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双语教学模式构建

2020-10-29 10:54罗竞春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

罗竞春

摘  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新的时代,思政课更为重要。板底小学在建构主义理论以及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巧妙地将生活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民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学校,构建生活化双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双语教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奠基工程。新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源学生生活实际。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都需要学生了解并遵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让学生充分了解何为“德”,何为“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融入实际的案例帮助学生分析理论化的知识,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汉语表达能力不强,在课程活动园中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请与同学分享”、“说说你的理由”等内容不会讲、不敢讲、不好意思交流,无学习兴趣,教育质量低下。因此,要全面提高民族地区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要大胆探索生活化教学中双语模式构建的对策。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双语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意义

基于教育改革和民族教育的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真实的案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层面的道德与法治内容。例如,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问题,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探索和分析,让当今时代小学生也能深刻感知一些缺乏道德的人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让学生懂得在献爱心的过程中,也要善于保护自己。

其次,生活化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促进民族地区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根据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将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意义重大。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双语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民族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之一:一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程,另一方面是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教学不能仅仅建立在理论化的层面。唯有通过现实的案例,将案例与理论有机整合起来,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双语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将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知识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把握道德与法治的真谛,促使其全面健康发展,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对未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影响深远。何为生活即教育呢?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二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而独自存在;三是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们根据己有的学习经验和水平,通过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构建对客观事实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实际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的理论依据。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

1、结合教学内容,精选生活素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开展生活实践,提高综合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趣味性的原则,积极开展一些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格外青睐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这种将理论知识践行于生活的方式,,给学生讲解了理论化的知识,让学生对规划时间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然后,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需要,规划即将到来的周末生活。要求学生做好规划之后,严格执行规划,并在下次课到来之前,将自己的规划与执行情况上交给老师。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起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以及执行力。

3、开展双语教学,提升教育质量

以人教版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冊为例,全书90页中,活动园篇幅有50多页,比重较大,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语言交流,如第2页活动园中要求学生针对“课余生活谁选择”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第8页活动园中“安排课余生活、你有哪些做法?请与同学分享”;第17页活动园中班会课上要学生围绕“沟通交流与我们的同学关系”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第29页活动园中“你赞成哪种观点?说说自己的理由”等等,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语言表达困难,交流发言不敢兴趣,厌学甚至辍学。只有推行“双语教学”,运用双语教学模式,让学生用最熟悉的民族语言代替汉语进行交流。

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学校,双语教学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需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双语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思思.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策略探究 [J].教学天地.2018(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新媒体下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宣传方法的创新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