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山壮族会鼓村落民俗体育参与群体的变迁研究

2020-10-26 06:49王标杜芳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马山县马山壮族

王标 杜芳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体育部,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村落民俗体育正在发生着方方面面的变迁。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村落民俗体育参与群体发生着转变,如赵芳等观点:“村落民俗体育参与群体的团结类型,因为社会分工发生了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转变”[1];吴林隐、杨海晨等进一步指出:“村落民俗体育参与群体的性别发生了隔离抑或融合的变化,并且指出变化的原因在于村落民俗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旅游文艺表演过程中出现了‘前台’与‘后台’的原因”[2]。本文在此基础上,将“中国会鼓之乡”广西马山县设为田野调查区域,以马山壮族会鼓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考察社会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马山县村落民俗体育参与群体的变迁,揭示马山村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预测马山村落民俗体育的发展趋势。

1 马山壮族会鼓参与群体传统时期的情境回顾

在丛林法则下,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参与群体的会鼓价值观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用会鼓驱赶野兽、辟邪镇妖、振阳避阴以求来年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第二层是用会鼓壮村威、壮族威和展现村威族威不受外族欺负以及外袭警报保护村寨平安作用。传统时期马山山高林密、草蔓丛生、野兽常出现伤害人畜,并且这时村落很稀少,常常有种阴森恐怖的感觉。因此,村民们常常擂鼓吓兽、驱邪、壮胆。慢慢地人们就在逢年过节、祭祀祭祖、添丁生子时,擂鼓,有一种扬清击浊的说法。正如访谈中大同村的村书记韦建廷所说:“谁村的鼓声大,鬼邪就不敢进你村,谁村的鼓声弱小,鬼邪等不干净的东西就会顺弱势潜入该村,祸害人畜,听老人说:‘鼓声可以振阳气避阴气’。”当时的“守月鼓”则是壮族会鼓辟邪驱鬼发展到极致的民俗体育文化产物。而用会鼓壮村威,则源于战争。马山壮族会鼓传承基地会鼓简介中的地方古籍记载:“壮族土民在一次抵御宋军时,每到天黑宋军鸣金收兵,土民擂鼓而进青年前仆后继”,所以壮族会鼓有一定的军事战略意义,会鼓使青年人前仆后继就像打仗一样英勇。如在访谈中韦建廷说:“当时擂鼓,看谁村族的年轻人多谁村族就有优势,会鼓就能赢,其它村族都不敢欺负你村族。”不难发现壮族会鼓参与群体的心态反映了民间村落社会壮族群当时的价值观念依然崇拜丛林法则。传统时期壮族会鼓是村落实力、青年储备量以及青年力量、耐力以及战斗力的综合展示平台,是要显现出“族威”与“村威”,对外族群以及鬼邪起到“震慑”作用。

传统时期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运动行为表现为动作简朴、豪放,以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连续击鼓为基本动作,以鼓声洪亮为基本要求。壮族传统会鼓比拼的不是套路、技巧、动作和技术的连贯合理与多变,比拼的只是人类原始力量、耐力和青年储备量(人多),以此彰显村威、族威。正如访谈中78岁马山县百龙滩的王政基所说:“当时村与村比擂鼓就是男性年轻人的活,比的就是力量、耐力和人多,你想想一打就是几天,有时十几天或更长的时间,体力差的都不行,有时还打架,都是年轻人不认输,那就再比,直到村里的年轻人都累趴下了,也就输了,还要给对方包红包请对方吃一餐,所以村里谁家添丁必打鼓庆祝。”反映了在传统时期村落社会壮族先民会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以集体行动为根本,以力量、耐力和男性青年储备量为取胜之道。

在壮族村落社会,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宗族关系、族群关系、习俗、村规等远远胜过法律,村规、民约、老者则是先民会鼓活动的行为准则。如大同村、百龙滩、白山等村规规定:只有在传统节日、添丁、驱鬼辟邪时可以使用会鼓,而生女孩在村里是不能打鼓,女性更不能打鼓,一旦与外村外族会鼓全村必须集体行动,以显村威族威。如访谈中73岁的马山村民覃里豪说:“没有见过擂鼓上女人的,别人会笑你村里男人无能,本来是壮村威的,反成了别人的笑话,但是妇女可以在旁边加油助威或送饭。”在马山村落社会还有一种传说:尤其是月经来潮的女子更不能打鼓,会带来不吉利,有的村落还限制月经来潮的女子到现场看擂鼓;这与《金枝》《宗教的基本形式》中说的原始宗教观念意味相同。马山壮族会鼓文化隐喻着村落社会女权意识还没有觉醒和女性分工的不平等,突出了丛林法则的作用,用男性青年力量、耐力和人多显示村威与族威,达到震慑外族外村的目的。

根据《隆山县志》记载:“每年传统节日期间,男性青年就抬出大鼓到村外空旷地击鼓”(隆山县与当时的马山县合并成了今天的马山县)。如在访谈中王政基回忆说:“我7岁就开始打鼓,小的时候听老人说:‘以前打鼓都是村长族长领头挑选村里最年轻力壮的鼓手参与村与村或屯与屯之间的会鼓比赛,谁的鼓声大,擂鼓时间长就为赢’。”记谈中传承人韦建廷说:“传统会鼓比的是鼓声大,时间长为胜,也就是比力量、耐力和人多,一般都是年轻力壮的男性擂鼓。”可见,传统时期广西马山村落会鼓的强弱代表村落的实力和未来,村落青年人代表着村落的力量和未来;同时,壮族会鼓也记录了马山壮族群当时的生活样式和生产力发展程度,反映了当时马山县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生产关系主要表现为村落内合作,村落间竞争的社会关系结构。因此,马山壮族会鼓参与群体主要是男性青年,参与的情境:一是用会鼓驱赶野兽、辟邪镇妖、振阳避阴以求来年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二是用会鼓壮村威族威和展现村威族威以及外袭警报。马山壮族会鼓的目的是突出丛林法则的作用,用原始的力量、耐力和人多显示村威族威,达到震慑外族外村和鬼邪的目的,这个目的的实现最终的落脚点是村落男性青年储备量。

2 马山壮族会鼓参与群体的现状与情境

马山壮族会鼓为了适应现在村落民俗体育的市场化发展,各个会鼓队都相应增加了新的元素,如女性、舞蹈、锣、钹等,以及打法从传统单一的擂鼓到混击鼓(男女混合击打同一鼓)、狂欢鼓(男女混合打鼓打锣钹)、花灯鼓、扁担鼓、舞龙鼓以及还有各式各样的擦边鼓与插曲鼓,再配上锣、钹的清脆声,场面宏伟、鼓声雷动、锣钹齐鸣、震耳欲聋。访谈中传承人韦建廷说:“壮族会鼓看似简单,但是要想擂得好并不容易。”据罗队长和宋队长说:“现在市场邀请会鼓队除了包吃住,额外每人每天还有100元的收入,有的会鼓队还注册了公司年收入几十万。政府搞活动也常常请我们去,不过钱少一般每人每天50元。”但是,在2018年5月对马山壮族会鼓田野调查的基础上,2019年再一次对马山壮族会鼓进行追踪研究,即在自然状态下对2019年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之乡”的“壮族会鼓活动”进行田野考察,发现马山壮族会鼓传承并不乐观。基本表现出了马山村落民俗体育传承发展面临的“男性青年的离去,妇女的参与”的普遍性现象,由田野调查总结而得广西马山县2018-2019年村落壮族会鼓现状,如表1所示。

表1 广西马山县2018-2019年村落壮族会鼓现状

表1中人数构成主要由壮族会鼓队的队长、主要传承人、队员等组成;儿童不计入年龄段划分,年龄段的划分主要以参与群体年龄划分为最年轻者到最年长者;其中还会发现许多对老年夫妻打鼓;“在马山县白山镇当地会鼓队有40多支队伍”,访谈中主办方说,“这次只邀请了10多支队伍,共有会鼓100多面”;田野调查还发现:“所有会鼓参与者中年龄最大是王政基和覃丽豪,最小的50岁”;马山壮族会鼓的传承基地在马山县白山镇大同村乔美屯,主要传承人是63岁的韦建廷,也参与了这次会鼓活动。从表1以及结合访谈不难发现马山壮族会鼓的主要参与群体是55岁以上的男性和50岁以上的妇女,以及极少数村落留守少年儿童,其中老年男性约占43.41%、妇女约占51.16%、少年儿童约占5.42%。可见在马山壮族会鼓中50岁以上的妇女占了一半以上,这一点也与吴林隐、杨海晨等提出的观点:“村落民俗体育参与群体发生了性别变化”的观点相吻合,只不过参与的女性为50岁以上者,这使参与会鼓的老年群体占了94.57%以上,男性青年则为零。在传统时期马山会鼓都是男性青年擂鼓这一点在访谈中已经成为共识,而且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壮族击鼓之习,相传已久,今犹未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元宵,每个村落男丁成群作赛鼓之了。”[2-3]。在传统时期马山壮族会鼓情境下,妇女的参与是一种不可能的情境,现在已成为马山会鼓的常态,而且已经成为马山壮族会鼓的主力军。

在访谈中韦建廷还说:“在广西马山县村落类似的壮族会鼓队还有很多,据不完全计算,马山村落民间大约至少有100多支鼓队,几乎每个村都有一支会鼓队。”现在马山壮族会鼓参与群体的价值观打破了传统时期的丛林法则向经济理性转变,从追求力量、耐力和人多演变成追求美感、个性化与场面,动作的时代性增强了,具有群众性和难美性,同时接纳了女性的参与,融合了舞蹈,并伴随从民俗到职业的市场化发展[4];动作特点、动作节奏、动作风格、参与群体等,也都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迁,而社会功能也由驱鬼辟邪、壮村威族威、外袭警报的原始功能向娱乐身心、强身健体、情感寄托以及经济功能等转变。其中男性青年的离去妇女的参与,是马山壮族会鼓文化变迁的主要方面。

综上所述,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参与群体发生了从青年到老年的变迁,具体表现为男性青年的离去妇女的参与和老龄化,妇女的参与在数字上弥补了男性青年的离去,但是,参与的妇女大都是50岁以上者,整体上加剧了参与群体的老龄化。这是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参与群体的现状,基本代表了当前马山村落民俗体育传承发展的普遍现象。

3 马山壮族会鼓参与群体变迁的原因分析

马山壮族会鼓参与群体变迁的原因,除了参与群体生活环境从传统时期山高林密的村落搬迁到相对发达开阔的乡镇或者县域居住外,还有参与群体的价值观念从传统时期的丛林法则向经济理性转变,使原来辟邪镇妖、振阳避阴、祈求风调雨顺、壮村威族威和外袭警报保护村寨平安的会鼓价值观失去了传承发展空间。除此之外,还有生产方式、经济来源方式和接受文化教育程度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马山壮族会鼓参与群体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在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

社会在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一方面,由于村落与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福利待遇、生活水平等差异的影响,使村落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对身体素质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青年劳动力的需求使村落青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留守村落的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在我国普遍进入自然老龄化的背景下,使得村落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另一方面,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一直都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村落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往往伴随着人口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等很多特征的选择,尤其是在年龄的选择性上较为显著,这条定律不仅出现在早期人口迁移研究学者Ravenstein· E和Lee· E的“迁移理论”和“迁移法则”(A Theory of Migration)中,而且也被我国人口流动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所证实[5]。并且,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机制内部在不断地更新,年轻者不断代替年老者加入流动人口队伍中,而年老的流动人口则流回村落,从而保持流动人口的年青流出老年流入的村落年龄结构特征,这种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必然加速了村落人口老龄化[6]。因此,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不仅带来城市人口中年轻人增加,也伴随着村落人口的相对老龄化加速。而且2014年国务院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国将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到2020年城市化率要达到60%”;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国家远期规划城市化率2030年将达到70%。意味着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从村落向城市的流动将继续增高,村落人口由于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也将继续增加相对老龄化人口数量。

然而,广西马山县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新阶段扶贫重点县,县域内青年人自然集体倾向于选择到城市打工,村落青年人需要自养和承担照顾家庭的基本生活费用,虽然,马山壮族会鼓有走向市场化发展趋势,但是,间歇性的会鼓表演和会鼓比赛、表演期间每人每天100元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费用,青年人经济理性选择到大城市打工。我们在大同村、合作村、桥美屯、百龙滩村等田野调查过程中几乎没看到青年人打鼓。就像在访谈中王政基、韦建延以及白山社区会鼓队长罗世坤所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去打工去了,我们的小孩也去广州、上海等大城市打工去了。”所以,马山壮族会鼓的参与群体,一方面受到人口自然老龄化的挤压;同时,还受到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人口流动年龄选择性带来的相对老龄化的双重挤压。邹湘江,吴丹等对10年内人口流动研究发现:“少儿时期流动较小,20岁左右达到峰值,中年保持在较高水平,50岁以后逐渐下降;从性别看,女性的流动性略低于男性。”[6]这解释了田野调查中马山壮族会鼓当前村落参与群体的年龄、性别结构特点,如表1。可见,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几乎掏空了参与村落民俗体育的青年人,使得马山壮族会鼓参与群体发生从男性青年到老年的变迁,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由于村落青年的离去,妇女的参与从数量上弥补了村落男性青年的不足。

4 基于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田野考察的思考

由于马山县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使马山村落由原本青年人专属的民俗体育转变为老年群体专属,势必导致马山村落民俗体育与老年群体的关系将长期处在一个既碰撞又融合的状态。“碰撞”表现在,马山村落民俗体育的传承发展需要青年人的参与,这与现实中马山村落留守的老年群体发生碰撞;“融合”表现在,马山村落民俗体育在青年离去的条件下,马山村落的老年群体(包括妇女的参与)保持了村落民俗体育的持续发展,缓解了马山村落“青年的离去”和“双重老龄化”对马山村落民俗体育传承发展的冲击。而且马山村落民俗体育,有利于马山村落老年群体沟通情感、排遣孤独、情感慰藉、健身乐群等,从而使马山村落老年群体达到经济、身体和心理层面上的健康养老,弥补了马山村落养老的不足。既锻炼了身体还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从经济上贴补了家庭,可以说是健康老龄化,也是全民健身的村落体现,同时,还体现了老年群体的价值。正如访谈中王政勤所说:“我们是纯粹的农民,我们这些庄稼汉,农忙时务农,农闲时擂鼓。不仅精神上解了闷,也让许多家庭经济上解了难,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这些人(村落老年群体)的价值,传承了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鼓不仅打出了健康,更是敲出了幸福生活。”基于此,本文试图提出“村落民俗体育养老模式(Rural folk sports elderly supporting model)”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猜你喜欢
马山县马山壮族
藏马山滑雪记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苟征戈 罗一 马山作品
乡村振兴的藏马山样本
教师夫妇带儿子跨省支教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推进义教均衡应有马山精神
青海湖游记
推进南宁市马山县产业扶贫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