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实入虚 以虚运实

2020-10-09 11:13彭晶
时代人物 2020年14期
关键词:虚实虚空中国画

彭晶

关键词:美学;虚实;虚空;虚静;中国画;书法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气韵,气韵从何而来,由内而外,化为气息融入作品之中,乃为虚无。杏坛心语有云“虚由实生,实杖虚行,以实为本,以虚实用”。虚是画面实境中的情感、使无画处皆成妙境;实是画面中的真实情境,使有画处皆为诗情。但实无常实、虚无常虚,二者相对又相融,往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

虚与实的分类 

虚分为真虚与假虚。真虚也就是佛家说的真我,是最纯真的状态,直达本心,不掺一丝一毫的杂质。假虚就是佛法中的本我,是自然状态,本我会被外界纷扰,要时常跳出来才能直视自己的本心,达到真虚的状态。

实分为真实与假实。真实就是眼睛所见之实——肌理、细节、材质等一切可触碰之物。假实就是气息感受之实,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味触法皆可为实。真实是有界限的,假实是无界限的,就好比传统绘画真实空间和延展空间,真实是固定的,而延展空间则是发散的,是由观众感受的。此时的假实便可以扩展开来,而优秀的作品就是要将假实无限延伸,使得观众的体验不仅仅只有觀感,而是有所遐想,肆意徜徉遨游与天地间。

真虚假虚、真实假实的参透与艺术修养有很大关系。艺术修养欠佳的观众受制于执念只能感受到假虚与真实,艺术修养高的观众则能参透真虚与假实。中国美学认为,臻于至境的艺术,是那些能够表现“道”的生机活力、“造化同根,阴阳同候”的艺术。这里的道就是参透虚、见诸于实之上的艺术,也就是充分表现真虚与假实的艺术。

虚实感悟

品艺逐道的过程就是去实及虚的过程,其中,虚与实的感悟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低阶的悟道是以实碰实,去追求表面的浅显的东西,求形而不得神,仅仅看到表面,时常画虎不成反类犬。

再者是以实碰虚,开始由表及里,以形写神,在实中见虚或在虚中显实。

高阶的是以虚及实,以虚定实。中国画定景,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这里的立意以虚及实,所谓神形兼备、如是而已。

顶尖的是以虚及虚,用观者的气息去碰撞作者的气息、用领悟去感悟,无需赘言、已入化境。相互之间的气韵在萦绕、感悟在升华。往往在于高手与高手之间的对决。

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见虚,道即是无也是虚。而领悟着设计之本,逐设计之源皆是要参透这虚虚实实。

虚实观

传统美学中核心是道,虚无是最高境界。中国画史上很早就已经有虚实的艺术手法,如汉代的画像石、东晋的《女史箴图》,都有着相同的特点,背景一片空虚,但人物的表现方面却显得十分明确。使观者尽情观赏、凝神观照,从审美的广度进入深度,后达到审美的境界。正如清代笪重光所言:“空本难涂,实景清而空景现。”因此可见,虚景美是相对实景而产生的,正有了虚景才显现出实景之美,虚是实的关键所在。艺术中的虚实通过想象来掌握艺术形象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超越艺术物质手段所表达的局域性,从而引发观者对没有表现出来的部分的想象与构思,使观者与作者能够达到最佳的默契,一同感受意境。同时艺术发展的规律是相通的,特别是中国画将书、画、诗等多种艺术集于一身,此乃虚实之境界。

虚空。虚空在佛法中以虚空比喻空性,因为二者相似,都是以无体为体。对于虚空有无的思察真如实观,使之悟入境界。甚至在现代无印良品的概念提案上都提出了虚空的概念,即呈现出一个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的容器。虚空在佛家的解释是指万物本体不存在,但能感觉到的状态。佛谓一切现象都由不得因缘和合组成,故谓空。有空才有实,有空才能运载万物承载一切。设计与艺术同构,心源与外物相通,虚空传达的是东方文化神韵,表达的是中国美学的影响力。

虚静。虚境是指在一定基础上艺术形象本身所触发的艺术想象,产生想象的分化、深化等。让人对艺术的情绪产生浓厚的兴趣,深层次的虚境是指艺术的形象到达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同时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我国传统书画作品中,虚实关系的运用与中国风格的意蕴融合在了一起,最终呈现虚静。在西方的油画作品中也有情感与环境的表现,但是大多数都是物我分离。这些作品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普遍比较理性,对外物也是以客观的视点来呈现的。中国书法与绘画作为一门高阶的艺术,情境与情绪都是重要组成部分,情境是实、情绪乃虚,二者的有机结合将诗情画意体现的淋漓尽致,深刻诠释了虚静,同时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审美特征对其他类型的艺术创作都具有深远影响。

书法与剑法同构,心源与外物相通。中国传统绘画以虚写实、以形写神的气韵与品格影响深远。虚实观传达的是东方文化神韵,代表的是艺术家的境界。

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灵魂,虚实是构建意境的重要方式。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在艺术创作中做到虚实统一、融会贯通传统美学,必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所谓计白当黑、奇趣乃出,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自己对事物的情感外化,玩味意蕴直至巅峰之境,充分体现虚实在艺术作品中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朱光潜 谈美书简,

[2]叶朗.美学原理

[3]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

猜你喜欢
虚实虚空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你在黑暗中看我
书画名人汇
精神生态学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
论彩铅素描与古典油画直接画法的共性
以传奇京剧《化人游》为例谈戏曲虚实论及审美规律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虚空眨眼
暴雨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