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2020-10-30 22:06李洪浪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9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李洪浪

摘 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心愿。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构建高效课堂的任务日益紧迫,而且科学的教育理念越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都是影响课堂师生互动,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围绕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数学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但是高效课堂的构建却并不容易,主要是抽象性和逻辑思维明显的概念和公式定理的学习,从直观上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有效理解和灵活运用方面也是困难重重。这种难度和压力,随着学段的提升,就会日益明显和加剧。基于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

一、引入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主要是直观、感性的,形象、生动和具体是主要特点,还要能够和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在丰富的感性认知基础上实现兴趣的激发,也为理性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学学科的概念和公式定理虽然抽象和概括,但是本质是对生活现象的反映,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生活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而实现学习潜力的充分挖掘。

比如在长方体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者现场观察,进行生活列子的补充和丰富,同时引导他们思考这样形状运用的好处,以及人们制作这些物品时,需要了解的知识和注意的问题,如何进行包装纸的选择,如何制定统一的模板,使商品能够批量生产等。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被调动起来,感性认知也丰富起来,从而激发从数学角度进行知识探究的兴趣,为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奠定情感基础。

二、进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参与效率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认知差异和方法差异。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一方面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自觉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集思广益的效果,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发散和创新,进而实现对理论的有效学习和深入理解。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被忽略,导致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来提高应试能力,而且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提升,从而使整个数学学习陷入恶性循环。基于此,教师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探究,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轻松和高效。

比如在长方体体积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公示定理的推导过程,通过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方式,近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挖掘学习潜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逐步理顺公式推导中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变化,先明确体积的概念,然后结合长方体的特征,寻找突破点。然后,教师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名成员进行演示,其他学生通过聆听和分析,无形之中就进行了又一次的理解认知过程。当然,学生的演示可能存在各种误差或者不合理之处,学生们进行补充和提问,使道理越辩越明。通过亲身的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学生的理解就会越深刻,记忆力也就会越持久,进而实现良好的综合运用效果。

三、提供科学启发,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会面临很多的数学问题和困惑,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启发,才能不断突破思维认知局限,扩大数学的认知视野,提高综合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不是忽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是要二者相辅相成。教师要充分发挥好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身份,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启发,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圆的知识学习活动中,圆周率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在以前的学习活动中根本没有接触和了解过这一概念。因此,在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他们很难自主解决这个困境。基于此,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指导,可以通过一系列直径和周长的关系图展示,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某些固定不变的数值关系,进而成功找出这个关键因素,并明确其意义和价值,从而顺利解决数学问题。另外,在小学高段的数学探究中,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也越发密切,考验着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灵活运用能力,教师也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探究表现,给予一定的科学启发,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从而顺利解决数学问题。

四、合理布置作业,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只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而是要把课内和课外有效衔接起来,把课本和生活有效衔接起来,才能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布置学生的作业任务,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比如在单元学习之后,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整理和错题回顾总结,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有效理解和运用能力,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不仅能提高具体的解题能力,也为新理论的学习奠定足够的知识储备。还有,要进行生活化作业的布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以长方体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长方体手工物品的制作,也可以观察家居中长方体物品的具体应用,然后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等相关数学问题,进一步提升数学生活化意识,全面提升学科素养。另外,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作业要求,实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逐步改善学习过程中的劣势点,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比如在长方体知识的学习中,有的学生计算出错频率高,教师可以强化他们的计算能力培养,有的学生对概念理解依旧不清晰,教师可以让他进行公式的再次推导演练。总之,教师要科学布置作业,实现和课堂教学的有效互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以有效提問促进数学教学的情感体验[J].韩海亚.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4)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