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现状与保护研究

2020-10-20 06:23杨雪
大观 2020年6期
关键词:舞蹈文化非遗保护

杨雪

摘 要:文章通过对里运河文化的深入探索以及对里运河流域舞蹈类型的调查研究,对里运河流域舞蹈文化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时代的发展进步必定会产生与传统舞蹈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冲击之下,加强对里运河流域舞蹈文化的研究并找到使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保护传承措施,对于传统舞蹈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里运河;舞蹈文化;保护

江苏是全国首个提出在大运河沿线城市全面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省份,一直注重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并举,有能力、有基础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成为全国示范带。大运河江苏段纵贯江苏全境,全长690公里,自北向南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里运河作为大运河重要的一段,其地理位置优越,水运便利,从而拉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大运河自建成以来就担任着重任,作为运输货物的枢纽,它是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在古代的沿线贸易、文化交流以及粮食运输上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里运河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南北皆连接运河,是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里运河修筑时间早,流程长,并且连接运河南北,这些特殊的地理优势使其对沿线城市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发挥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经济稳步前进,文化也随之发展进步,具有鲜明特色舞蹈文化也得以不断传承发展。里运河舞蹈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其途经的淮安市、高邮市、扬州市等拥有的各具特色的舞蹈,有很多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多支持和鼓励。里运河丰富的传统舞蹈文化对于大运河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

(一)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特征

里运河连接南北,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冲击较多,这造就了里运河舞蹈风格多样的特点。既有雅致秀美的,也有刚劲有力的;既有朴素接地气的,也有华丽令人炫目的。杂技性:里运河地区民间舞蹈虽然种类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舞蹈的技艺性较高,有些舞蹈将杂技元素融入其中,使舞蹈具有可看性。里运河地区的舞蹈文化大多受生活习惯影响,人们将生活实践融入到舞蹈之中,传承千百年,形成里运河独特的舞蹈文化艺术。

(二)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价值

一是艺术价值。“一切艺术的发端归功于它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而非仅仅艺术家本身。艺术家的独特创造力在于对社会和文化背景的敏感性和在于用令人满意的美学手段进行反映的能力。”舞蹈是人类创造的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产物。里运河舞蹈文化源于淮阴人民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将当地人民的生活以舞蹈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其表现形式可以充分反映出里运河一带人民特有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呈现出文化交汇带来的独特艺术价值。

二是精神培养价值。舞蹈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以及舞蹈想要传达的感情,通过舞蹈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传播开来,使人们在观看表演,体验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之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培养人们的精神追求。

三是历史价值。王文章先生指出:“对于历史地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一种不能提供特定的历史信息,没有一种不具有特定的历史价值。”里运河的一些舞蹈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们反映的特定历史状态下的物质条件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二、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一)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是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生态的日趋恶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迅速兴起,一些传统文化也悄然淡出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些传统舞蹈文化尚存,但由于人们外出打工,而学习及传承者越来越少。浩浩历史长河中,人们创造了许多艺术文化,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中,它们面临消亡的危险,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悲哀。

二是里运河“非遗”舞蹈传承人的老龄化和后继无人。任何文化都需要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才能实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例外。对于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来说,载体就是这些舞者,而这些舞者就是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人。但当前他们大多数年事已高,或者迫于生计已经放弃了曾经学习的技艺另寻他路。再加上受到当今时代的发展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这就导致民间舞蹈技艺的传承出现断层。

三是民众缺乏文化传承自觉意识。人类学家研究指出:“多数族群都面对以‘进步名义抛弃其传统生活方式的巨大压力。经常发生的情况是队群和部落民族被迫失去他们的本土认同,而被挤进一种固定的模式之中。”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自觉的缺失。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再仅仅局限于从前的舞蹈。浮躁的人们更愿意看一部电视剧而不是静下来真正欣赏一场民间舞蹈表演。缺乏市场是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传承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冯骥才先生曾说过:“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分钟都在消亡。”因此,要有效保护传统文化,并使传统文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不被淹没,将其发扬光大。

首先,要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保护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最重要的是对其传承人加以保护。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离不开传承人的一脉相承。一旦离开了传承人,民间文化必定要走向绝境。传承人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立足十分不容易,生计以及人们的不理解甚至不屑一顾都可能成为传承人放弃技艺传承的原因。这就需要政府加强保护措施,给予传承人适当的补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使传承人专心投身于文化传承之中。就里运河的文化传承来说,可以建立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传承基地,使这些“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活动有一个平台。同时也要加强对“非遗”舞蹈传承人传承意识的培养,调动年轻传承者的积极性。

其次,宣传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营造良好传承氛围。民众观念的提升对于舞蹈文化传承的作用特别明显。只有“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护有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当地电视台可以通过播放里运河流域“非遗”舞蹈文化的纪录片、新闻等对其舞蹈文化进行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只有民众参与到进来,文化传承和保护才能事半功倍。

再次,将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与高校教育相结合。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如果长期散落在民间,其传承保护将十分困难。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在高校设立相关的研究点,并组织相应的学生社团、宣传中心进行宣传和相关知识普及,使其更广泛地被当代大学生所了解,甚至自愿为文化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对于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将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近年来,“民俗”这个词受到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具有独特民俗特色的地方旅游。里运河流域各行政区可以利用自身风景优美的优势,与各地方特色“非遗”舞蹈艺术,在旅游开发项目中加入民间舞蹈艺术表演的节目,吸引游客关注。游客在观光中了解到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进行旅游消费,打开了“非遗”舞蹈文化的消费市场,为当地带来旅游收益的同时,为传承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有利于“非遗”舞蹈文化的长远发展。

里运河“非遗”舞蹈对运河文化的一部分,里运河“非遺”舞蹈文化对于淮阴地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为了弘扬传统舞蹈文化,应增加宣传力度,全民参与,共创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1.

[2]张廷皓.淮安地区京杭运河及相关水利遗产研究初探[N].中国文物报,2009-01-16(7).

[3]刘国利,李玉玲.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1(4):105.

[4]徐艳.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探析[J].音乐大观,2014(2):59.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舞蹈文化非遗保护
舞蹈真人秀对舞蹈文化的影响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舞蹈文化解读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刍议舞蹈文化及舞蹈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