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防技术服务监管模式研究与应用

2020-10-21 05:50范辉
今日消防 2020年2期
关键词:智慧消防安全监管互联网+

范辉

摘要:为了应对当前消防技术服务改革的挑战,提出搭建互联网+消防技术服务监管平台,同时为消防救援机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社会单位提供数据服务。平台通过实时监控现场执业人员GPS活动轨迹,记录现场测试时间,与消防物联网相互印证等多种手段,智能筛选出重点监管对象。通过预置消防系统技术规范和测试规程,一键自动生成消防服务记录报告,大幅缩短消防技术服务项目周期。通过及时推送消防设施维护报告,方便社会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平台在新疆、甘肃和河南已经得到大规模实际应用,证明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引导行业自律,更好地促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发展。

关键词:安全监管; 消防技术服务; 智慧消防

1   引言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向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服务,在社会消防安全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保障消防设施正常运行,降低城市安全风险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的消防技术服务监管模式是以消防救援机构为领导,辅以消防协会的监督和自律。但是消防监督警力严重不足,目前全国消防监督人员仅有2.5万余人,5人以下消防大队占84.2%[1]。加之社會单位选择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是市场化行为,受法律意识单薄和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最低价中标情况屡有发生,消防技术服务市场的良性有序发展和行业自律无从谈起[2-3]。

针对消防技术服务执业活动的监督管理,各地消防救援机构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王小舟等最先提出了消防设施维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研究与设计了消防设施维保信息化管理系统[4],上海消防救援总队吴亮主持开发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活动管理系统》[5]。福建省消防救援机构还研究了基于博弈分析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监管模式[6],提出要采取监管成本尽可能低的监管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监管效能,在保障监管有效性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升消防技术服务机构选择依法执业策略的积极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执法改革的意见》[7],2019年9月3日应急管理部印发《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条件》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消防技术服务活动过程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督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落实主体责任[8-9]。但是目前的消防技术服务执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由于开发较早,只能实现文档的电子化,基本没有针对过程监管领域。其次,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提高消防监管效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10-15]。最后,消防技术服务活动涉及消防救援机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甲方社会单位三方,只有运用互联网平台思维[16],努力兼顾和平衡相关各方的利益,才能实现监管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监管系统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因此,研究互联网+消防技术服务监管平台,同时为消防救援机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甲方社会单位提供数据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下简称平台。

2   平台设计目标

目前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规范执业的法律依据是公安部颁布的《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技术依据是消防系统技术规范中关于维护管理的规定。在实际执业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是人员挂靠、专业技能不够、偷工减料和出具虚假报告,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现场执业人员和已备案的持证人员可能不一致。

(2)人员不一定到项目现场。

(3)人员在现场不一定按照消防系统测试规程和技术规范完成系统测试。

(4)测试中发现的问题不进行跟踪处理。

因此,平台设计的第一个目标是能强制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按法规执业,落实技术服务主体责任,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为了解决消防救援机构现有防火干部编制和人员非常有限、人工手段难以全覆盖辖区的问题,平台设计的第二个目标是能高效全面掌握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执业情况,包括是否按时出具报告,是否存在虚假报告的嫌疑等。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社会单位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消防设施维护的主体责任,平台设计的第三个目标能帮助社会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本单位的设施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能处理报修,提高消防设施完好率。

3   平台设计实现

平台基于B/S架构,采用SaaS模式部署在云服务器上,不受用户规模约束,具备运算性能的弹性扩展能力,后期维护只需要升级服务器端,即可实现系统功能升级和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数据库采用PostgreSQL,稳定性极高,特别在地理信息系统GIS 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平台用户包括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救援机构和社会单位。用户通过浏览器输入各自的账号密码,能按照预置的权限获得对应的数据服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用户包括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和现场维保人员,用户终端分别对应是PC端、微信服务号和手机维保APP。主要功能特点包括:

(1)在PC端能根据社会单位实际情况勾选配置消防系统,根据勾选的消防系统和对应的国家技术标准规范自动生成月季年维保计划和检测项目,下发给现场维保工程师。避免了消防系统技术标准规范与维保计划脱节,维保计划和现场实际工作脱节。

(2)在维保APP预置了检测标准和记录流程,强制要求现场记录上传,照片自动加日期时间水印。避免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和现场实际工作脱节。

(3)在PC端能根据现场上传的记录报告自动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维保记录报告,不需要上传报告。避免了现场实际工作和记录报告脱节。

(4)报告封面有防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能看到报告的全部内容。内容包括设施维护保养表、设施实测记录、项目地理围栏和工程师GPS活动轨迹。确保维保人员到现场测试。

(5)在PC端要求技术负责人审核维保记录报告,并在服务活动完成的5日内完成备案。

(6)微信服务号支持项目负责人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维保测试计划和现场维保工程师,并审核提交的现场测试结果。

消防救援机构的用户层级包括总队-支队-大队。系统支持PC端使用和微信服务号移动端使用,只能看到本辖区的信息。主要功能特点如下:

(1)能管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注册消防工程师、消防设施操作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确保一个人员只能在一个企业下开通账号,杜绝挂靠。

(2)能按技术服务项目的管辖归属、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服务甲方单位三个维度统计分析检测维保记录报告的出具情况,将异常较高的对象自动检索出来,包括未按时出具报告的甲方单位、按时出具率较低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故障超过2个月未整改的甲方单位等。

(3)根据技术服务项目地理围栏和GPS比对、消防系统测试时间与平均值比对,消防系统测试时间与远程监控的主机记录时间比对,筛选出可疑的维保记录报告,作为处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的依据。

(4)支持“双随机一公开”,对重点检查对象的随机检查和非随机检查,能按照管辖归属、区域和服务机构给下属的消防救援机构下发抽查任务,并查看任务的执行情况。对抽查不合格的技术服务机构记录处罚原因、行政处罚书编号和处罚意见等。

(5)能查看已上线维保的社会单位关注微信号的比例和具体情况。

(6)能掌握社会单位联系人查看本单位维保报告和消防设施故障表的情况。

(7)支持移动端使用,通過微信服务号能查询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信息和维保记录报告,记录抽查过程和上传现场照片等。

社会单位用户能通过微信服务号查看本单位消防维保报告和消防设施故障表。当技术服务机构备案维保报告和更新消防设施故障表时,甲方单位联系人能通过微信服务号收到消息提醒。

平台还能与已有的第三方消防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对接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从第三方系统导入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服务项目信息,在系统完成服务项目的执业过程,再将服务记录报告回传到第三方系统。

4   平台应用效果

平台在2017年10月率先在新疆全区推广使用,甘肃、河南消防救援总队在2018年全省推广,期间多次升级完善。平台使用以来,累积登记消防技术服务项目超过50000个,消防技术服务机构700余家,注册消防工程师3000多人,消防设施操作员超过3600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平台提交现场维保结果39万余条,出具技术服务记录报告25万份。平台应用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现对消防技术服务的事中事后信息化监管,确保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监管工作 “既放的开、又管得住”。借助平台可准确获取行业数据信息,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大幅提高消防技术服务质量。以甘肃为例,2019年10月出具维保报告4075份,按时出具报告率达97%以上,有18家服务机构10月份报告出具执行率达到100%。

(2)建立公平有序的消防技术服务市场,解决了最低价中标的难题,实现优胜劣汰。首先体现在消防维保合同金额大幅上涨。以新疆为例,2019年与2018年相比,有30%的合同金额上涨,维保合同金额基本都在5000元以上。其次,消防维保产业出现两极分化,步入良性循环。以河南为例,2019年有3家技术服务机构的运行中维保项目超过400个,占据全部上线维保合同总数的20%,但是有45家技术服务机构运行中的维保项目在100个以下。

(3) 社会单位通过使用平台,履行消防设施管理主体责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以河南为例,系统显示,在2019年10月,超过500家社会单位主动查看了本单位维保报告。

5   结语

针对当前形势下消防技术服务执业监管工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互联网+消防技术服务监管平台,同时为消防救援机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社会单位提供数据服务,实现监管方式的重大创新,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引导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地促进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发展。平台通过在新疆、甘肃和河南的实际应用,证明能大幅提升消防管理水平、缓解消防监管力量的现实压力,同时也能培育和发展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源头上规范消防技术服务行业。

参考文献:

[1]   于建华.介绍《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DB/OL]. 中国网,2017-11-10.

[2]   王  瑛,陈云国,曹  刚.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消防, 2011,(19):18-20.

[3]   牛少军,解学洲.浅析建筑消防设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09):139-143 .

[4]   王晓舟,张源雪,李  力,等.消防设施维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5, (20):274-276.

[5]   吴  亮,祁  闻,侯忠辉,唐青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活动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8, (09):85-87.

[6]   蔡晶菁,杨  涛.基于博弈分析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监管模式研究——兼论福建省消防技术服务监管模型设计[J].武警学院学报, 2017,(08):84-88.

[7]   国新办举行《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发布会[DB/OL]. 新华社,2019-07-29.

[8]   赵术学.消防监管如何做到“无事不扰”[J].消防界(电子版), 2019,(05):24-25.

[9]   李  洋,金  静,王冠宁,等.互联网时代我国全民消防监督管理新机制的构建[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8, (03):136-140.

[10]   马  鑫,黄全义,刘金义.基于物联网的建筑火灾动态监测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1):1584-1590.

[11]   韩  智.用智能化、信息化来打造互联网+的消防安全治理平台[J].智能建筑, 2015,(07):60-65.

[12]   张  迪,徐  放,范玉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12):1095-1097.

[13]   丁宏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建设[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7,(05):67-69.

[14]   赵  平.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建设[J].智能城市, 2019, (18):83-84.

[15]   冀汶莉,李向军,陈夏玉.基于云计算SaaS应用软件开发模式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4,(07):137-141+146.

[16]   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29-33.

猜你喜欢
智慧消防安全监管互联网+
城市轨道交通之智慧消防
关于“智慧消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汝州推广“智慧消防”系统建设
智慧消防应用中多设备联动火灾报警系统
内河船舶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
探析内河航道通航安全问题和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