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创建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2020-10-27 05:44许亚桃冯静吴立宝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问题对策

许亚桃 冯静 吴立宝

摘要:随着全国各个地区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中小学文明校园的创建与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内容。依据对某市某区116所学校的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归纳文明校园创建与动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明校园  调查研究  问题对策

2004年,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和公安部提出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2015年,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创建的积极性,把学校建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随着全国各个地区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中小学文明校园的创建与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文明校园创建的现状,总结先进经验,进一步诊脉制约文明校园建设的桎梏,寻求破解新时代文明校园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基于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标准和测评细则,围绕六个维度开展调查研究。以全面了解文明校园创建与管理出现的问题和成因,寻找相应对策。

一、文明校园创建存在的问题

1.不同校长对文明校园创建认识迥异

通过调查某区各中小学校长关于文明校园创建与管理的见解发现,多数校长对“什么是文明校园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并不能达成比较统一的结论。这说明在校长心中维持学校生存发展的条件是不同的。有的校长更看重升学率与外界评价,所以认为学生成绩是最重要的;有的校长着眼于学校的日常管理与未来发展,所以认为学校领导班子与学校管理制度更重要;有的校长认为日常教学更重要,所以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的校长认为学校环境与硬件设施配置重要,所以选择学校物质基础。

学校文明校园创建体现在学校日常的管理、教学中,不同的学校对于制度、物质、教师、生源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需求。而文明校园的要求与学校的现实需求并不完全相同。校长应跳出学校建设,以辩证的视角思考学校文明校园创建的策略。

2.文明校园创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不少校长认为,文明校园创建中最大的困难是学校经济实力与物质基础。学校升学率与家长压力、不明白学校文明校园的内涵、学校活动流于形式等困难占比相同。可见,学校文明校园创建现实状况与理想之间存在差距。就结果而言,目前学校文明校园创建遇到的阻碍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学校缺少专项资金;二是文明校园与学校升学的冲突;三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冲突。对学校文明建设影响最大的冲突是学校管理者在文明校园主观认识上的冲突。

3.文明校园创建存在自视盲区

多数校长把学校领导班子、学校管理制度看作文明校园建设的最重要因素,反映出校长对管理层自身的问题缺乏清晰认识。学校文明校园建设真正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政策与管理问题。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最终实现,制定校园文化的发展战略,必须对文化发展的方向、主体、方式与动力等问题加以深刻认识并予以顶层设计。因此,文明校园内涵的明确与管理的改革是现阶段学校文明校园创建与管理的重要问题。

4.文明校园创建与当地文化契合度有待加强

文明校园建设、管理与悠久的地域文化和学校历史相结合,能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精彩和意蕴。比如某市某区分为A、B、C三大重要区域,每一个区域自有其深厚的地域文化。A地区的大沽口炮台文化、“沿海都市型”渔农业文化,B地区的石油文化,C地区的“盐城文化”“飞镲文化”“航母文化”等都有值得深入挖掘的价值,同时与新时代教育的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完美契合。但在已有文明校园建设中还缺少类似的主题内容,对这些地域文化的挖掘力度也尚有欠缺。学校要注重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1],传承地域特色文化。

二、文明校园创建存在问题的成因

1.理解存在偏差

文明校园创建与管理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可以提升广大师生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2]。学校文明校园创建与学校管理者息息相关,校长的理解能够为文明校园创建提供优质的文化导向[3]。但访谈中发现,一些校长并没有深入理解“文明校园”的内涵,甚至对文明校园创建和管理的各项指标存在疑惑。这导致学校领导层未能形成正确认知,不能明确文明校园创建理念,并进行合理分工,亦不能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充分地与学校现有建设相融合。校长或领导层以主观认知和经验去阐释文明校园创建与管理的内涵,导致不同学校关于文明校园创建与管理的立场不同,认识迥异。

2.缺乏弹性管控

在相关文明校园测评细则的基础上,各地区或学校纷纷制定“文明校园评价细则”,建立评价标準体系。调研中发现,某区各中小学须定期向上级部门提交相关活动材料,并不定时接受其监督与检查。一些校长反映,标准条目多,包含领域广,且要求所提交的材料形式多样,这导致学校工作量较大且费时,有些领域不能严格按照要求实施,流于形式,部分学校并不能满足测评细则的全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仍以读、默、背等形式进课堂,远远不能提升到“身心健全、有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的高度[4]和内化于心的境界。硬性的标准要求和缺乏弹性的管控体系,使教学之外的事务性工作愈加繁琐,占用教师和学生较多时间。这导致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与学校课时安排相冲突。

3.忽视校本特色

文明校园创建与管理需要突出校本特色。例如,部分学校立足办学理念,将文明校园创建与管理融于学校办学理念、校训等,拓宽办学理念的内涵,以丰富的理念指导建设工作,创建文明校园。但研究中发现,一些学校一味贯彻标准要求,意图实现所有条目要求,缺少必要的分析思考,忽视挖掘校本特色,导致文明校园创建过程中重点问题不突出。不同校长的迥异认知也使学校领导对于文明校园建设的最大影响因素的观点并未达到统一,其中学校管理制度认同度最高(24%),其次是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团队建设(18%)。过于分散的认知和“齐头并进”地实施要求,导致学校文明校园创建与管理工作缺少特色优势。

4.对外合作不足

文明校园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是枝附叶连的关系。中小学生是一方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践行文明的先锋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创建文明校园的有机结合,能够深入挖掘并充分展示区域特色,更快、更强地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调研显示,家长和社区在文明校园创建中的参与度有限,家长、社区与学校协同共建的形式还须创新探索。学校以“万人大清扫”等活动的形式增加社区、家长和学生相处的时间,但并未就地区地理特征、产业经济等深入挖掘本地区的特色发展优势。在学生层面,学生并不了解本地区特色产业的具体情况,学校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与产业进行有机结合。

三、文明校园创建与管理的对策

1.取长补短,明正确认知

首先,着重内涵解读,明确建设理念。校领导层应向内挖掘,寻找文明校园创建的根本问题与根本动力。学校领导者应反躬自问: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明校园?有的校长认为文明校园就是“说文明话、行文明举、做文明人”;而有的校长将其解释为“继承文明、发挥文明、弘扬文明”。大多数校长并未从“文明”视角研精殚思,只是一味地对标。也有校长对文明校园创建提出疑问:“文明是可以量化的吗?”“达到测评细则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就实现文明了吗?”这些校长一致认为活动才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方式,学校的活动阵地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

其次,开展专项培训,实行科学决策。有效的培训既能够完善领导层对文明校园内涵的理解,为文明校园建设提供科学的理念,启发学校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建议教体委相关部门举行文明校园建设专家会议,选择成效突出的学校开展文明校园建设经验交流会、经验推介会等,向广大中小学提供先进的建设理念,统一校长的认识,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设经验。

2.以优补劣,育全面人才

首先,转化家长思想。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将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传送给家长,用实际案例让家长明白,优秀的学生不只学习成绩好,素质也高。其次,转化教师思想。鼓励师生自主开发班级微课程,催生班本课程新形态[1]。设置实验课堂,让教师自觉认识融入学科文明特色的课堂与普通课堂的差异,对比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对学科背后文化的认识。再次,转化管理思路。学校周围环境是学校不可控的,但也不能用围墙隔开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而应该打开校门,走出去迎进来。最后,转化环境建设思路。学校缺乏校园环境建设专项资金,可以以活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建设,如学生自主创作文明墙,动手栽花等,以文明人促文明环境、彰显文明教育的意义。

3.以内养外,展本校优势

首先,彰显地区特色文化,创设独特地域价值。各区域有自身的地域优势与地域特色,中小学校要继承地区文化特色,开创属于该区学校文明校园创建特色优势。其次,把握学校发展阶段,保持老校优势,展现年轻学校活力。学校发展存在阶段性划分,校龄短的学校有年轻的领导班子与教师队伍,学校建设更有活力。校龄较长的学校,有一定的建校经验和稳定的领导班子、教师队伍,但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学校改革机会,运用学校浓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学校传统优势,以学校环境、学校氛围和学校传统熏染校中人,实现文化育人。再次,注重学生内在成长,完善学校育人体系。学校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此外,还要传承学校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某中学致力于传承雷锋精神,学校有面向社区的雷锋展示馆、雷锋志愿服务,并围绕雷锋精神开发校本课程,使雷锋精神深入骨髓,内化于心。

4.顶层设计,筑建设根基

首先,时时内观自省,确保创建目标。各学校要开展深度调研,充分了解学校历史传统、学风教风、建设现状,挖掘学校隐藏资源;知晓学校教师队伍特征、学生兴趣爱好、社会现实需求,确定学校文明校园创建的方向与路线。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时时内观自省,以科学的眼光审视自己,及时修正决策,完善文明校园建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成果。其次,注重辐射带动作用,保障同心共进。以捆绑帮扶方式,推进学校之间结对互助,实现共同进步。城乡各学校可创建各种沟通渠道,比如利用微信、网络平台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学校之间互相派遣管理层干部实地考察优质学校创建与管理措施,并适时召开先进经验交流会,提供文明校园创建交流平台。学校在办学设施、教师队伍、文化建设等方面要实现共建共享,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最大限度地形成资源共享的集团优势[5]。再次,不斷推进课堂改革,筑牢建设根柢。学校应建构探索理念先行、课题带动、学习借鉴、校本探索四个路径[5],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校园主阵地、课堂主渠道、教师主力军作用[6]。教师要转变观念,合作创新,在现有课堂教学模式下,创建符合学生发展的“变式”,逐步建立起适合自身风格的文明校园建设理论与操作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立宝,张永健,杨蕊.建设五位一体的学校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5-21(008).

[2] 祁洋波.关于高校文明校园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12).

[3] 吴立宝,冯静,王光明.我国学校文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9(24).

[4] 康岫岩,吴立宝.生命高素养教育的内涵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5(04).

[5] 代俊华,吴立宝.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新思考[J].教书育人,2019(19).

[6] 周利波.增强中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6).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问题对策
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测量船质量管理QC小组探索与实践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