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比较

2020-10-13 07:37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足趾手部游离

黄 维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创伤外科,郑州 450000)

手是人体重要器官,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之一,手外伤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造成诸多障碍和不便[1]。及时有效修复软组织损伤,最大程度地恢复手部外形及功能是临床治疗手外伤的关键[2]。目前皮瓣修复治疗被广泛应用,由于手部软组织修复要求比较高,不同的皮瓣来源和修复技术对患者的术后外形和功能恢复差异较大。因此,为探讨不同皮瓣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小型足趾游离皮瓣修复和髂腹部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127例,所有患者意识清晰,经术前检查无全身性疾病及精神疾病,无药物禁忌证[3-4]。其中男69例,女58例;年龄18~62岁,平均(41.29±7.62)岁;致伤原因:切削伤64例、机器压轧伤34例、撕脱伤29例;缺损部位:掌侧或背侧缺损31例、指腹62例、指背5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 h,平均(3.15±2.61)h。按手术方式不同将12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4例,2组的性别、年龄及缺损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髂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取平卧位,将患手置于同侧髂腹部,以腹股沟韧带下2 cm股动脉波动点与髂部前上棘顶点的连线为腹部皮瓣轴心线,根据创面设计皮瓣大小和形状,根据所设计轮廓,由远及近锐性分离皮肤至深筋膜,保留2 cm脂肪层及血管网,移植至受区后将蒂部皮肤缝成管状,术后固定患手,保持蒂部皮管于松弛位,保持皮瓣血运畅通,术后14 d左右断蒂[5-6]。

观察组行小型足趾游离皮瓣修复术,根据患者缺损部位及缺损面积选择不同的皮瓣修复。1)足踇趾腹皮瓣:于同侧或对侧踇趾偏腓侧或第二趾偏胫侧的趾腹皮瓣进行设计,可根据受区面积和形状延伸至趾蹼区;由趾蹼区皮肤欺辱,锐性分离趾背静脉、趾底动脉和适当的神经,注重神经血管蒂皮瓣的连续性保护,移至受区后重建血液循环,修复神经,并缝合供皮区创面[7]。2)足趾背侧皮瓣:根据缺损面积及形状于同侧或对侧踇、足趾近节背侧设计皮瓣轮廓,游离第一跖背(底)动脉-踇趾腓侧、第二趾胫侧趾背动脉及足趾相应趾背或跖背静脉,对神经缺损患者可进行神经侧支修复,移至受区静动脉吻合,植皮修复供皮区[8-9]。3)足趾背侧甲瓣:于同侧或对侧足趾背侧进行皮瓣设计,游离第一跖背动脉-踇趾腓侧或第二趾胫侧趾背动脉,足趾背侧静脉-跖背静脉,腓深神经、足趾背侧支,切取足趾背侧甲瓣要在甲床和骨膜间小心剥离,且不可造成两者过多损伤,皮瓣移至受区后重建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修复供皮区创面[10]。4)足趾半侧甲瓣:根据缺损甲瓣面积于患手同侧或对侧科学设计腓侧半侧或第二趾胫半侧甲瓣,游离皮瓣内趾底动脉、跖背静脉及半侧趾底固有神经,将皮瓣移至受区后,重建血液循环,修复固有神经,并对供皮区创面进行修复、包扎[11]。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组织病理学评分),手部外形完好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织病理学评分标准:根据皮肤结构完整性、表皮与真皮连接度、表皮再生情况以及粒细胞浸润程度进行评分,总分0~2分,依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2组手术情况比较

2.2 皮瓣愈合情况

观察组组织病理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2组皮瓣愈合情况比较

2.3 外形及并发症情况

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手部外形完好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术后手部外形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n(%)

3 讨论

手对于日常生活极为重要,但是又极其容易受伤,特别是由于其皮肤结构精细、软组织分布较少,一旦受伤出现软组织缺损的概率非常高,如不妥善治疗容易影响手部功能甚至致残。目前临床中多采用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手外伤造成的软组织缺损,由于皮瓣可以迅速清除创面,减少出血和感染,防止组织坏死,对于术后外形恢复和功能恢复效果显著。目前全身有70多处部位可供进行皮瓣移植,但不同位置的皮瓣修复对术后受区血管、神经重建、术后皮瓣愈合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方面要选择科学合理的皮瓣修复方式[12]。例如当手外伤造成局部皮肤受损时可采用传统局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简便,术后疤痕少,恢复好,是不错的治疗方案。但是如出现合并软组织损伤时,则不适合采用传统的局部带蒂皮瓣修复方式[13]。

髂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和小型足趾游离皮瓣修复是治疗手外伤造成的软组织缺损比较常见的两种修复方式。本研究从手术情况、皮瓣愈合情况、手部外形完好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对这两种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型足趾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虽多于髂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但是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愈合时间,更好地恢复了手部外形,减少了并发症,治疗效果优于髂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小型足趾游离皮瓣在切取皮瓣时能够完全游离皮瓣内的动静脉和神经,通过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较好地完成了皮瓣与受区的动脉、静脉的吻合,重建受区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能够为皮瓣提供良好的血液供应,同时通过血液循环为神经再生及皮肤再生带来了充分的养分,促进了受区组织生长[14-15]。而髂腹部带蒂皮瓣由于内部无知名皮神经,皮瓣自身不完全游离,内部虽保留了血管网,但是只能供应近端皮肤血液循环需要,增加了感染机会,甚至由于外形臃肿患者需进行后期整形增加了患者痛苦。正是由于小型足趾游离皮瓣修复术精细手术过程,使得其皮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仅有3.1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07%。加之足部皮肤结构与手部皮肤结构相近,移植足趾皮瓣有利于手部外形恢复,使其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手部外形完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虽然小型足趾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但是可以加速创伤愈合,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弥补了这一缺陷,疗效显著。本研究样本量偏少,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足趾手部游离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第1足趾甲皮瓣与第2足趾复合组织组合移植急诊再造拇指的临床应用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足趾分解移植修复多手指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游离于翻译的精确与模糊之间——兼评第八届CASIO杯翻译竞赛获奖译文
自我摩足可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