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技巧研究

2020-10-26 06:51马南南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导入初中英语教学

马南南

摘要:导入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入的作用在于激励、呼唤和唤醒。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特殊发展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可塑性。因此在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中,根据初中英语的学科特征和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能较好的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能更好融入教学,服务学生。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导入

一、以学科知识为载体的教学导入法

(1)开门见山——直接性导入。直接性导入要求初中英语教学的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表明,当学生们知道教师期盼他们做什么时,学生的行为动向就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所以直接性导入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行为影响最大。在初中英语教学导入阶段,直接点出课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当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活跃起来,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会处于主动活跃状态,明确课堂中应达到教学的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可以使学生学习具有目的性,并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2)承上启下——衔接式导入。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结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性曲线,即随着时间的间隔,保持的百分比逐渐下降,通过分析,复习的最佳时间为记忆材料后的24小时内,所以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时,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要不断的温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初中英语课程的编排都是按照课程标准和课程安排进行的,所以单元与单元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都是有一条主干线相互联系着,彼此都有联系,所以衔接式导入就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将其发展,深化,巩固,引导将内容过渡到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引导学生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发现问题,对新知识充满兴趣,由知识的认识到知识的掌握,也是学生认知知识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讲授新知识时,应考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承上启下,温故知新,利用与新课程内容的联系和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以此设计导入语,引出新的内容。

二、以情境为载体的教学导入法

(1)巧设悬念——激凝性导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课堂问题,产生疑惑,激发学生思维也是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英語学习兴趣是对初中英语教学导入设计的关键,而激发初中生兴趣的核心则是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英语课堂进行之初,巧妙的设计悬念引起初中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去思考解决问题,比如there be表示某地有某人或某物,那么如何表示某人有某物呢?教师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思想产生波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问题,并善于引导,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2)借题发挥——引申性导入。引申性导入就是通过揭示一种事物的本质,展开、发展、开拓、引申出另外一种事物的本质,概括的说就是揭示两种事物的联系性,通过其中一种事物引申另一种事物的本质性特征。如可根据课堂需要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古典音乐导入,在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拉开序幕,因势利导的引出 classic ,popular ,music,jazz,rock,hip-hop,opera等新单

词,让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导入起到点睛显旨的作用。好的导入能为初中英语整节课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英语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将英语课堂进展更加顺利,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

(3)引发据典——情趣性导入。引发据典就是巧妙引用寓言、故事、典故、传说等诱发学生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想象思维,创造一种情境,比如学习一些人物传记、故事、寓言等,可巧妙利用图片和相关录像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将本节课的英语词汇应用其中,即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开拓了学生视野。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其教学效果越大。”典故导入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中如运用得当,就会让学生在听故事的乐趣中,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高涨,而且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学到知识。

(4)因势利导——即情性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一般来说,聚精会神地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并不长,大约20至30分钟,年龄越小注意力时间越短,而相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约为30-35分钟,这是学生生理规律,不可强制,只能依据初中生的生理规律对他们进行因势利导。初中阶段的他们对英语单词的发音,语法结构和枯槁的理论内容很容易疲惫,所以教师可以从感性形象入手,尤其在对话课的学习中,教师可在多媒体中呈现对话的图片和一些单词,短语,句子做提示,设计Role play 环节,鼓励学生分人物朗读,分角色表演,放下课本,尽可能真的模拟情景来完成对话课的学习。将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讲,乐于表达,提高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中充满旺盛的精力,达到持久的注意力,从而更成功的导入新课。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导入法

(1)操作演示——直观性导入。操作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模型,图表,幻灯片,投影机,电视机等与演示的内容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方法,提出新的问题,从解决问题开始,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技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一般是依赖图像、色彩、声音和触觉来思考的。”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中直观性教学也是至关重要,尤其对于音标和新单词的学习和复习,可巧妙的运用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自在拼读单词中的作用,完成48个音素、音音标及其相应字母组合的数字,使学生初步学习发音和拼读。同时结合多媒体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单词图片练习拼读,使学生养成独立拼读的能力,有助学生正确认读和拼写。

(2)寓教于乐——表性性导入。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信奉“学生至上”,“乐中学”“学中玩”“玩中消化”是寓教于乐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好初中生爱表演,想成功又容易满足的心理,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free-talk),演讲(speech)和表演的课(act)作为课堂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表现欲,还能锻炼学生大胆说英语的胆量和勇气,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找到生活中的乐趣,改变原来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相长,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着重培育初中生的合作探讨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技巧是一个神圣而深奥的东西,技巧的神圣之处在于“技”,技指的是技术、技能。技巧的深奥之处在于“巧”,巧指的是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顺利完成英语 课堂教学,更是运用导入使教学达到更好课堂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芬芸,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7.

[2]胡学增、沈勉、郭强.现代教学论理论基础[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70-71.

[3]贾永达,初中英语教学新思维[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12.

猜你喜欢
导入初中英语教学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