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2020-10-27 01:53何彤高级会计师中国农业大学财务处北京100193
商业会计 2020年19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财务信息化

何彤(高级会计师)(中国农业大学财务处北京100193)

一、引言

从1999年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大招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并持续保持在4%以上,相关经费投入机制逐步健全,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但是,不少高等学校由于缺乏管理经验、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管理内部控制失调、信息化建设薄弱等原因,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影响高等学校日常教学、科研和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从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风险意识、信息化建设、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五个方面入手,分析我国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形成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我国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应对措施,以便为防范和降低我国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二、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形成机制

(一)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产生的财务风险

由于大多数高等学校管理者只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对学校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薄,随着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可能产生一些财务管理问题,从而引发财务风险问题。高等学校各部门在制度衔接和监督管理方面互相缺乏牵制,导致会出现违规事件,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不到位。高等学校通过预算编制,形成校内各部门的工作方向和发展目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仅管理者应该广泛参与,而且普通人员也要参与其中。但是,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有的部门上级帮助下级干事情,导致下级没有机会参与预算编制;有的下级缺乏预算意识,虽然参与预算编制,但由于不具备预算知识,所起作用不大;有的预算单位上报预算夸大实际需求,用钱不讲效益,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预算编制只注重短期行为,对学校长远规划重视程度不够,预算执行力度不强,绩效考核效果不明显,使得高等学校陷入资金紧缺的困境,影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和持续发展。

(二)高等学校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高等学校管理不以营利为目的,日常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满足学校的发展,是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实际上,有些高等学校领导长期受计划经济办学模式影响,不重视成本管理,缺乏财务风险意识;有的高等学校负责人,不顾学校经济实力,好大喜功,利用学校的品牌效应,超前消费,增加学校债务;还有的高等学校财务部门负责人都是知名学者,注重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而没有设置总会计师岗位配合学校发展,疏于财务风险控制。虽然高等学校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有很多年,但相关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薄弱

我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见下页图1):从计算机系统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记账(第一阶段),到财务信息局域网建设,实现财务数据高等学校内部共享(第二阶段),再到以互联网为基础成为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的一部分,与内外部数据信息共享(第三阶段)。提升财务数据信息价值,可为高等学校领导提供决策支撑。目前,大部分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还处在第二建设阶段,由于各部门没有考虑高等学校的整体发展,信息化建设出现盲目化现象。不少高等学校没有实现校内信息化建设“一盘棋”,财务管理部门只依据自身需求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系统,很难实现与校内人事、科研、教学、国有资产、后勤等其他管理部门数据的实时共享。并且,随着高等学校经济业务日趋复杂,除了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数据的交换,各高等学校之间及其与教育部、财政部等管理部门之间也存在数据的信息共享。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构建以财务信息为基础并结合高等学校内外部信息交流共享的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将可为高等学校管理者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降低高等学校财务风险。

图1 我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过程

(四)高等学校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

高等学校投资不同于企业投资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的,其主要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教育、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科研环境、提升办学质量。高等学校投资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即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对外投资主要是校办企业投资,高等学校是校办企业的主要投资者,对其经营状况负责。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存在高等学校对校办企业监督薄弱、财务制度不健全、审计监督不到位现象。校办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弱,其经营状况会对高等学校的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导致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高等学校对内投资主要是对学校内部教学科研活动所需资产的投入。高等学校通过增加教学楼、实验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业务费的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有的高等学校存在重复建设和修缮大型基础设施、重复购置和闲置固定资产的现象,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没有达到合理、优化配置,管理使用效率低,抑制了学校正常的发展。

(五)高等学校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

高等学校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学费、住宿费等收入。国家财政拨款基本上用于学校人员工资支出,结余比较少。每年8月底或9月初新学期开学时,高等学校学费、住宿费的收入需要每月上缴财政专户,而学费、住宿费的返还收入至少需要延后三个月,这种情况明显影响高等学校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财[1996]101号)中规定,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统筹用于办学支出。并且,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等专项拨款,只能专款专用,禁止挪为他用。高等学校资金除维持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外所剩无几,满足不了基本建设资金的需求。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只能依靠银行贷款建设发展,然而每年高额的贷款本金和利息支出大幅增加高等学校财务负担,易产生财务风险。

三、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高等学校财务预算管理

高等学校预算编制的原则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高等学校进行预算编制时,既要考虑学校发展,也要衡量经济承受能力,预算编制和调整应该科学合理、减少随意性。在预算编制基础上积极推行零基预算,不考虑以前年度的预算安排影响,在每年年初高等学校各项预算支出均以零为起点,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按照成本-效益原则逐项审核年度内各项费用支出内容和标准。零基预算需要制定定员定额指标,如对于人员支出,一般按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标准编制;对于公共支出,根据具体部门以前年度支出情况的基本信息,深入测算,统一各部门的核算标准,排除无关因素。只有获得准确的零基预算信息,才能公开、高效、透明地保障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高等学校的财务主管部门、审计部门和相关管理单位负责预算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建立预算跟踪、分析、评价制度,制定预算管理的激励制度。对于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执行的部门给予奖励,对于违反财经纪律、不执行预算管理的部门应进行批评和处罚。

(二)建立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高等学校财务预警分析指标是建立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的相关量化指标。高等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应通过不断深入分析,量化财务预警分析指标,评价反映学校现实的财务状况,及时提示存在的财务问题,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及连带责任风险进行预警预报。财务人员基于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分析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和财务运作的隐藏问题,及时化解财务风险;也可以通过风险预警分析,把复杂的财务数据变成通俗易懂的数据分析,反映高等学校真实的财务状况。学校的主管领导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能够及时了解学校潜在的财务风险,做好预测分析,防止财务风险识别滞后产生财务危机,保证学校健康合理的发展。

(三)基于大数据提升财务信息化建设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和良好机遇。大数据具有数据信息数量大、内容多样、价值密度高、变化速度快等特征,根据这些特征,高等学校应该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财务信息化网络平台,一方面可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方便高等学校财务事务的办理。高等学校通过校园网建立财务一体化服务平台(见下页图2),整合各部门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标准,使财务、人事、科研、教学、国有资产等多个管理部门形成既保持独立性又有相互关联的信息链。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在一个服务平台上实现共享,能随时查询、提取原始数据和变动信息,提高高等学校内部数据交换的准确性、可比性和时效性。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使高等学校的大部分日常业务、申请和审批流程通过互联网完成,各个流程具有制度规定和监督。大数据分析可有效梳理数据与数据之间、数据与业务之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扩大数据的涵盖范围。高等学校应该根据数据原始特性,将来源不同、结构不同的数据组合在一起,然后按照数据挖掘技术等手段找出自己需要的数据信息,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使其潜在价值发挥作用,为高等学校管理者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高等学校提升财务信息化建设之后,管理者不再是“拍着脑门”决策,而是根据财务信息化网络平台提供的数据信息,结合高等学校的整体规划进行决策,从而可降低盲目决策导致的财务风险。

(四)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高等学校的领导在决策前应该充分考虑影响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投资决策应该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高等学校投资应该符合长期发展需要和整体战略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有规划地选择项目进行投资。高等学校对投资项目可按照图3所示流程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于金额较小的投资项目,可以根据高等学校校内预算安排执行。对于一些金额较大的投资项目,需要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防止因资金不足而影响项目进度或者因投资过度而导致闲置浪费。针对高等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预算情况,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明确资金用途,建立专项资金的备查账。高等学校也可以通过投资报酬率、内含报酬率等财务指标,科学地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尽量利用最少的投资成本和最低的财务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高等学校的财务人员,应从重核算轻管理,转变为重管理层面,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决策。高等学校应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促使财务人员学习和掌握管理理论与方法,通过提升其自身知识和专业水平进而提高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五)加强贷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目前,高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用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项目上。高等学校应对大额贷款严格审批,做到专款专用,形成对贷款资金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的机制。不一样的负债规模会形成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结构。高等学校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应避免筹资风险,负债比率及负债金额应与高等学校的实有资金结构情况相适应。针对银行贷款,应考虑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安排好不同时期的银行信贷资金比例,合理分摊各个时期的财务费用。高等学校应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在学校安排收支预算时,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并入学校预算安排,确保归还本金和利息的资金来源。防止还款过度集中,造成高等学校的财务负担。财务人员应及时向高等学校领导反映、分析贷款规模和风险状况,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加强财务费用的管理和监控,及时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图2 高等学校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

图3 高等学校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流程建议

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财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揭示我国高等学校在财务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对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应对措施,为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分析对于高等学校适应现代化办学体制的改革,促进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建立,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财务信息化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