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在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14 09:56王雪娟肖昕迪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专业

肖 晴,王雪娟,吴 燕,肖昕迪,徐 晨

(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一再肯定和反复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时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地方传统文化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艺术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众多学者开展了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研究。2004年在中国苏州举办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呼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要更加重视青年人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加强针对青年人的世界遗产保护教育。在国外很早就有利用高等教育进行民间艺术技能传承的举措,如1939年在莫斯科创办了手工艺学校,专门用来振兴俄罗斯的民间艺术行业;日本政府主持在高校教育中开设与民间工艺相关的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越来越多的机构和高校开发地方传统艺术资源,为大学教育注入了新的知识。

二、现状与调研

我国多数艺术院校和有艺术专业院校都开设了民间艺术的相关专业或相关课程,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探索民族化的现代艺术教学模式,提出重传统、重民间、重实践的美术教学方针[1];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进行传人培养、学术研究和产品开发[2];吉林工商学院开设了艺术专业(本土民间艺术方向),将专业方向和科研重点定位在本土民间艺术上[3]。然而,这些实践与研究大多是在艺术类专业开展的,针对设计类专业的研究就很少了。俗话说,艺术与设计不分家。艺术作为一种纯精神层面上的创作,注重个人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设计作为实用艺术具有包装价值和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为市场服务的。所以,在设计类专业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此问题,笔者走访调研了5所高校,分别是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滁州学院和阜阳师范大学,对以上5所高校的设计类专业大二、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共发放问卷860份,收回860份,其中有效问卷84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9%。问卷主要从开设课程、专业特色、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地方传统文化的展现手法、地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等方面展开调查,同时对学校领导及教师层面进行访谈,深入教学第一现场,直观了解课程教学对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

通过调研发现5所高校均有设立与地方传统文化有关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等(见表1)。研究平台的从业人员基本都是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他们具备较好的地方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为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从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被调研的5所高校中除了阜阳师范大学在教学中开设了界首彩陶、阜南柳编、阜阳剪纸的教学应用研究,其他高校基本没有开设独立的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课程,超过68%的被调研者表示不了解所在地的地方传统文化,学校也并没有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或课外活动。因此,在高校教育与地方传统文化艺术之间如何开展交流和发展,如何使教师专业的地方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教授给学生,使专业知识与地方文化达到优势互补,既解决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又更好地传承民间文化艺术,是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之一。

表1 5所高校地方传统文化平台

三、具体措施

我国传统手工工艺一直都是师傅带徒弟这样传承下来的,这种传承方式的结果就是继承人较少,范围较狭窄。一旦老一辈大师去世,其精湛的技艺后继无人时,这种民间工艺就面临失传的境地。如明清两代凤阳凤画在府城镇府东街画店有几十家,从事凤画工作的有近百人。民国初年,凤画艺术逐渐衰落。至20世纪30年代,仅有华、严两家画店。华存恩画店兼营米业,让其子先荣、荣生继承画艺,并收李凤鸣、王德鑫为徒。严保安让其子严杰承从事凤画,维持门面。日军侵占凤阳期间,华存恩、严保安相继去世,两家画店倒闭。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国家的扶持下凤画艺术又获新生[4]。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传承最重要的在于其“后继有人”,因此,其传承人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培养大批传承人的主要途径就在高校教育。如何使设计类专业能够较好地与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相结合,立足地方文化,培养相关专业毕业生,彰显地方特色,传承传统文化,是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结合地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发掘艺术资源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各个地区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可以直接反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非物质遗产五大类中的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都汇聚了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如拥有楚文化的摇篮、巴文化的发祥地之称的宜昌市的兴山民歌、宜昌丝竹、枝江民间吹打乐等;泉州、漳州等地的南音文化,其乐事、乐谱和乐规都是宝贵的资源;四川省绵竹市的绵竹年画也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不熟悉甚至不知道本地传统文化,这样不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各大高校可成立相关研究所,组织教师通过考察学校周边地区经过国家、省(区)、地(市)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派遣有兴趣的教师进入地方组织进行参观、学习,亦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入民间课堂,进行实地考察和开展相关的艺术实践活动,挖掘更多宝贵的艺术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进行筛选、整合,选择适合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为高校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做好前期准备。

(二)将传统文化列入教学计划,制定合适的课程和教学内容

在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建筑类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强调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社会责任的培养。调查结果显示,85%的被调查者所在学校没有开设相关地方传统文化课程,只有部分学校在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时组织参观。将传统文化列入教学中,确定合适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大批具有民间传统文化素养的设计类人才。如吉林工商学院2012年申请获批了艺术专业(本土民间艺术方向),开设了宝凤剪纸、东风农民画等主干课程[3],不仅丰富了课程资源,而且将课堂教学与民间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传承了地方文化。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坚持“多学科交叉、多平台设课、模块化教学、强化实践活动和文化育人”原则,将地方传统文化通过多层次、连续性教育与实践环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大一开设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赏析课,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大二开设理论、技法等基础理论课程,打好理论基础,强化对传统工艺的认知,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大三开设实践课程,在前期对地方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建立工作坊、工作室,让学生通过多种模式体验传统手工艺的精髓和魅力,并组织学生参加文创产品模拟实训,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培养;大四开设专业实训课程,结合实际案例、项目,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一对一指导,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快成长以适应社会需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24%的被调查者表示其所在学校有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的学生表示在教师的科研团队里接触过相关知识,有的则表示在教师的工作室里参加过相关创作。在国家大力提倡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各高校通过与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培养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可以采用双轨制教学,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课堂,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不断提高课程内容的创新。

授课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学的专业而且要对地方文化有一定的见解。因此,需通过一定的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如授课教师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教学研讨,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教研教法;授课教师可以按专业教研室、课程组共同挖掘地方文化的创新资源和要素,开展课题申报,打造高水平、精专业、服务地方的专业团队;授课教师需要参加各级人社部门、专业培训机构举办的师资培训和专业、行业会议,紧跟时代和行业发展前景,积极与地方开展学术交流,研习传统工艺,加强地方文化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研究水平。

(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10%的被调查者参与过与地方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创项目或比赛,其中有部分同学申请并获批了专利。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应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找准市场突破口,深化产科教融合,推进校地、校企、校所、科教协同育人,打破学科、专业、学院壁垒,推进学科交叉和融合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文化育人与文化引领相结合,夯实学生的人文之基。

四、结语

中华五千年文明积累了丰富的民间艺术精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要进一步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就必须依靠学校教育,将书本上的“死知识”,通过与企业、行业相互合作,开展创新教育,转变为“活文化”。地方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各地产生了无数种民间工艺与文化,如年画、版画、剪纸、刺绣、花鼓舞、泥塑、彩陶、砖雕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将其列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优秀的文创产品,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进而推动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再创造。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