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车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心功能的影响

2020-10-13 07:37蓉,丁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脚踏车康复训练心功能

江 蓉,丁 岚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南昌 330006)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疲劳、气促以及体液潴留[1]。常规临床护理认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但长期卧床易引发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加之长期服药产生焦虑、烦躁情绪,导致其自我管理能力下降。脚踏车是一种康复训练专用仪器,通过模拟脚踏车运动,提高患者有氧运动量。运动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训练及健康指导的方式,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促进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2]。本研究探讨脚踏车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0~75岁,平均(62.33±3.48)岁;病程2~9年,平均(5.51±1.1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2例,Ⅲ级2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0~74岁,平均(62.29±3.51)岁;病程3~9年,平均(5.53±1.15)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3例,Ⅲ级1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符合临床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3];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③无语言障碍且依从性较好。

2)排除标准:①近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疾病;②存在精神系统疾病且未能有效控制;③患有恶性肿瘤或周围神经病变。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病情监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脚踏车结合运动康复训练:1)脚踏车。正式训练前进行4次6 min步行训练,综合4次训练平均值作为基础值并为其制定脚踏车运动计划,采用电动康复训练机脚踏车(东莞市康伊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HM-002)进行训练,将患者双脚固定于固定踏板,调节转速、活动强度以使患者心率提高至基础心率+20 次·min-1为宜,每周3次,30~60 min·次-1。2)运动康复训练。①健康指导。举办健康讲座宣教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致病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并对患者认知误区进行逐一讲解,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缓解负性情绪。结合患者病情及饮食偏好,为其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选取低盐低脂饮食以控制血压水平与体重指数。②运动训练。入院1~2 d,以卧床休息为主,当患者病情稳定后于床上进行肢体活动及翻身等被动活动,2次·d-1,30 min·次-1;入院3~4 d,于床上协助患者行踝关节屈曲、髋关节内收外旋等关节被动运动,5次·d-1,20 min·次-1;入院5~7 d,指导患者行坐位、站立及行走等训练,3 次·d-1,10 min·次-1,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入院7~8 d,指导患者学习医疗体操,并按规定活动肩、颈及双上肢,30 min·次-1,2 次·d-1。③出院指导:向患者说明出院后持续进行运动康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指导其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包括打太极、慢跑、上下楼梯等。出院后每3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以了解患者运动情况。

2组均随访干预6个月。

1.4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1)自我管理行为: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从疾病医学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3个维度进行评价,共27个条目,采用1~5分评分法,分数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2)心功能: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房内径(LAD)。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自我管理行为

观察组干预后疾病医学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见表1。

表1 2组自我管理行为对比 分

2.2 心功能

观察组干预后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LVEDD和LA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见表2。

表2 2组心功能对比

3 讨论

常规冠心病心力衰竭护理以限制患者活动,减轻循环负荷为主,但长期卧床休息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疾病治疗效果,不利于改善心功能[4]。同时,由于患者主观能动性较差,其自我管理能力较低,从而影响预后效果。

运动康复训练是结合患者机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运动康复计划,针对性提高患者机体耐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利于改善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疾病医学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LVEDD和LA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提示脚踏车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可提高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心功能。脚踏车是有氧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指导患者利用脚踏车进行有氧运动,可增加心肌力量,加大射血分数与心室壁厚度,从而利于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机体氧利用率与血液循环效率,充分改善心功能。提前对患者进行步行训练,结合其训练平均值为患者制定针对性脚踏车运动方案,能够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有氧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增强肌肉血流量与摄氧能力,从而利于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患者体力与运动耐力,进而利于改善心功能[5]。同时,循序渐进的运动训练能够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此外,采用健康讲座及出院教育,强化康复运动知识讲解,使其充分意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高训练依从性,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脚踏车结合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心功能。

猜你喜欢
脚踏车康复训练心功能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脚踏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脚踏车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