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灌注镜下解剖分析指动脉中节背侧血管的解剖学特点

2020-09-26 05:52乔悾木仁万文婷董文秀高孜敏王丽景子权张立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1期
关键词:小指外径中段

乔悾,木仁,万文婷,董文秀,高孜敏,王丽,景子权,张立岳

(巴彦淖尔市医院 手足显微外科,内蒙古 巴彦淖尔)

0 引言

指固有动脉在指端处相互交汇成动脉弓,在走行过程中有许多交通支相连,其中在中节指的中段和远侧指间关节水平处以及手指近指节的中段和远 1/3 段,发出4 支较恒定粗大的背侧皮支血管,且桡尺侧分支呈对称分布,末梢在背侧中线两侧吻合成网,背侧皮支发出点比较恒定,变异差别不大[1-5]。指动脉背侧支4根粗大穿支中有一支叫指动脉背侧支中节穿支血管,一般解剖观点认为指动脉背侧支中节穿支血管无主干血管,且指背外缘与指动脉分支形成相互吻合交通,在手指背外侧缘形成一条纵行的营养血管网链状结构[6]。本文探讨无灌注下对5%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手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并对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血管支的相关解剖数据进行测量,并作记录,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选择成人尸手标本10只,死亡年龄34-69岁。所有尸手均要5%福尔马林液或含福尔马林混合液防腐固定,其中男性尸手6只,女性尸手4只,共40根手指。

1.2 设备

测微尺0.01mm;单反数码相机,像素:1680万;显微手术器械。

2 研究方法

采用毛刷对5%福尔马林液或含福尔马林混合液防腐固定的标本进行清理,标本表面残留的污垢使用盐水冲洗,所有标本完全浸泡,时间为7d。

10倍手术显微镜下,采用显微手术器械,将标本固定,掌向上,背向下,全面剥离指背皮肤,剥离范围包括甲根处至掌指关节,将指背筋膜组织充分暴露,选择手指中节尺桡侧显露指固有动脉及其中节恒定、粗大背侧支的分支点为起点,刀锋要沿血管神经的走行方向分离周围组织,去除周围筋膜组织,不可作横行切割,以免切断血管、神经,将血管支及止点的吻合处全貌充分显露,显微镜下观察血管进人皮瓣的分支、走行方向及与其它相邻血管吻合情况。完成解剖标本后,将0.01mm测微尺置于同平面,用1680万像素数码相机,垂直拍照,采用Adobe公司旗下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CS4观察分支血管走形和吻合情况。

3 结果

3.1 指动脉中节背侧分支血管的分布数量

指动脉在手指中节尺桡两侧各发出2-4根背侧分支血管,且数量对等,分布对称,40指80侧统计结果提示,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分支情况为示指、中指20指,40侧各出现4根分支,环指2指4侧各出现3根分支,环指8指16侧各出现4根分支,小指1指2侧、3指6侧、6指12侧各出现分支数量为2根、3根、4根。

3.2 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分支血管出现率及起点位置

对各指分支外径的数据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指动脉走形的中节区域分布着血管背侧分支,该分支血管位于中节指骨的中点处,且具有明显的特征,该分支比其他分支明显粗大,各指位置差异均在0.3mm以下,并得出对该血管的出现情况统计:示指10指20侧,中指10指20侧,环指9指18侧,小指8指16侧各分支均呈对称分布,示指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粗大血管的出现率为100%,中指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粗大血管的出现率为100%,环指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粗大血管的出现率为90%,小指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粗大血管的出现率为80%。

3.3 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穿支血管解剖学分析

3.3.1 指动脉背侧指中节中段支,示指起点平均外径≥0.30mm,止点平均外径≥0.20mm;中指起点平均外径≥0.30mm,止点平均外径≥0.20mm;环指起点平均外径≥0.30mm,止点平均外径≥0.20mm;小指起点处平均外径≥0.25mm,止点处平均外径≥0.10mm。与指动脉角度52.48±8.29°(见表1)。

表1 示中环小指中节中段背侧皮支起止点外径及与指动脉角度

表1 示中环小指中节中段背侧皮支起止点外径及与指动脉角度

51.13±0.33°45.42±0.23°54.21±0.11°60.56±0.24°起点处外径 止点处外径 与指动脉角度示指中指环指小指0.37±0.11mm 0.21±0.05mm 0.33±0.10mm 0.22±0.06mm 0.30±0.08mm 0.20±0.04mm 0.27±0.03mm 0.13±0.02mm

3.3.2 该血管支在向指背中远端方向走行中,呈笔直斜向,止于甲沟褶内三分之一处。走形途中向两侧周围组织发出小分支,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分别为4~5支、4~5支、3~5支、2~4支,各指小分支由近向远排序。在止点处该血管呈现出“兀”字的血管网状结构,且与对侧同名血管及两侧动脉背侧远节支相互吻合。该血管的长度为中节指中点至甲沟褶内三分之一处,且由近向远呈现越来越细的情况。第1支均反转向近指关节背侧走行与近指关节背侧血管网吻合。各指尺桡两侧血管支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异;起止点外径以及分支点位置无明显差异;起止点之间的长度无明显差异;小分支数量无明显差异;与指动角度无明显差异。

4 讨论

4.1 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分支的位置和外径及出现率

以指动脉背侧穿支为蒂的指侧方血管链式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效果明显,但由于切取皮瓣时血管链要跨越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因此在切取皮瓣时,可能会造成二次损伤。有学者提出指动脉四根背侧血管支较粗,分别位于近节指骨的中段及远侧1/3段,中节指骨的中段及远侧指间关节处。这些血管支可作为潜在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瓣旋转点,切取手指背侧中节及近节的皮瓣是可行的[4]。

本组解剖标本中均发现,指动脉中节中段粗大恒定背侧支的解剖学位置在中节中段,这与先前文献报道大致相同[1-7],动脉背侧指中节中段支,示指起点平均外径≥0.30mm,止点平均外径≥0.20mm;中指起点平均外径≥0.30mm,止点平均外径≥0.20mm;环指起点平均外径≥0.30mm,止点平均外径≥0.20mm;小指起点处平均外径≥0.25mm,止点处平均外径≥0.10mm。示指10指20侧,中指10指20侧,环指9指18侧,小指8指16侧各分支均呈对称分布,示指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粗大血管的出现率为100%,中指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粗大血管的出现率为100%,环指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粗大血管的出现率为90%,小指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粗大血管的出现率为80%。与相关报道[1-7]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在解剖实验中发现各指尺桡两侧血管支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异;起止点外径以及分支点位置无明显差异;起止点之间的长度无明显差异;小分支数量无明显差异;与指动角度无明显差异。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5]。

4.2 关于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分支走行情况的重要发现

有研究表明,近节指背外侧缘相互吻合交通,从而在手指背外侧缘形成一条纵行的营养血管链[1-6]。指动脉背侧有4根粗大的穿支,而其中一支就是指动脉背侧支中节穿支血管,这支粗大的穿支非主干血管,在指背外缘与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伴行血管形成丰富的网链状结构[6]。本研究结果提示,该血管支在向指背中远端方向走行中,呈笔直斜向,止于甲沟褶内三分之一处。走形途中向两侧周围组织发出小分支,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分别为 4~5 支、4~5支、3~5 支、2~4支,各指小分支由近向远排序。在止点处该血管呈现出“兀”字的血管网状结构,且与对侧同名血管及两侧动脉背侧远节支相互吻合。该血管的长度为中节指中点至甲沟褶内三分之一处,且由近向远呈现越来越细的情况。第1支均反转向近指关节背侧走行与近指关节背侧血管网吻合。任何皮瓣均由三部分构成:基部、蒂部、瓣部。蒂部主要包含供血血管,皮瓣长轴方向必须顺着供血血管的行走方向, 皮瓣蒂部应位于主要血管行走的近心端,而皮瓣移植和转移完成后的血供来源主要是靠蒂部。手指的再造皆以皮瓣为基础,再配合其他支持组织(如软骨、骨、筋膜等)。筋膜皮瓣的血供主要来自深筋膜的血管。深筋膜--皮肤血管穿支[9]。根据本组结果,我们认为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支以具有作为主干血管穿支设计皮瓣的条件。

4.3 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血管穿支皮瓣止点外径及角度

本次研究中节中段背侧指血供走形解剖后发现,止于甲沟褶内三分之一处,示指止点平均外径≥0.20mm;中指止点平均外径≥0.20mm;小指止点处平均外径≥0.10mm。因其血管径较大,以该止点处为皮瓣旋转点可承载小面积皮瓣的血供。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获得对指动脉中节中段逆行皮瓣的切取有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组资料还获得各指平均值为53.5±10.5°,我们认为这一测量结果为手指在中节中段背侧设计皮瓣提供了依据。

5 结论

该血管支在向指背中远端方向走行中,呈笔直斜向,止于甲沟褶内三分之一处。

在止点处该血管呈现出“兀”字的血管网状结构,且与对侧同名血管及两侧动脉背侧远节支相互吻合,该背侧支是一条贯穿中节及末节指背的起止外径粗大走行较直的主干型穿支血管。

猜你喜欢
小指外径中段
敷设线缆用材料
薄壁圆锥滚子轴承外圈车加工工艺改进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降落伞(翻绳)
串励电机定转子冲片参数选择思路与方法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自主创编教学实践探微
旋转手指操
手指舞 《鱼儿鱼儿水中游》
雨林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