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的提升分析

2020-10-09 10:03买买提艾力·阿不都克力木
艺术大观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提琴演奏

买买提艾力·阿不都克力木

摘 要:大提琴是一种来自西方的拉弦乐器,具有较为突出的情感表现力。因此,本文以大提琴演奏为研究背景,阐述了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内涵,概述了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现阶段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主要问题,并对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的提升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期为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提琴;演奏;情感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1-000-07

大提琴又可称之为Violoncello,其在西方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大提琴音域较广,音色与人声较为接近,且变化多端。其明亮、宽阔、犹如男高音般激情的高音区与浑厚、低沉、犹如男低音般沉重的低音区,不仅可以表现叙事般的饱满旋律,而且可以表现强烈戏剧性的情绪变化,情感表现较为丰富。这种情况下,如何采取恰当的大提琴演奏技巧,有效提升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就变得非常必要。

一、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概述

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主要涵盖了演奏者感知音乐音响结构能力、准确表现音乐音响结构能力两个方面内容。即大提琴演奏者可以从音乐中体验情感,理解音乐作品中情感,并将自身感受到的音乐情感通过音乐演奏传达出来[1]。通过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提升,可以给予音乐不一样的灵魂,促使听众感受到不一样的触动,提升听众听觉审美能力。

二、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一)融合情感与技巧

由于大提琴是最像人声的乐器,乐器自身就具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力。通过提升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可以促使大提琴演奏者演奏技巧与演奏者情感相互交融,相互升华,保证大提琴演奏效果深入人心[2]。如在歌曲改编的二胡、大提琴与乐队的音乐作品《菊花台》演奏过程中,其根据完美对答式的写作技法要求,以打动自身及打动观众的传情点为依据,从声、感觉、情感等方面将技巧进行了完美契合(图1)。

如图1所示,大提琴与二胡联奏,不仅保证了对大提琴最具感染力音区的良好把握,而且有效烘托了双音技巧音响效果。而通过将情感与技巧的不断调整、融合,也可以促使动作意识、音乐思维达到高度艺术美、和谐美。

(二)感染听众

寄托、抒发人的内在情感是精神产物的产生及存在的主要目标,大提琴是人的内在情感寄托、抒发的主要载体。大提琴自身特有的优雅、粗犷并存特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通过大提琴演奏者恰当运用技巧,投入自身情感,准确诠释乐曲作品中情感,可以有效的将乐曲作品中情感传递给听众,感染听众,促使听众产生共鸣。如由具有浓厚草原气息的《鸿雁》改编的大提琴乐曲(如图2)。

如图2所示,通过演奏人员对滑音大小及力度、揉弦速度、发音技巧进行控制,为观众直观展现了草原广阔无际风光,有效的提高了演奏表现力。

(三)把握发音音准

在大提琴演奏过程中,绝对音准、完美音色是演奏和谐要点。通过不同音色的展示,可以有效诠释大提琴动人音色[3]。这就要求大提琴演奏者加强音准练习,确定正确的音准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利用情感表现力的提升,在演奏中投入充沛的情感,提升自身对演奏过程的关注。深入感悟乐曲情感、逻辑色彩过渡变化,灵活运用各种大提琴演奏技巧,达到强化音准、把握发音的目的。

三、大提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问题

从现代乐曲演奏视角进行分析,大提琴自身就具有较强感染力、音乐表现力。而从音乐表现力概念进行分析,音乐表现力是一个抽象性质的概念,与大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人员给听众带去的直观感受具有较大联系,如带动观众情绪情况、营造情感氛围等[4]。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一般需要大提琴演奏人员具有较为纯熟的乐曲演奏技巧,并在演奏过程中将自身情感融入演奏乐曲中。但是在现阶段大提琴演奏中经常出现大提琴演奏情感表现力缺失的情况。即其无法在情感上引起观众共鸣,也无法促使观众直观了解音乐魅力,甚至出现表演不到位的情况。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提琴演奏人员缺乏对音乐内容深刻诠释,也无法将自身情感投入演奏中。

四、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的提升策略

(一)注重日常鉴赏积累

由于大提琴乐曲作品发展的根源为人的情感及精神的抒发、寄托,其不仅是大提琴演奏难点,也是大提琴演奏的最高层次。基于此,为了提高自身演奏中情感表现力,大提琴演奏者首先应从感受情感入手。通过音乐作品鉴赏,深层次挖掘现有大提琴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内在情感[5]。为了保证对现有大提琴音乐作品中蕴含内在情感的有效挖掘,大提琴演奏者应立足全面,摒弃以往片段赏析的方式,完整、用心倾听全部作品。在鉴赏的同时,全身心感受乐曲中表现的情感。如在进行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首前奏曲鉴赏时,相关人员首先需要正确领会前段的清新、温馨,随后在乐曲逐步推进过程中,正确理解情绪变化,最后将结尾部分悲伤、激昂情绪与前段温馨、柔和情绪对比,深入了解情绪情感变化,全面领悟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复杂多变的音乐情感。而通过逐步积累汇总,可以全面掌握大提琴音乐情感的正确表达方式。

根据大提琴曲目风格的差异,其在音乐情感表现力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别,在大提琴演奏中表达途径也具有较大差异[6]。如在全球著名大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演奏中,由于柴可夫斯基为浪漫主义代表,其在音乐作品创作时不仅融入了俄罗斯乐观、大气的民间音乐风格,而且充满了诗歌般动人的无奈、痛苦。该大提琴协奏曲为典型洛可可风格,表面雍容华丽,背后却隐藏着甜蜜、无奈、悲伤交织的情感。特别是第五变奏,相较于第二、第四及第七变奏而言,运用了较为繁复的演奏技法,诠释了曲作家的挣扎、悲痛、无奈情绪;而第六变奏、第三变奏则是在前面变奏华丽框架下利用简单的炫技,体现出了《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独特的内敛、含蓄的魅力(图3)。基于此,在该首作品演奏时为了有效展现柴可夫斯基作曲是特殊情感,大提琴演奏人员应注重日常鉴赏积累,有意识的了解与《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创作年代、风格、柴可夫斯基经历相关的知识,以便在感受作曲家所感的基础上,确定简单的技术应用框架。在具体演奏过程中,演奏人员可以结合自身前期积累,深入感受柴可夫斯基在第七变奏之前的怀念、甜蜜、悲伤、无可奈何及第七变奏在抗争、向往自由的洒脱。摒弃采用我国傳统乐曲演奏中不必要的滑音,对揉弦技巧、弓压弓速进行同时改变。以便全面表现作品在不同变奏的特殊魅力,真正的达到讲述音乐故事的目的。

为了更加深刻、全面的把握大提琴演奏中情感,大提琴演奏人员可以在对相关乐曲具有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乐曲创作与政治社会环境、作曲家社会背景间联系进行深刻剖析[7]。在总结剖析的基础上,从理性视角入手,分析不同作曲家感情心理倾向及其产生的原因。将其进行不同类别划分,对具体乐曲进行细致文本解读。通过对作曲家创作意图的深入分析,可以有效把握作曲家内在情感,抓住听众心理需要,在演奏中震慑听众听觉感官。如在《降A大调波兰舞曲》演奏前,演奏人员就需要以文本解读的方式。深入了解《降A大调波兰舞曲》与波兰骑兵队战斗背景间联系,营造充满理性的感情,达到以声传情的目的。

(二)加强基础技巧训练

基础技巧训练是演奏大提琴的前提,也是完美展现大提琴演奏乐曲情感表现力的依据。因此,大提琴演奏者首先应利用持续不间断的练习,深入领会大提琴乐曲含义。在由生疏至熟练的训练过程中,逐步了解情感表现,领会创作者复杂、深厚的情感,以达到情感表现力提升的目标[8]。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演奏人员应将每一次日常练习作为一次正式的演出,注重每一个肢体动作训练,以便加深自身在演奏过程中情感体验,为情感表现力提升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以大提琴颤指基础训练为例,颤指是大提琴左手演奏技巧至关重要的组成模块,其不仅可以润色发音,而且可以促使音质富于变化,为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提升提供依据。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大提琴演奏人员应将大提琴作为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基本确立左手手形的基础上,进行一至四把位演奏技巧逐步训练。随后依据紧张、放松统一的原则,用手指紧紧按住琴弦,适当放松指关节、手臂及手腕,以便跟随作品风格变化进行颤指的灵活运用。如在D弦上,可以将手放置在四把的位置,在四指练习完毕之后,将四指放置在C位,将一指、二指、三指适当离开琴弦。依据放松、自然的原则,进行规律均匀训练[9]。

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主要表现为外在肢体、表情与内在情感的深入融合,情绪是内在情感的主要表现渠道。在大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人员肢体动作、适当表情变化,不仅可以感染听众,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不同情感表现效力。因此,作为大提琴演奏人员,应清晰认识到自身情感把握与外在整体肢体动作、表情变化间联系。依据全方位、多维度原则,合理控制情感把握尺度,以便达到大提琴情感表现力发挥的最高境界。

在基础技巧及外部肢体表现技巧训练的基础上,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演奏人员也需要加强乐曲曲体结构与演奏间联系。根据曲体结构变化进行演奏技法的适当训练,以便全面诠释音乐主题[10]。同时为了培养自身情感表现力,大提琴演奏者可以在日常训练积累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全方位艺术活动。主动进入不同类型文化娱乐中心及管理机构,与其他音乐艺术表演者相互交流、切磋。通过多种不同类型艺术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大提琴演奏人员积累演奏经验,为后续演奏中音乐表现力提升奠定基础。

(三)注重演奏情绪及心理调整

大提琴演奏不仅是演奏者心理感受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而且是大提琴演奏者、听众间灵魂交互、情感共鸣的桥梁。在演奏过程中大提琴演奏者情绪及心理变化直接影响了大提琴演奏的情感表现力。因此,大提琴演奏者可从音乐表现力、音乐想象力、演奏呼吸等方面。以内在音乐体验为载体,调整、控制自身演奏情绪及演奏心理,以便提升自身在大提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力。

在音乐表现力培养过程中,基于稳定的情绪与情感表现力间紧密联系,大提琴演奏者应在舞台控制心理状态的积极、稳定及健康性,通过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展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为后续演奏技艺展示奠定基础[11]。只有大提琴演奏者将自身全身心投入演奏状态中,才可以获得听众的理解与赞赏,体现出良好的情感表现力。

在音乐想象力培养过程中,为了生动、全面的展示大提琴演奏乐曲中蕴含的情感,大提琴演奏人员应摒弃以往原始乐谱照本宣科式演奏的方式。而是利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对作曲家及乐曲的理解,选择恰当的演奏方式,将自身思想与作曲家思想无限接近,以达到作曲家灵感的还原及音乐再现的目的。同时考虑到大提琴演奏情感表现是演奏人员以内在音乐体验为载体推动演奏进行的过程,因此,演奏人员可以增加录音收听频率,将自身代入马友友、罗斯特罗波维奇、柴可夫斯基等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演奏过程。在想象空间中进行良好情绪调整、控制方法应用,保证自身在演奏过程中可以充分表现出乐曲中蕴含的情感。

在大提琴演奏过程中,由于对演奏过程高度关注,精神高度集中,部分演奏人员经常出现呼吸规律不正常变化情况,如吸气过于短促、呼气过于绵长、停顿过于突兀等。针对上述情况,大提琴演奏人员应加强对演奏时呼吸节奏控制的关注。在演奏呼吸控制调整时,基于演奏人员演奏阶段呼吸节奏对大提琴演奏情绪的影响,大提琴演奏人员应依据自然、正常的原则,控制自身演奏呼吸节奏柔和、协调[12]。同时在常规训练过程中注意呼吸、运弓间默契配合,促使演奏呼吸及节奏控制成为机体记忆,保证演奏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运弓动作舒适自如,为听众提供良好的听觉体验。

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大提琴演奏人员应保证吸入气体时新鲜气息全部充盈胸腔,且前胸微微向上方挺起,左臂、右臂稍微向上方提起,保证整体机体内气息处于平和宁静状态;而在呼出气体时,大提琴演奏人员应将胸部稍微向下方伏起,左臂、右臂均自然下垂,整个身心处于完全放松、舒适状态。若将上述感觉运用到演奏中,就可以有效改善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如在拉弓阶段可以同时呼气促使左臂、右臂重量自然下沉,右臂肌肉同时放松,促使右臂力量自然经琴弓过渡至琴弦上。这种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手指受到阻力,增强琴弓控制灵活度。结合短暂、粗狂呼吸与触弦、琴弓有效融合,可以保证最终演奏情感表达的顺畅、完整性。同时在推弓阶段进行吸气训练,可以保證右臂、琴弓向上方运动与吸气动作的同步性,避免运弓不灵活对情感表现的影响。

(四)加强内心听觉培养

内心听觉培养是大提琴演奏人员在演奏中充分表达乐曲情感的依据,也是大提琴演奏人员日常训练极易被忽略的一个模块。常见的内心听觉培养方式主要有主动创作、音乐记忆力培养及听觉预感训练等[13]。

创作是大提琴演奏人员直观的、具有创作性的情感表现方法,也是一种创造性音乐实践活动。考虑到单纯的演奏他人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并不能达到情感表达的目的,因此,为了全面、深刻的表现乐曲中蕴含的情感,大提琴演奏人员应结合自身生活情感经历,主动进行大提琴乐曲创作,在创作过程中逐步养成用演奏表达情绪、情感的习惯。通过在情感最充沛、情绪最激烈阶段进行演奏创作,结合及时表达、记录,可以帮助大提琴演奏者完成自我发挥、自我创造,促使其在演奏其他人创作的乐曲时也可以更加轻松的理解、掌握、表达情感。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创作过程中,大提琴演奏人员应避免刻意强迫自身进行创作。而是遵循内在感受,利用大提琴演奏作为自身情感宣泄、情绪表达的主要渠道。通过融情于曲,可以为内在音乐情感表现、二度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音乐记忆力主要指大提琴演奏者从外部获得音乐印象后,将其长时间保存在意识层面的能力。音乐记忆力是音乐内心听觉培养的重要模块,与大提琴演奏人员已有音乐经验及其对相关乐曲所采取学习态度具有较大联系。在训练音乐记忆力时,大提琴演奏人员应加强对大提琴作品节拍、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节奏等因素重视。综合考虑三和弦、旋律音程变化,利用书面听写、演奏技艺等方式,为自身内心听觉培养提供充足资源支持。

在《巴赫无伴奏组曲》演奏过程中,铃木秀美的演奏以清晰、理性、稳健的步调,夹杂着新颖的分句处理手法,呈现出一种仿古的亚洲之美。而迈斯基则通过旋律流动间情感的表达,阐述了巴赫音符中蕴含的醇美多情且具有逻辑性的细腻风格。通过对迈斯基及铃木秀美的演奏进行分析,可得出由于其内心听觉具有较大差异,且其在演奏《巴赫无伴奏组曲》时根据自身听觉预感运用了不同的二度创作手法,促使音乐作品呈现了多样的生机与活力。因此,为了促使静态层面的音符转化为声情并茂的大提琴音乐艺术,演奏人员应注重培养自身内心听觉预感。从辩证视角入手,在大脑层面设想音乐技术表现情况。随后凭借记忆再现内心听过的音响的同时,将思索后新的表达形式融入演奏过程中。如在练习大三和弦四六和弦时,可以首先练习G音高,随后内心预想出后续B音高:或者在C音上进行大小七和弦的二和弦训练过程中,可以在内心预先设想大二+大三+小三结构。随后逐一设想大二、大三、小三音高,在调性内促使内心音乐动态外化为生动音响动态,真正实现理性与感性、听觉与表现、符号与音响的相互融合、相互印证。

五、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提升案例剖析

以我国著名女作曲家刘庄创作的大提琴独奏曲《浪漫曲》演奏技巧为例,其主要是以我国新疆地区哈萨克民歌《页里麦》为主题,利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的大提琴变奏曲。整体乐曲旋律深沉动人,玲珑剔透,拍子运用了四四拍、四二拍、四三拍三部性变奏曲式,充分发挥了大提琴抒情性。该首变奏曲不仅表示了作曲家忧伤的情绪,而且表现了人民对故乡及生活的热爱之情。为了促使这一情感稳定表现,在第五至第八小节即第一部分演奏过程中,由于其涵盖了主题及变奏I-III,因此,演奏人员首先可以主动机材料为核心,在训练中注重利用行板速度。右手运弓注重宽广、平稳性,左手揉弦控制幅度均匀一致,委婉奏出主题。随后利用第五小节演奏,缓缓奏出旋律,引出主题。在演奏时应注意控制左手揉弦幅度的均匀程度,并跟随音乐旋律向上方展开过程逐步增加左手揉弦频率及力度。同时在第九小节延长音后可以适当停顿,换气后利用十六分音符节奏作为主题进行初次小结。整个主题旋律以级进为主,需加强揉弦、运弓控制练习。

在第十三至第二十四小节声部旋律发展进程中,为保证主题表现力的宽广性,大提琴演奏人员应加强逐步增值手法训练[14]。即在增强大提琴运弓力度的同时,以第十四小节附点四分音符至第十五小节二分音符间小高潮为初始点,以第十六小节音符为结束点,全部加宽至附点二分音符。以便呈现模进式音乐旋律,进一步深化主题意境。同时运用主题动机展开资料,运用三连音将音乐不断推进。在三连音速度控制的过程中,大提琴演奏人员也需要加强对弓速、揉弦间配合及拍子变换重音力度把握、旋律强弱起伏控制。

在第二十九至第三十二小节充分展开的变奏中,由于该部分变奏变换较多且拍子不断变换,因此,为了充分展现人们思念、热爱家乡这一主题动机,演奏人员可以运用移调模进手法,在d小调上即第二十七小节进行模进,在四小节后,由半模进移调至降e小调上,利用降e小调丰富的色彩变化,促使音乐具有更深层次意境。需要注意的是,在变奏时,演奏者应以调性变化、色彩音色处理为重点,跟随调性模进进行演奏力度的匀速上升。在稳住速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大提琴即兴演奏技巧,通过一系列蕴含着丰富情绪的三连音渐快下行,将旋律推向高潮,促使听众感受到乐曲中蕴含着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随后大提琴演奏人员可以将其与第一部分深沉旋律对比,把握住调性,以附点音符节奏控制为要点,采用移调模进手法向上二度渐强处理,在保持强力度揉弦、运弓,烘托出大提琴在高潮音上的绵长感。随后在变奏前连接句演奏时利用较弱力度随旋律向上方推进,以充分表现出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及音乐内在推动力。

在乐曲第三部分演奏过程中,基于第三部分音乐速度、节拍、旋律、调性再现特点,大提琴演奏人员可以在提高八度音区的同时,以第九十三小节为高音区为重点。保持充分运弓力度,提高揉弦强度,适当降低八度呼应力度。以便将听众带入对历史的遐想,引发听众对乐曲中浪漫、伤感情绪的共鸣。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提琴演奏是一种主观形式艺术创造形式,也是演奏者对大提琴作品的二度创作。缺乏情感表现力的大提琴演奏,不仅无法在音乐、听众情感生活间构建纽带,也无法维持音乐固有的对听众的感召力。因此,在大提琴演奏过程中大提琴演奏者不仅需要融入自身情感,而且应注重对演奏中心理情绪控制,适当进行技巧处理,赋予大提琴音域一定的生命感召力,激发听众共鸣。

参考文献:

[1]张华.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的提升分析[J].黄河之声,2018(6):30.

[2]席景博.论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的提升策略[J].大众文艺,2017(15):100.

[3]张华.论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的提升策略[J].艺术品鉴,2019(11):158-159.

[4]陈珑.论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的提升策略[J].黄河之声,2018(11):8-9.

[5]冯琦越.刍议大提琴演奏中情感的表现力[J].北方音乐,2017(37):189.

[6]梁冬梅.大提琴在民族管弦乐队中演奏风格民族化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5):117-120.

[7]赵子萱.简析大提琴的音准问题[D].河南大学,2016.

[8]薛瑞.弗朗西斯·普朗克和他的《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D].西安音乐学院,2015.

[9]邢钢.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提高途径[J].大众文艺,2018(24):149.

[10]李红敏,杨一晨.音乐-由理想和信念构筑的精神世界[J].音乐时空, 2015(2):32-39.

[11]鄂婧.时空观下的“十字交叉”结构思维体现——古拜杜丽娜《十字架上》结构研究[J].人民音乐,2018(6):82-85.

[12]周扬.大提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探讨[J].戏剧之家,2019(10):78.

[13]车伊雪.大提琴演奏中艺术表现力的培養研究[J].文艺生活旬刊,2016(3):102.

[14]高丽.论古典时期弦乐的演奏风格[J].艺术评鉴,2017(19):7-8.

猜你喜欢
大提琴演奏
大提琴之味
小提琴和大提琴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杜普蕾和大提琴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杜普蕾和大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