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浅探

2020-10-20 02:18陶宏伟
文教资料 2020年15期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教学改革

陶宏伟

摘   要: 本文根据当前形势,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从国家、社会、教师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指出高校思政课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并从课程的顶层设计、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教师自身素质能力三个方面,对今后思政课程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    高职院校思政课    教学改革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此文件的颁布是进一步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集中表现,为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整个文件精神来看,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增强教学吸引力,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优秀教学资源在全社会能够得到共享,让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高校中作为肩负“立德树人”重要使命的思政课,自身的改革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转型升级,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1.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

自2008年全球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发展形势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复苏期。一直以来,中国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思路”,帮助世界各国走出经济发展的泥潭。近年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经济体之一,自身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一切离不开优质教育的支撑。优质教育首先必须保证路线方向正确,即教育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个重要问题。在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大背景下,各国意识形态的交锋日益频繁,各类思想线上线下辩论愈发突出,教学中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路线方向,势必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主动站在最前沿,通过自身变革引领社会主义的教学方向,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才有稳固的思想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2.就业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

2019年4月30日出台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高职要扩招100万人。这100万人来源主要为农民工、转业军人、待就业者,对所有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学校层面上看,高职院校针对这类群体必须调整教学方式,为他们定制更加个性化的教学。从社会层面上看,信息技术在各类领域中的广泛使用,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信息化思维,通过运用新型技术实现专业与社会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更好地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贡献一分力量。如果缺乏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及主动学习能力,那么这类学生恐难符合社会需求,毕业后就业压力将会更大。因此,为了顺利实现专业教学与就业政策对接,思政课改革在促进优质高效的就业上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教师转型发展的题中之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供给侧改革”一度成为我国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这种改革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更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各个领域的“深耕”质量,思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更是如此。一方面,从本门课程的特点上看,思政教师需要广博的交叉学科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既要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的教学方向,又要具备其他学科的相关基础,比如政治学、经济学、外交关系学等课程知识的铺垫。另一方面,从教学手段上看,以往的思政课在进行专题授课的同时,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与学生课堂互动不够。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内容?尚缺清晰的考核标准,给课程下一步改革带来难度。因此,从教师层面上看,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目前思政课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深度有待挖掘

通过思政课教学发现,新时代大学生对个人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对国内外出现的事件比以往更加关注,家国情怀和社会使命感表现得愈加突出。然而,由于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选择和偏好,加之自身的理论功底与积累不足,很容易对事情的判断形成一定的偏差。思政教师必须拥有更加宏观的视野、更加丰富的论证,以及更加细致的讲解,真正做到“以理服人”。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谈到“八个相统一”,对授课教师提出新要求:“要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上下功夫,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并敢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力量就在于“以理服人”。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正面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增进学生振兴中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课堂教学互动不够

思政课教学方式需要转型。传统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言传身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很明显,难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隐性指标得不到反映,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随着新时期新技术革命的出现,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思政课教学发生深刻的变革。有人提出,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对课堂教学会形成一定的干扰,那能不能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针对此类现象,我认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与时俱进,与互联网相结合,采用新形式、新工具应对新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师生交流。课堂教学必须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補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从质和量两个层面反映学生上课的基本情况,对于授课过程中的一些焦点问题或者临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更加精准地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重点问题给予解答,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3.课程考核方式有待转变

原有的思政课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忽视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学生个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利于课程的开展和延续,很难培养富有创新精神、思维敏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新形势下实现课程考核方式的转变,必须搭建一个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构建这一数据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料,以一种更加开放多元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改变原有课程理论性强、比较难懂的局面,使学生以更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当前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时间、学习态度、互动情况、作业提交情况、最终成绩等情况,通过平台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动态时时监督把控,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思政课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与传统及其他不同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使考核方式更科学,让学生拥有更加深刻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三、思政课今后的改进措施

1.加强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的顶层设计

从学院层面看,必须加强相关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领导机制。由学校党委牵头,自上而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第一,院长、党委书记带头讲课,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这是贯彻高校思政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起点。只有从学院层面重视思政课,各级各部门在学习和开展相关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才有自身的底气和硬气,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第二,由学院牵头,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学,结合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本门课程的重难点问题,通过会议形式展开进行专题研讨交流,從而提高本门课程的理论水平,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第三,深入推进课程诊改工作。从学院、教师、专业、课程、学生五个层面,总结和梳理本门课程的目标要求,借助本校现有资源,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构建相关专业领域的能力体系。通过设立、对照标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诊改工作指明方向,从整体上引导思政课相关工作的开展。

2.推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进一步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十九大理论成果“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的目标,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优质课程的覆盖面,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随着职业教育领域新技术的产生,课堂教学随之发生变革。信息化技术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是一个极大的补充,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转变课堂模式。课堂由以前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第二,教学目标更加明确。通过课前调查、课中互动、课后反馈的循环模式,针对不同班级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学生需要的授课内容。第三,考核方式更加客观。在拥有信息化平台后,课外相关资源可以供学生参考并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加之授课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更加能够激励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全力冲刺,达到师生较为满意的结果。

3.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思政课具有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的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本门课程的授课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把提高教师素质放在首位,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充分调动校内资源进行集体备课。由教研室牵头,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对于当前的时政要点进行集体备课。邀请学院领导专家进行专业、政策方面的指导,结合院校的情况,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优化课程设计,让思政课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中。第二,积极参加专业方面的培训。利用国家和地方教育系统提供的交流平台,思政教师积极参与省内外思政课的培训,与同行开展深入交流合作,从而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水平。第三,加深对于跨学科知识的了解。思政课教学要求教师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具备跨学科综合的研究能力,比如国际关系、国际法、政治学等理论是讲好思政课必需的铺垫。只有从多个学科考量,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视野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加清晰地为学生阐释国家现行政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吉鄂.以“八个相统一”引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J].人民论坛,2019(20).

[2]陈立平.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7(20).

[3]余丰玉.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J].中国高等教育,2019(18).

猜你喜欢
信息化技术教学改革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