.6±4.6

研究组SDS(22.8±3.2)以及 SAS(21.5±3.6)评分优于对照组 SDS(36.2±3.5)以及 SAS(35.7±3.5)(P<0.05),具体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项指标对比( )

表3 干预前后两项指标对比( )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6 51.9±3.2 36.2±3.5 56.4±3.1 35.7±3.5研究组 46 52.1±3.1 22.8±3.2 56.3±3.5 21.5±3.6 T值 / 1.520 20.110 1.652 19.514 P 值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出血性脑卒中是脑中风的一种,是由脑内病变出现血管破裂,从而造成出血现象的发生[4]。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生活压力等有着很大的联系,另外有研究发现,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中老年患者患该病的几率较大。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的表现状为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意识、运动上的障碍,如果该种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残疾甚至是死亡[5-7]。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颅内血肿的清除,虽然该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清除,但是因为手术需要进行开颅操作,不仅会给患者的心里、身体造成极大的创伤[8-9]。而且在术后的恢复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护理可能会引起各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降低治疗的效果,而且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0]。常规的临床护理只关注患者在治疗后的体征及病情的变化情况,在对患者的心里关注度上不够,有很多的研究可以证明患者的态度能影响着治疗的结果,许多的患者因心理的不良情绪为得到有效的缓解,从而降低了护理的质量[11-13]。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持续式个体化护理逐渐出现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去。持续式个体化护理是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而实施的一种连续性、全面性的护理[14]。通过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重新的认识疾病,该病患者在确诊时认为自己无法救治的错误想法,从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早期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偏瘫,促进语言、肢体等功能的恢复[15]。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研究组GCS(12.1±1.9)以及ADL(70.1±10.9)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GCS(8.7±2.1)以及 ADL(59.4±11.2)(P<0.05),说明研究组的昏迷、日常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更有效的改善。患者在出院三个月后,通过回访可以发现,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研究组的患者在出院后身体的各个功能恢复更好。同时研究发现,研究组SDS(22.8±3.2)以及SAS(21.5±3.6)评分优于对照组SDS(36.2±3.5)以及SAS(35.7±3.5)(P<0.05),表明在该种护理模式的要求下,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应用在出血性脑卒治疗中应用持续式个体化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而且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心理干预减轻了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也促进了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应当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出血性个体化研究组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