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本土化

2020-10-14 09:56索丽珍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蒙台梭教具本土化

索丽珍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福建漳州363000)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通过在“儿童之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深入反思与总结,形成了颇负盛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风靡全球,被众多教育家所追捧。20世纪初,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并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思想。笔者以“蒙台梭利”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数据检索,发现相关研究达931篇,经过编码发现,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如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环境观、自由纪律观等。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应用广泛,但学术界的专门研究却甚少,对其的实践研究更是空白。为进一步阐释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理论,为幼儿园一线教师开展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提供借鉴,笔者基于15所幼儿园园长的访谈及一所幼儿园的个案研究,剖析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水土不服”现象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本土化路径。

一、核心理念阐释

蒙台梭利认为,数学应该是一连串的逻辑思考与串联,经过比较、分类与归纳,找出其共同的相关性,并借助计算方法得到理想的答案[1]3。换言之,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不等于算术教育,事实上它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一)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主张从日常生活导入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中单纯教孩子学习“数”的方法,主张通过日常生活练习,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判断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幼儿的一些内在特质得以发展。事实证明,这些内在特质是幼儿在初学数学时的必备条件[1]2。此外,蒙台梭利还主张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生活与操作中熟悉数字、数量、图形,建立起相关的抽象概念,并明白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以感官教育为基础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在学习“数”之前首先应该具备那些未经数值化的量的概念,如大小、长短、轻重、冷热等[1]41。因此,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以感觉教育为基础。幼儿在操作感觉教具时,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掌握物体属性的要素关系;在对应、排序、分类过程中,逐渐形成逻辑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

(三)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内容自成体系

为使幼儿能由浅入深地掌握数学知识,蒙台梭利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单一认识到综合操作的法则,把学习数学的过程分解为算术、代数和几何三大部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内容体系。以算术部分为主,几何与代数是针对年龄较大点的儿童进行的一种导入式教育。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数量概念的基本练习、十进位法的基本结构、连续数的称呼与排列、加减乘除概念的建立及四则运算、分数的导入、倍数的导入、平方与立方概念的导入以及几何与代数的导入[2]。

此外,蒙台梭利将时间概念如日、月、年、季、小时、分钟等纳入科学文化教育中的历史学教育。她认为历史是时间流淌的过程,时间的意义依赖于一个个具体事件的产生与发展。她主张利用时间线来学习历史,让幼儿了解时间,感受时间与人之间的关系,养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在我国的“水土不服”及原因探析

笔者对Z地区幼儿园进行分层抽样选出15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12所,民办园3所,以探究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发现,12所公办园中,只有S幼儿园仍在使用蒙台梭利教育法,其余园所虽然认为“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对幼儿思维发展非常有利”,但由于当地“行政部门未推行”“园长精力不足”“内容无法挤进现有课程”“班容量过大”“教师未经过培训”等问题而未使用蒙台梭利教育法。3所民办园中,1所独立开设蒙台梭利数学课程,1所开办蒙台梭利班级,1所为蒙台梭利幼儿园,后两者采用的方式均为“照搬”,即照搬环境(按照蒙台梭利教育内容划分五个区域)、照搬教具(投放蒙台梭利五大领域教具)、照搬形式(混龄教育)。可见,3所民办园均未对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本土化处理。最终,笔者选择了S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个案研究。S幼儿园是一所全日制就读形式的公办幼儿园,建筑面积4 623.09㎡,教职工64人,为F省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实践基地,有着多年的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经验,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通过在S幼儿园的深入调查,笔者发现了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水土不服”及其原因。幼儿园在解决这些“水土不服”问题时虽有一些好的经验,但也存在不足。

(一)冠以“蒙氏”之名导致教具价格昂贵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风靡全球,是因为蒙台梭利不仅提出先进的教育思想,而且还将这些教育思想“物化”为教具。幼儿通过操作教具来掌握抽象数学概念的思想极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特点。但由于蒙台梭利教具为“舶来品”,在我国推广时价格十分昂贵。因此,S幼儿园每班仅投放一套蒙台梭利教具,分别将日常生活教具投放于生活区,感官教具与数学教具投放于益智区,语言教具投放于语言区,科学教具投放于科学区,作为各活动区材料的补充。同时,该园教师还根据蒙台梭利教具设计原理设计出十分丰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大班额的需要。

(二)文化差异导致思想碰撞

蒙台梭利教育法产生于20世纪初的欧洲新教育运动之下,以西方文化为主导,提倡个性自由、尊重个体独立发展,倡导幼儿各自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专注的“工作”,进行自我教育。但是我国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文化,重群体轻个体,因此,集体教学必不可少。基于此,S幼儿园主要在区域中以小组形式开展蒙台梭利数学教育。

(三)时代差异导致理念冲突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虽产生于欧洲新教育运动时期,但意大利当时却是欧洲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更是诞生于罗马周边的贫民区。教育对象为处境不利儿童,家庭、儿童之家、社会环境资源极其匮乏。因此,蒙台梭利设计并制作出适宜的教具,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甚至更强调幼儿读、写、算等生存技能的培养。而反观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幼儿教育理念飞速发展,生活化、游戏化已然成为主流思想,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也极为丰富。因此,S幼儿园认为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是与我国数学教育完全不同的课程体系,仅将其作为园本数学教育内容的补充。

(四)教师认识不足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分析发现,教师采用的教学活动流程为讲解示范-幼儿操作-评价,仍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教具操作。而评价方面,多以教师评价为主,且教师多采用终结性评价。以“银行游戏”为例。教师在讲解演示完后,为孩子提供了题卡让幼儿自由操作。操作过程中,一个幼儿先将答案写入右边框内,然后再在面前摆放相应数量的粒珠;一个幼儿对“0+1=”产生困惑。针对第一个孩子,教师关注到其答案的正确性后便离开;针对第二个孩子,教师的引导语为“0就是没有,不要摆珠子”。经分析发现,这两个互动均为无效互动。对于先写答案再摆珠子的孩子,可看出其抽象逻辑思维已有所发展,教师应给予更高难度的题目;而对于无法计算“0+1=”的幼儿应再加强其对“0”的概念理解,而不能采用“0就是没有”这样的知识灌输方式。整个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没有引导幼儿自查,没有对幼儿活动过程进行评价,也未提供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教具。

综上所述,S幼儿园在探索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本土化过程中总结出很多好的经验,如将蒙台梭利教具融入各活动区,并根据蒙台梭利教具设计原理设计出更加丰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大班额的需要;采用区域活动的方式以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操作教具的机会。然而,S园在探索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如仅将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作为园本数学教育的补充,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指导不到位等。

三、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本土化的路径与方法

基于对S幼儿园的分析,笔者从环境、内容、形式、评价四个方面提出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本土化的有效路径。

(一)环境本土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与蒙台梭利所主张的为儿童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不谋而合。当前,各幼儿园均基于园所实际情况与幼儿发展需要设置活动区,如生活区、益智区、科学区、语言区等。蒙台梭利教育内容划分为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文化五大领域,每个领域的内容都物化为教具。在推行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时,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含义,如从日常生活入手、以感觉教育为基础、自成体系的数学教育内容。其次,教师要深刻理解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目的。在此基础上,将蒙台梭利教具整合于原有活动区,并基于蒙台梭利教具原理设计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以满足大班额的需要。

(二)内容本土化

S幼儿园认为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与我国数学教育完全不同的想法有失偏颇。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本身对数学教育的核心经验理解不足、对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内容体系认识不到位。笔者基于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核心经验的分析,将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内容进行序化,旨在为教师将蒙台梭利数学教育融入现有数学教育内容提供参考与借鉴(表1)。

(三)形式本土化

S幼儿园仅在区域中开展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做法过于片面。蒙台梭利数学教具操作确有其枯燥之处,与我国现行的游戏化教学存在理念差异。但蒙台梭利认为教学方法必须以孩子长期发展为中心,可以利用孩子的感觉和动作学习数学,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真正理解数的内涵,这与我国数学教育中常采用的操作法亦有共通之处。

笔者分析发现,幼儿园在组织正规性的数学教育活动时,通常采用的流程为教师讲解演示或幼儿自主探索,初步感知数学概念——幼儿自由操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分组游戏,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蒙台梭利数学教具可用于第一环节与第二环节,之后再结合动态游戏,以解决蒙台梭利数学教具操作过于枯燥的问题。此外,教师也可将蒙台梭利数学教具投放于区角作为活动延伸。教师还可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在家庭中使用蒙台梭利数学教具或者替代性教具进行巩固性练习。

表1 蒙台梭利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四)评价本土化

蒙台梭利教具一个很大的特色是具有建立在“自然后果法”理念之上的错误控制功能。教师可参考与借鉴此理念,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评价功能,使幼儿养成自我检验的习惯。换言之,教师与幼儿都应成为评价的主体。此外,蒙台梭利数学教具能够成为教师观察幼儿数学能力的载体,教师应分析不同数学教具的功能,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操作行为,对不同层次的操作行为进行概括和比较,探讨幼儿不同操作行为中的数学思维水平。换言之,教师应灵活运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以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蒙台梭教具本土化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美国蒙台梭利协会的学校标准和认证制度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科学化之刍议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