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

2020-10-29 02:16朱丹红
速读·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运用方法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

朱丹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初中科学化教学也越发关注,既要注重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也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做引导,从而突出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科学教育课程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思维、情感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开展初中科学教育中,应当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化的教学体验融入到初中科学教育中来,突出科学教育的功能性与实用性,进而增强学生课堂活力,让教学变得简单易懂,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教育的日的,因此这里就针时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做研究,并提出生活化体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运用方法

在教育中,兴趣是触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因子,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已经在教育领域获得良好效果,在初中科学教育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就是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科学内容,学会科学知识,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兴趣,将学生的好奇天性跟探索精神激发出来,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当前的教育很容易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在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上都比较保守,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在初中科学教育中,很多知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不注重科学化育人,常常给学生带来枯燥的教育体验效果,同时过分注重学科知识,也让教师以分论人,不少学生得不到有效重视。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采取科.学化的教育手段,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采取生活化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元素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一、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更有利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锻炼

生活化的教育源于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不管是对于学生的理解还是认知,甚至是兴趣,生活化的教学无疑是最有效的,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知识,并从对科学的理解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深入的去探索科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科学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科学、创新、探索的能力,在教育中将充分尊重科学规律,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思考与探索,同时做好对科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化素养,并在不断强化教育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更好的完成科学教育,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生活化的科学教育不同与课堂教学,它有效拉近了学生与科学教育的距离,通过实际生活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化素养。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有几个优点:首先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其次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最后是有利于对学生情感思维的拓展,在生活中将参与小组性的台作探究与总结,这些都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对学生的交际能力、思维创新能力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策略研究

1.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就当前教育来看,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育场景,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实际教育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对教学的目标研究,确定教学的核心内容,并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做研究,从而创设出生动形象的具体情景。情境的创设要取材于常见的生活化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共鸣,同时情境的融入能够帮住学生思考与理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机能的共同發展。就目前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考意识和研究意识上还不算成熟,对于现实生活中很多典型的科学现象还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对知识的利用还不够成熟,虽然对于一些特殊情境充满了好奇,但是也仅仅是好奇,很少会深入研究。因此在创设情境教育时,教师可以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中常见的、有趣的现象或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中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探究,并思考问题,总结问题,从而对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学科能力。

就比如说在浙教版《水的浮力》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于水的浮力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性的了解,就可以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很多时候学生会思考,不少物体能够在水面上漂浮,如常见的泡沫、船、树叶等,可以轻松漂浮在水中不下沉,而对于一些金属、石头被扔进水中,不一会儿就下沉了,很多学生都知道是常识,但很少有初中生知道这种现象背后的原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质可以在水面漂浮,有的却不可以?是什么神秘的力量使这些物体向上漂浮?让学生小组性合作探究,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拿出事先准备的实验教材,一盆清水、一块铁球、还有一个塑料的文具盒,分别将其放入水中看其变化,并让学生观察并做总结,进而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并逐步揭示答案,学生也将在探究性学习中收获成就感,提高教学的效果。

2.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

在初中科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重点,但是除了在课堂中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学生在生活中挖掘科学的元素,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在生活中更好的取材科学知识,从而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科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科学的教育也应该融入生活,在课下布置相关科学探究作业,以生活为教学的背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对难以理解的科学现象进行观察,总结,从而建立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并让学生对于科学学利有一个系统性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空间,同时对学生思维、情感各方面进行培养。

就比如说,在浙教版《常见的植物》一课教学中,光靠教师在课堂引导教学是远远不够,很多知识虽然已经有了详细的科学数据,但是纯阅读枯燥乏味,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缺乏深度性,单纯靠多媒体进行视频、图片教学也难以满足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于是可以在开课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调查作业。如让学生事先去观察生活中的植被花草树木,观察它们的叶子、花瓣等生长特性,同时树叶为何会发黄、为何会掉落、花粉在花中起到的作用等进行提问,让学生在课后生活中思考这些问题,并在课下对植物做详细的观察、并记录总结过程。写成一篇报道。通过这种课下布置生活化的科学作业,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深化刘科学的探究精神,同时也更有力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并培养学生的实能力与探索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化发展。

3.强化合作学习,生活中探究科学知识

生活化教学强调采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毕竟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对生活实例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动脑思考科学知识,然后进行分析与总结,能得到更加科学的定论;同时,能借助科学问题让所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科学问题,将使科.学答案更加合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例如,在“能量的相互转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合理分组,保证小组成员互补,让他们对能量相互转化的知识进行共同探究。在完成分组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能量转化的现象,如锯木头时锯条发热,气体膨胀使温度降低以及小型水电站的运行等,并进行综合讨论,分析具体情境中能量的存在形式,促使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进行分析,掌握科学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习科学知识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完理论知识后,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尝试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其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电路探秘》一章的时候,对于“电流、电功、电功率”等名词的概念,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重点的讲解,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的家用电器进行观察,了解电流、电功和电功率等分别是由什么字母代替,通常的用电水平是怎么樣的,一般家庭用电的状况是什么样的,最后写成调查报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调查报告的时候,充分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测量工具,将观察到的现象升华总结成为理论性的结论,从而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在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科学课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体现初中科学课堂综合性的特点,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将初中科学的教学内容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元康.融入生活品位初中科学教学的魅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80.

[2]富强.生活化思维发展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J].名师在线,2020(11):18-19.

[3]吴建军.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74-175.

[4]郑振祥.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01):132-133+156.

猜你喜欢
运用方法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
微课不微
小图标,大用途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