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模式对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术后血糖控制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0-10-13 07:37陈锦妍张丽娜张景丽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胆囊炎营养状况协作

陈锦妍,张丽娜,张景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急诊病房,郑州 450000)

糖尿病现已成为全球公共问题,老年患者由于长时间的持续性高血糖导致体内脂代谢异常而增加胆囊炎等疾病发生风险[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治疗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方案之一。由于老年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较多,术后血糖控制能力较差,而低营养状况不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术后血糖控制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2]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3]中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排除腹部手术病史、免疫功能障碍和营养状况极差的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3)。2组患者均予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男28例,女34例;年龄65~72岁,平均(68.36±2.01)岁;糖尿病病程4~8年,平均(5.23±1.15)年;急性胆囊炎病程(2.36±0.23)d。观察组男30例,女33例;年龄66~74岁,平均(67.86±2.04)岁;糖尿病病程4~8年,平均(5.31±1.13)年;急性胆囊炎病程(2.38±0.25)d。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围术期基础管理,包括围术期血糖控制、适量运动、糖尿病饮食和术后疼痛管理等内容。

观察组予以多学科协作模式干预。由主治医生、内分泌医生、心内科医生、麻醉医生、营养医生、心理医生和专科护士构成团队。主治医生负责统筹工作,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内分泌医生负责手术前后血糖、血压的控制指导;心内科医生提供术中、术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指导;心理医生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营养医生制定术前、术后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处于良好的营养状况;专科护士根据心内科医生所提供的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指导,对并发症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1)血糖控制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术前1 d随机血糖,术后7 d监测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2)营养指标:分别在术前1 d和术后7 d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血生化自动分析仪免疫投射比浊终点法测定前清蛋白(PAB)、前白蛋白(PA)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3)住院期间并发症:感染、术后出血、应激性高血糖和心率失常。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

2组患者术前随机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FPG和HbA1c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2.2 营养指标

观察组术后PAB、PA和AL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对比

*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

2.3 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3.18%比12.91%,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对比

*P<0.05(χ2=4.018)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患者出现高血糖症状,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持续的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等为主要表现,而上述因素是诱发胆囊炎的高危因素,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病程长、多合并基础性疾病,进而可能导致胆囊收缩能力减弱、供血不足而引发胆汁排空障碍、胆汁淤积等症状,久而久之促使急性胆囊炎发生[4]。

多学科协作模式是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医学模式,由专科医生、心理医生、营养师和专科护士等多学科共同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照顾团队,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的差异和某种疾病的具体情况,将传统个体式、经验式医疗模式向现代多学科小组协作形式转变,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依托完整的多学科团队,制定系统、规范、全面的干预措施,提供一体化、综合性照护,提高疾病预后[5]。

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的患者本身存在血糖水平偏高,加之围术期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等不良情绪而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兴奋,分泌大量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进而使机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出现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围术期血糖管理难度[6]。这不仅影响手术还影响术后恢复,为此,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控制血糖水平十分重要。FPG及HbA1c是评价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7]。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FPG和HbA1c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说明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可控制术后血糖水平。传统干预方法各科室学科划分细致,小组各成员工作职责明确,在对患者进行指导时都是独立的,同时患者在接受信息过程中也存在片面性,甚至出现相左的内容,导致血糖控制效果难以达标。而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患者围术期的血糖调控是综合性的,借助内分泌科、外科、营养科等多学科的共同力量予以患者更为全面、专业的指导和医疗照护。各学科人员均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控。

PAB、PA和ALB水平是评价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PAB、PA和AL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说明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可维持机体良好的营养状况。多学科协作模式是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饮食指导均由多学科协作团队的营养师负责,同时结合内分泌科医生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方案,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营养方案,确保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营养均衡。

本研究中,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3.18%比12.91%,P<0.05),说明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多学科协作模式兼顾患者营养、血糖水平、手术情况及围术期心理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对血糖水平的较好控制,不仅使术后应激性血糖升高风险降低,同时也减少因血糖波动而引起的心率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8]。另外,动态营养方案的调整能更好地保证患者术后恢复,增加抵抗力而减少感染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够稳定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术后血糖水平,保证营养状况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在提高术后免疫能力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胆囊炎营养状况协作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