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编本”语文教材反窥师范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20-10-20 11:32何婵娟
文教资料 2020年15期
关键词: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何婵娟

摘   要: “部编本”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目,对高校师范类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以广西教育学院为个案的在校师范生传统文化素养调研结果分析显示,在校师范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亟待加强。增加课程、开设讲座、组织活动、加强阅读等都是有效方式,高校师范生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以应对时代需求。

关键词: 部编本    语文教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部编本”语文教材全称为“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从2016年9月始由教育部推荐全国中小学使用。与以往语文教科书相比,“部编本”语文教材发生了不少变化,体现了明确的编写理念与鲜明的总体特色。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篇目

部编本语文教材“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编、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据总编温儒敏教授介绍,“部编本”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篇目比以往版本的语文教材有大幅度增加。具体统计情况如下: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人教版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1]。

从这一统计数据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古诗文总篇数达到248篇,且涉及各类体裁。以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上册有诗歌:《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散曲《天净沙·秋思》;有散文《世说新语》《论语》《诫子书》。下册有诗歌《木兰诗》《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有散文《卖油翁》《陋室铭》《爱莲说》。另有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选有《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约客》等诗歌。选录作品从诗歌体裁来看,涉及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等,另有散曲;从作品历史时段来看跨越魏晋到清代,涉及广阔的历史背景。从文章角度来看,这些篇目涉及多类文体,时间跨度亦相当大。

相对以往语文教材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目有大幅提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教师们首先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才能更好地胜任新的时代需求。作为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更应该从源头抓起,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加强在校师范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就业需求反哺在校生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又能切实响应时代之号召,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二、以广西教育学院为个案的师范生传统文化素养调研分析

笔者针对师范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情况,在广西教育学院开展了问卷调研,共收回有效答卷638份,学生涉及专科大一、大二、大三、成人本科一年级共四个年级,专业包涵语文教育、汉语、英语教育、数学教育、小学教育等师范类专业。问卷共设计15道题,通过问卷星开展网上调研,现择其要进行分析。根据这一调查报告,了解以广西教育学院为例的师范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基本情况。

其中476名学生表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占比为74.61%。160名学生表示感觉一般,占比为25.08%。在“日常是否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一题的调查中,选择“偶尔读”的学生有498名,占比为78.06%;选择“经常读”的学生94名,占比14.73%;选择不读的学生41名,占比6.43%;选择“每天读”的学生5名,占比0.78%。

广西教育学院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教师培育基地,有着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学科门类主要为师范类,毕业学生以教师为主要职业。从调查报告中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但仍然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对此没有多少感觉。从日常阅读量来看,78.06%的学生选择“偶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可见广西教育学院学生日常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较少。

温儒敏教授曾强调“培养读书兴趣,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2]。在校师范生今后要承担培养中小学生读书兴趣之重任,要上好中小学的语文课,要抓住语文教学之关键,就要从自身做起,才能应付自如。

在“你完整地读过几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一题调查中,360名学生选择“没有完整读过,只是有所涉猎”,占比56.43%;59名选择“一部”,占比9.25%;99名学生选择两部,占比15.52%;56名学生选择三部,占比8.78%;64名学生选择“四部”,占比10.03%。“你现在能完整背诵多少首古典诗词”一题,210名学生选择“20首以下”,占比32.92%;265名学生选择“20首—40首”,占比41.54%;92名学生选择“40首—60首”,占比14.42%;71名学生选择“60首以上”,占比11.13%。从这两道题的统计结果来看,廣西教育学院学生在古典诗词、古典小说等方面的阅读量不够,知识累积很难应对将来的职业需求。从历年广西教育学院学生的教育实习情况来看,本校学生在中小学课堂上讲解古典诗词往往比较吃力,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对此下功夫不够,统计数据足以说明问题。

广西教育学院学生的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宋玉艳的硕士论文《民族地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对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的大学生展开了调研。认为:“绝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仅仅以日常师生交流、视频娱乐、课外读物的方式进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感官认识层面,没有作为一门专门学科门类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没有系统全面地进行学习成效的综合考评,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无法达到高层次的水平”[3](25)。从宋玉艳的调查数据及结论结合本校调查情况来看,广西不少高校在校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升。

“你认为现在所学教材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量如何”一题,486名学生选择“尚可,基本能接受”,占比76.18%。87名学生选择“很少,不能满足我的要求”,占比13.4%。“你认为本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得如何”一题,95名学生选择“非常好”,占比14.89%;268名学生选择“好”,占比42.01%;237名学生选择“一般”,占比37.15%。从这两道题的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认可广西教育学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仍有37.15%的学生认为一般,5.96%的学生认为亟待加强。说明广西教育学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仍有大幅提升空间,部分教师应该响应学生这一需求,学校各教学应推出相应措施,以积极对接时代需求。从广西教育学院历年人才培养方案来看,通识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尚未单独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模块更未建立。

近几年来,中央及国家部委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2014年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要设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以此来看,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亟待调整,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学生就业之需。

“你对下列哪些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或者有些了解”,496名学生选择“古典诗词或小说”,占比77.74%;395名学生选择“民族音乐或乐器”,占比61.91%;271名学生选择“民族戏曲”,占比42.48%;407名学生选择“书法”,占比63.79%;345名学生选择“国画”,占比54.08%;526名学生选择“传统节日”,占比82.45%;331名学生选择“古人著作或思想”,占比51.88%;146名学生选择“其他”,占比22.88%。从这一统计数据来看,现今在校大学生多为2000年左右出生,即“00后”,他们生长于经济建设时期,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多元化,导致多元的兴趣爱好。基于在校生这一基本情况,采取怎样的培养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是我们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你觉得应该怎样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一题,413名学生选择“增设课程”,占比64.73%;464名学生选择“融入语文教材”,占比72.73%;586名学生选择“增加兴趣活动”,占比91.85%;179名学生选择“增设相关考试”,占比28.06%;145名学生选择“其他”,占比22.73%。这些答案从学生层面启发我们解决对策之思考。

三、问题与对策

通过以上对“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目及对以广西教育学院为个案展开的调查分析,并结合广西其他高校情形可知,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供需之间明显存在矛盾。从中央这些年的号召来看,解决这一矛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专家在如何有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纷纷支招,有从教师培训层面上提要求的。“可在各类教师培训计划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培训课程或内容,以丰富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传统文化情感。诸如举办传统文化课程的讲座;开发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设置一些地方有些传统文化课程;组织参训教师参观传统文化基地……利用网络等媒体观看传统文化方面的视频”[4]。温小军教授的这一提议显然可以运用于在校师范生的培养方式上。启发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增设课程、组织活动等方式加强师范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调查亦可见这些方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

以广西教育学院为个案,近年来在这些方面探索实践不少。广西教育学院在其承担的“国培”“区培”项目中特意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方面的讲座。以引导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针对在校生举办的两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各院系通过承办诗词大会、中华经典朗诵大会、服装设计大赛等活动,加强在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系列活动的开展收到了预期效果。

郭明姬、张亮的《新时代高校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一文就高校目前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的实践尝试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推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第二课堂的实践指导,注重发挥实践教育的重要作用。最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挖掘推向深入,着力发挥学术研究的学科和机构支撑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国学研究院、建设传统文化研究院等相关研究机构。”[5]文章提到的这些实践尝试方式显然是各高校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亟待强化的方式。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六大素养》中明确解释“人文底蕴”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扣合核心素养之要求,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师范生在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待提升。结合调查情况来看,抓紧师范生在校期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教育,夯实其基础,提升其审美情趣,培养其人文情怀都是刻不容缓的。目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高校各课程的探索已成热门话题,专家们见解很多,此不赘述。能预见的是随着中央的部署,今后各地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必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作为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与教育者的在校师范生更应意识到加强自身学习既是时代使命又是职业之迫切需求,师范类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将这一点明确化,以满足社会及时代之需求。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温儒敏.《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序言[J].语文教学通讯,2018(5).

[3]宋玉艳.民族地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4]温小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的“部编本”语文教材[J].课程教学研究,2017(5).

[5]郭明姬、张亮.新时代高校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8(6).

猜你喜欢
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妙笔生花,写出传统节日的味道来——“部编本”语文教材三下习作3作文指导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