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

2020-10-20 02:18胡月媚章国平
文教资料 2020年15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学生职业技能

胡月媚 章国平

摘   要: 职业技能指学生将来就业需要的技术和能力,在劳动力供给需求匹配失衡的情况下,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从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培训主体和培养对象等方面着手,分析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毕业生人才质量,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使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日益强烈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 高职学生    供给侧改革    职业技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9年4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讨论通过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实施方案,加快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扩大就业。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该方案的提出,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人力资源供需失衡的问题。通过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改善人力资源现状,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支撑我国经济转型與发展。由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亟待提升恰逢时机。

一、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必要性

1.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的迫切要求。

当前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市场需求与实际就业能力不匹配,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表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和技术荒,高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市场上依旧短缺。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广泛运用,企业用人需求逐步降低,以至于职业技能不足的高职学生面临就业窘境。另一方面,企业现阶段对具有高技能与创新性的人力资源需求比较强烈。目前,主要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在供给侧,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要从供给侧入手,解决高职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2.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人力资源开发源泉。

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人力资源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关键。通过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加我国人才队伍中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有利于加速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人力资源开发源泉。人才兴,则国兴,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顺应供给侧改革等战略部署的有效举措。

3.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目标。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促成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大幅提高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建设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职业学校教育体系,发展高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服务。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目标,需要高职院校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毕业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向高质量转变,使高职学生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强的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所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目标。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单一。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有的院校存在传统教育占主要地位的情况。传统教育过于重视学校本位。学校本位学习是指以院校为基地,通过课堂学习方式教授学生知识。通过学校本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偏重于理论性,这种模式下的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比较扎实,但是脱离工作实践,并且工作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学习过程比较乏味,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除此之外,单纯的工作本位的培养模式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工作本位学习是指结合工作与学习,在实践中为学生创建新的学习机会的培养模式。能力是在行动中体现的,这种模式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可以通过实现目标知道需要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虽然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工作能力发展,但是在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下,学习会在不知不觉中处于从属地位,基础不扎实导致理解技术能力不足,以至于工作过程变成机械式的生产,而不是技能的学习;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在方法和工作任务之间建立联系,能否理解并让这些联系适应不同的情境,工作本位下的学生个体职业知识表现得很局限,很难适应其他情境,能熟练掌握技能但创新研发能力表现不足。

2.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缺少职业精神的融入。

在目前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学校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上,把培养高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学生日常学习过程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导致一定程度上忽略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不符合高职学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的发展规律。学生素质不过关会影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缺乏职业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当前学习和将来就业过程中表现为不专注,不敬业,容易满足现状,缺乏创新动力等,使学生难以被企业认可,影响学生长远发展。当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时,反而会不断要求提高职业技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加责任感。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缺乏职业精神融入,导致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后劲不足。

3.培训主体与培养对象的积极性不足。

只有充分调动高职学校培训主体,也就是高职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一方面,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按照身心发展规律,对老师依然具有一定的依靠性,教师的一些行为与观念会被他们内化入自己的价值观范畴,所以教师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的积极性不足,会导致课堂教学枯燥、课堂管理疏忽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最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结果。近几年,虽然高职院校通过一系列人事改革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仍存在人才管理危机与激励缺欠。

学生作为学校的培养对象,是培养结果的体现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否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习效果的强弱有很直接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受高中阶段学习情况的影响,对学习价值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抑制了学习积极性。既无意于学校的一系列奖励措施,又不害怕相应的惩罚,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学习和吸收教学内容。学生积极性不高,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导致职业技能培养效果不佳。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对策与建议

1.整合学校本位与工作本位。

学校本位学习和工作本位学习各有利弊,将两者有效融合,达到强化职业技能培养的目的。通过分析学生的职业和岗位,总结和研究出他们的工作和职业所需的种种技能,并通过是否具备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学校则可以通过有目的性地将这种专业和职场的技能需求,融入相关理论课堂教学中,既让传统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堂更有意思,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脱离实际工作的不足。

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时,可以有效融合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校企合作,实行双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具备高技能的职业技术型人才。其中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过程应该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校外导师可以通过将企业要求该岗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课堂目标为让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可以用职业资格证书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和地点可以以学校本位学习为基础,虽然校外导师更了解专业的技能,但校内教师的讲解方式可能比校外导师更加专业,内容可能会更加细致系统,而且可以将各种技能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当中,比较了解该专业最新的发展状态和相关知识。整合工作本位学习和学校本位学习,使职业教育目标更加明确。

2.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

培养工匠精神,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精神动力的源泉,职业技能的应用与创新依赖于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是相互促进的,想要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在理论课程上,可以把职业精神培养融入职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在教授学生技能知识的同时附带前辈爱岗敬业、专注工作、精益求精的事例加以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职业精神教育,并且在专业课课程标准中融入职业精神,把具有专业特点的职业道德、职业品质、职业能力等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一并放到课程成绩评定中。

在实践课程上,当学生处在真实或者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时,除了进行必要的技能学习和训练外,还要求学生积极感受并履行相关岗位的职业精神要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和践行职业精神,获得更强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形成职业精神自觉性。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对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有利的。

3.调动培训主体与培训对象的积极性。

调动教师队伍积极性,最主要的措施是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让激励方式具有多样性,以滿足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物质激励,经济因素作为重要的激励因素之一,改善经济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精神激励,尊重教师的成果,充分发扬民主,让教师获得归属感;兴趣激励,依据不同阶段教师的个体差异,从教师的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考虑,安排相关教学任务,让教师的优势得到发挥;环境激励,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和教学设备等,环境因素是基础因素,其他因素的激励效果可能会因为环境氛围而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不同的激励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高职院校培养优质人才。

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产生积极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较强的课堂教学感染力、活跃的课堂互动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往届学生成才的成功案例示范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专业认同感,让学生认识到高技能人才的优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正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丰富的校园活动、和谐的校园氛围、先进的实习训练设备等都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四、结语

随着国家高职百万扩招等重要举措的实施,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完善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过程、调动培训主体和培训对象的积极性等有效形式,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达到促进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目的;为我国建设优质的人力资源队伍,支撑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接供给侧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毕艳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44):78+80.

[2]宁平华,杨根莲,胡凤英,王珍,冯本秀.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着力点探讨与实践[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9,29(03):66-69.

[3]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0(02):24-27.

[4]李丽.基于内涵建设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困境及破解之道[J].职业时空,2016,12(04):106-108.

[5]焉琨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02):81-83.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高职学生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