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雾化吸入氧疗与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0-10-31 02:48林炜王化强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黏稠度血气颅脑

林炜,王化强

(许昌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河南 许昌 461000)

重症颅脑损伤为神经外科的常见急、危症,包括脑外伤、脑出血等,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反射减弱等,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呼吸受阻,加重脑组织低氧,增加致残率、致死率[1]。研究指出,气管切开可有效改善机体低氧状态,在重症颅脑损伤救治中应用广泛[2]。气道湿化作为气管切开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改善痰液黏度和维持呼吸道通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近年来,持续加温湿化氧疗逐渐应用于气管切开湿化管理中,有助于改善气道湿化效果。本研究比较持续雾化吸入氧疗与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9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将接受持续雾化吸入氧疗的2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女11例,男18例;年龄27~60岁,平均(41.83±7.41)岁;脑外伤16例,脑出血10例,脑肿瘤3例;体质量48~83 kg,平均(65.19±8.59)kg;合并高血压5例,高脂血症6例,冠心病4例。观察组:女10例,男20例;年龄29~60岁,平均(42.64±6.81)岁;脑外伤18例,脑出血8例,脑肿瘤4例;体质量47~81 kg,平均(64.37±8.31)kg;合并高血压4例,高脂血症3例,冠心病6例。两组性别、年龄、重症颅脑损伤类型、体质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②需行气管切开;③既往无气管切开、胸部手术史;④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者;②近3周内有感染性疾病史者;③精神系统疾病患者;④合并糖尿病、乙型病毒性肝炎、脓毒症、严重心脏疾病者;⑤恶性肿瘤患者。

1.3 氧疗方法

1.3.1对照组 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接受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采用持续雾化吸入氧疗:雾化剂为4.5 g·L-1的氯化钠溶液,采用输液器连接气管切开专用雾化器药杯,雾化器一端连接吸氧装置雾化接口,另一端连接进气口,气切面罩连接氧流量表,维持雾化器药杯内液体为5~8 mL,设置氧流量为3~5 L·min-1。氧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痰液黏稠度,适当调节氧流量。

1.3.2观察组 对症支持治疗方式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以加温加湿器为中心,一端通过呼吸管道与文丘里吸氧面罩连接,另一端通过呼吸管道与氧流量表连接,进行持续加温湿化氧疗。通过调节文丘里孔的大小调整氧气浓度,以此控制产生气体的流量。产生的气流通过加温湿化器,保证吸入气体达到36 ℃的饱和湿度,取适量无菌蒸馏水加入加温加湿器液罐内,将氧流量设置为3~5 L·min-1。

1.4 观察指标

1.4.1血气分析指标 采用南京普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PL2000Plus血气生化分析仪测定气管切开后3、24、48 h血气分析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

1.4.2痰液黏稠度 气管切开后3、24、48 h痰液黏稠度,评定标准如下。Ⅰ度:痰液呈白色泡沫样或稀液如米汤,能轻易咳出,吸痰后玻璃接管内无痰液滞留。Ⅱ度:痰液较黏稠,需用力才能咳出,吸痰后玻璃接管内壁有痰液少量滞留,采用清水能轻易冲洗干净。Ⅲ度:痰液非常黏稠,部分呈黄色,难以咳出,吸痰时吸痰管因负压过大而塌陷,吸痰后玻璃接管内壁有痰液大量滞留,采用清水难以冲洗干净。

1.4.3并发症 气管切开至康复出院期间的并发症,包括痰痂形成、刺激性咳痰、气管黏膜损伤、肺部感染。

2 结果

2.1 血气分析指标气管切开后3 h,两组Sa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后24、48 h,两组SaO2、PaO2均高于气管切开后3 h,观察组SaO2、PaO2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气管切开后不同时间点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2.2 气管切开后痰液黏稠度气管切开后3 h,两组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后24、48 h,观察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气管切开后痰液黏稠度比较[n(%)]

2.3 并发症对照组发生痰痂形成3例,刺激性咳痰2例,气管黏膜损伤4例,肺部感染3例;观察组发生痰痂形成1例,刺激性咳痰1例,气管黏膜损伤1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3/30)]较对照组[31.03%(12/29)]低(P<0.05)。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可引起全身多系统功能紊乱、降低,尤其是对呼吸系统的损伤,对预后有严重影响。气管切开可及时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障碍,纠正脑低氧,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4]。

虽然气管切开的效果良好,但会损坏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使气道直接与外界相通,且黏膜为高分泌状态,分泌物黏稠,此类因素均易引发肺部感染[5]。有研究发现,气道湿化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6]。持续雾化吸入氧疗为目前常用的方法,虽然能确保滴注速度的平稳性和湿化液输入的准确性,能达到持续、均匀湿化的效果,但其湿化温度不稳定,整体湿化效果不理想。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常规湿化方法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利用加温加湿器控制温度,控制患者吸入气体的温度为35~37 ℃,能有效避免温度不稳定对呼吸道产生的刺激,同时能起到提高痰液流动性、增强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的作用,促进分泌物排出,从而进一步改善呼吸道的通畅性[7-8]。本研究发现,气管切开后24、48 h,观察组SaO2、PaO2高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表明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能改善患者的低氧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温度过高可增加呼吸做功,甚至损伤气道黏膜。温度过低则达不到加温湿化的效果。加温加湿器液罐只能加无菌蒸馏水,避免了盐水等析出沉淀物影响湿化效果。

综上可知,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能改善血气指标,降低痰液黏稠度,有效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

猜你喜欢
黏稠度血气颅脑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睡前喝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小学品德学科长课程的路径设计
血液黏稠患者忌食花生红衣
黑珍珠
什么是血液黏稠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