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官话“该说不说”的立场表达及其传信研究

2020-11-02 05:50池昌海
华夏文化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情态先行语义

池昌海 吴 鹏

【内容提要】东北官话“该说不说”作为标示言者主观立场的话语标记具备特殊的认识和语用功能,可引导评价、认识和情感等不同类型立场表达。在语篇衔接方面,“该说不说”具备开启话题、切换话题、找回话题和总结话题等功能。“该说不说”后续句一般处于让转、因果或递进关系的焦点位置,语境吸收致使其获得了强调功能。“该说不说”是经无条件让步小句省略紧缩来的。正反形式激活全称量表达演变出的情态义以及言者剥离话语责任者身份的策略,为后续句蕴含较高确信度提供了语义理据和语用动因。

一、引言

东北官话中存在一个与普通话同形异义的“该说不说”。例如①本文语料来源于新浪微博,一般是口语性质的表达,个别用例自拟。语料均已经过发音人检验,检验范围:a.吉沈片:蛟宁小片(吉林)、通溪小片(通化、海城);b.哈阜片:肇扶小片(哈尔滨)、长锦小片(长春、磐石、榆树、锦州、葫芦岛);c.黑松片:佳富小片(牡丹江)、嫩克小片(大庆、绥化、齐齐哈尔)。使用具有一致性。:

(1)……守秘之心过强则变成腼腆,自尊心太弱就变成卑屈。这就演变为该说不说,该起而行动却一无动静……(《实用口才》柳文)

(2)老李家的儿媳妇长得不咋地还有点儿好吃懒做。该说不说的,对老人还挺孝心。

例(1)的普通话“该说不说”表示“应该说却不说”,内部为转折关系,语义透明度高,韵律上允许停顿或延宕实现为“该说/不说”,作为“演变为”的宾语主要表达命题意义。例(2)东北官话“该说不说”有插入语性质,呈现出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该说不说”无法以转折关系解读,且必现后续句。言者使用“该说不说”强调后续句命题时,还蕴含了较高的确信度(credibility),即肯定命题内容存在,信息不可否认。

鉴于东北官话“该说不说”的特殊性,东北方言词典或专著未见收录,本文拟对其性质进行界定,详细描写其话语特征,并对其强调功能、较高确信度来源及实现机制等问题进行探究。除特殊说明外,下文“该说不说”均指东北官话的用法。

二、“该说不说”的性质及话语特征

(一)标示言者主观立场的话语标记

“该说不说”广泛见于口语中,具备一般话语标记的典型特征。在句法上,“该说不说”不参与相邻成分句法构造,离析(3b、c)或删除(3d)均不影响句意完整。

(3)a.阜新街头这东西该说不说有点儿碍事!

b.该说不说,阜新街头这东西有点儿碍事!

c.阜新街头这东西有点儿碍事!该说不说。

d.阜新街头这东西有点儿碍事!

在语义上,“该说不说”中“说”的言说义一定程度已经虚化,无法替换为其他言说动词。后续句(后文也称“S”)虽可理解为所说内容,但已非引语性质,往往表达言者的个人感觉、态度、认识、判断或评价,具有立场表达(stance-taking)性质①Biber,D.& Finegan,E.:Styles of stance in English:Lexical and grammatical marking of evidentiality and effect,Text,1989(09):93-124.。因此,鉴于“该说不说”具备一定的人际功能,重在编码情态的程序义,后续句常为确信性的立场表达,本文将其定性为“标示言者主观立场的话语标记”。

(二)“该说不说”引导的立场类型

经过对172条语料的标注统计,“该说不说”一般有[该说不说+后续句]和[先行句+该说不说+后续句]两种分布位置②收集的语料中仅有1例为“该说不说”后置:“洗得挺干净的,该说不说”。我们认为,这是临时言语追补现象,不具一般代表性。,先行句既可以显化,也可隐退。“该说不说+S”表达的主观立场有评价、情感、认识三种类型③Du Bois & John,W.:The stance triangle.In Englebretson,R.(Ed.),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Subjectivity,Evaluation,Interac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7:139-182.,所占比依次为评价立场>认识立场>情感立场。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该说不说”的分布及立场类型统计

汉语立场范畴没有独立的语法表现形式④方梅,乐耀:《规约化与立场表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0页。。在三种类型立场表达中,后续句存在不同的词汇或句法手段辅助言者立场表达。

1.评价立场

评价(evaluation)是最常见的立场表达行为,指立场表达者指向某一客体,并赋予它一些特有性质和价值的过程。①Du Bois & John,W.:The stance triangle.In Englebretson,R.(Ed.),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Subjectivity,Evaluation,Interac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7:142.在夸赞、抱怨或责怪的语境中,“该说不说+S”表达评价立场,后续句通常为形容词谓语句或含形容词构成的动补结构。例如:

(4)被多次安利《轮到你了》,该说不说这个剧很精彩。

(5)建筑大学后勤该说不说的,确实差劲。

(6)长春司机大哥该说不说开车真猛,半个小时就让我从西站到学校了。

例(4)(5)中形容词做谓语通常配合程度副词或评注副词对客体性质进行设定。据王晓辉、池昌海(2014),程度副词可增加评价的量级,是辅助性质形容词量级切分的重要手段。②王晓辉,池昌海:《程度评价构式“X就不用说了”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第2期。当言者认定的情况越是偏离某一基准,主观性则越浓厚。据张谊生(2014[2000]),评注性副词的基本功能在于充当高层谓语进行主观评注。③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修订版),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48页。形容词充当补语也常为表示评价义的情态补语,评注性副词用于对某一情状等级进行设定,如例(6)。

2.认识立场

认识立场(epistemic stance)是指在一个连续统上,言者将其认识进行设定的过程,即从一个认识等级(scale)上设置认识状态。④Du Bois & John,W.:The stance triangle.In Englebretson,R.(Ed.),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Subjectivity,Evaluation,Interac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7:143.“该说不说”引导认识立场表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使用认识动词或情态词。例如:

(7)该说不说,我觉着黑龙江的小姑娘比辽宁的还魔性。

(8)该说不说,看了几个仿妆后,真心觉得还是肖战美,画不出来的美。

(9)该说不说,这个小姐姐必须给她发一个吉林好人卡。

(10)该说不说,乔卫东可能不是一个好男人,但是绝对是一个好爸爸。

(11)自然的力量让人畏惧,感谢所有救援人员的付出。该说不说,要把学游泳早日提上日程。

例(7)(8)中“觉着”“觉得”均可与“认为”互换,意思不变。认识类动词大多经历了虚化,总带有从主观感受角度谈自己立场的含义,可用于表达言者的态度、评价及认识等。⑤方梅:《认证义谓宾动词的虚化——从谓宾动词到语用标记》,《中国语文》,2005年第6期。需要注意,徐晶凝(2012)在谈“我觉得”时认为,说话人的确信度往往不高。⑥徐晶凝:《认识立场标记“我觉得”初探》,《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2期。这与文本的论证并不矛盾。例(7)(8)在表达言者的感官感受的同时,也表达其主观判断,属徐文排除在外的情况。据彭利贞(2007),情态是言者对句子表达的命题的真值或事件实现的现实性状态所表现的主观态度。⑦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41页。“该说不说”关联的情态成分一般是认识情态。例(9)(10)中用“必须”“可能”来设置对事态不同程度的把握。“必须”指的是情理上的必要,这种强[义务]源自言者的深刻认识。“可能”表示对事态的估计。例(11)是言者基于先行句做出的[必然]性推断,带有主观意愿性。

二是后续句为类指句或反问句,一般表示规约的情理知识或言者认定的事实。例如:

(12)该说不说的,拖延症这种东西,染上了就戒不掉。

(13)该说不说,一个人不爱你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错的。

(14)翻一下聊天记录,人家以前怎么说的啊?该说不说,心里都有数吧?

(15)源于叶芝,高于叶芝。而且该说不说,这歌是不是08年在某个音乐网站推荐过?

例(12)(13)后续句包含[光杆名词+指类短语]和[无定标记+名词]类指形式,是对一类事物某种属性的规律性认识①徐盛桓:《指类句研究的认识-语用意蕴》,《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例(14)(15)后续句为反问形式,言者说话时已对某一问题有了确定性认识,用疑问方式曲折表达增加了认识立场的语势。

3.情感立场

情感立场(affective stance)指言者将自己的情感状态进行设定,即在情感等级上设置一个情感位置。②Du Bois & John,W.,The stance triangle.In Englebretson,R.(Ed.),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Subjectivity,Evaluation,Interac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7,pp.144.典型的情感立场表达方式为使用描写心理状态或心理活动的词语。例如:

(16)下周要去看演唱会了,该说不说,还是有点激动……

(17)该说不说的,好像还挺喜欢搭配大蒜的。

例(16)(17)中,后续句“激动”“喜欢”都是典型表达言者情感的词语。有时可以配合使用“有点儿”“挺”等程度副词调节言者情感的强弱。

另外,有的“该说不说+S”可以兼属表达不同立场,如(18)兼表评价立场和情感立场。

(18)该说不说,山东人喝起酒来确实吓人,而且非得让小姑娘也那么喝,我都有心理阴影了。

(三)“该说不说”对话题的处理

“该说不说”作为语篇衔接成分,有开启话题、切换话题、找回话题、总结话题的功能。

1.开启话题

开启话题的“该说不说”有两种分布,一是位于句首[该说不说+话题+述题],二是位于主谓之间形成[话题+该说不说+述题]。二者可互相转化。例如:

(19)上海租金该说不说真高。→该说不说,上海租金真高。

(20)该说不说,这次拔牙的医生手艺真棒。→这次拔牙的医生手艺该说不说真棒。

2.切换话题

切换话题是指“该说不说”的后续句未延续先行句TOP1进行,而是转变为新话题TOP2,但TOP1与TOP2是相关的。例如:

(21)经济法录取六个人,四个本校,三个室友,都是本校。该说不说,这设施还行。热水不花钱,自助吹风机。

(22)其实一点儿都不喜欢家里多个人,但是该说不说,深圳的家政阿姨赚的真不少。

例(21)先行句围绕“经济法录取”展开,而后续句话题发生变化,转为“学校的设施”。同样,例(22)先行句是关于“家里多一个人”的叙述,后续句转变为“深圳家政的工资”。

3.找回话题

找回话题指的是先行句中出现一个话题链TOP1,TOP2,TOP3…TOPn,后续句接续的是除了TOPn以外,之前的任何一个话题。例如:

(23)妈妈说家里老酒鬼好不容易戒酒戒烟,小酒鬼马上就续上了。上班压力大,没时间出去玩,只能在家整点。该说不说韩国烧酒挺上头啊!

(24)我好坏,跟北京的朋友一直聊广东的吃的,馋得她立刻点外卖豉汁凤爪。这种时候身为广东人真的好让人羡慕噢。该说不说广东吃的确实还不错。

例(23)中前项有两个话题分别是TOP1“喝酒”和TOP2“上班压力”,后续句承接了TOP1的话题继续述说。同样,例(24)后续句找回的是前项话题“广东吃的”继续述说。

4.总结话题

总结话题是指先行句围绕着某一话题进行一系列述说,“该说不说”后续句简要总结先行句的情况。据廖秋忠(1986),总结性连接成分可帮助听者掌握言者的说话意图。①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例如:

(25)赵三金刚刚直播嘲讽祁天道及道家粉丝,喊话赵三金必须给道家军唱《铁窗泪》,并且嘲讽一生只认三样东西,铁窗、铁门、铁锁链,该说不说赵三金落井下石有一套。

(26)我师傅要去接大美了,俩人马上就要和好了,两口子吵架很正常,床头吵架床尾和,现在咱们迪嘉又回来了,各游客预言炒作没几天就和好。该说不说游客眼睛雪亮,预言成功。

以上我们界定了“该说不说”的语用性质,并从立场表达类型和话题处理两方面分析了“该说不说+S”的话语特征。无论引导何种立场表达或怎样处理话题,“该说不说”均具有提请听者注意,强调后续命题信息的功能。这是其使用语境及语义模式等因素制约的。

三、“该说不说”的使用语境及语义模式

语境至关重要,一个语法成分的意义塑造决定于其使用语境。②Bybee J.,Perkins R.& Pagliuca W.:The Evolution of Grammar:Tense,Aspect,and Modality in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297.杨才英、赵春利(2014)认为,从话语层面看,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话语关联对话语标记的性质和功能具有一定的制约性。③杨才英,赵春利:《焦点性话语标记的话语关联及其语义类型》,《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第2期。我们首先考察“该说不说”的上下文语境,再讨论其语义模式。

(一)“该说不说”的先行句与后续句

使用“该说不说”进行立场表达必定存在触发背景。“该说不说”引导立场表达通常是受既有的人或物、现实事件等触发产生的,投射到语言上一般表现为有定名词成分或时体标记。例如:

(27)94版射雕英雄传黄药师的扮演者骆应钧,该说不说散打哥属实有牌面。

(28)岗前培训的第一天,该说不说勾起了我大学时期太多的回忆。

(29)瓢泼大雨,所有道路都成了河。该说不说沈阳的排水系统也该好好整改一下了吧!

(30)车停到了原来实习的楼下,该说不说,每天卡着最后一秒到单位的阴影全回来了。

例(27)(28)中触发立场表达的是有定所指“94版射雕英雄传黄药师的扮演者骆应钧”和“岗前培训的第一天”,例(29)(30)则是时体标记“了”表示的已然事件。

关于“该说不说”的后续句,上文已经论述,一般为言者希望强调的评价、认识、情感等表达,这里不再赘述。因此,可以概括地说,言者使用“该说不说”表达主观立场时,往往是受既有的人或物、现实事件的触发,对其进行个人感觉、态度、认识或评价的表达。

(二)“该说不说”的语义模式

“该说不说”先行句的显化为分析其语义模式提供了基础。根据“该说不说”前后的关联标记①在我们收集的172条语料中,含有显性关联词标记的仅有7条。或先行句与后续句语义关系,可以归纳出“让转”“因果”“递进”三种语义模式。

第一,让转关系中,先行句表示让步,言者先承认某一客观现实,后续句转折。语义模式为:(虽然)A,(但是/不过)该说不说,B。例如:

(31)虽然我昨天参加那个婚礼很糟心,但是该说不说,捧花真好看啊,橘色真好看啊!

(32)其实一点儿都不喜欢家里多个人……但是该说不说,深圳的家政阿姨赚的真不少。

(33)我乃一介fen流人物,老福的普通话真愁人。该说不说歌是真好听。

例(31)先行句与后续句直接对立,转折明显。例(32)先行句和后续句之间并不对立,只是稍有抵触,转折义低于(31)。例(33)为因果违逆。按常理,若一个人普通话不好,则唱歌也不好。B是逆着A出现的结果,由此产生转折。在转折复句中,尽管言者承认偏句事实,但语意重心总是放在正句B上。②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367页。③张学成:《再论复句语义的三种关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④郭志良:《现代汉语转折词语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8页。⑤刘永红:《转折复句语意重心的逻辑语义分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第二,“该说不说”在因果关系中,有“因果式”和“果因式”两种情况。语义模式为:A,(因为/所以)该说不说,B。例如:

(34)找地方停车停到了原来实习律所的楼下…该说不说,每天卡着最后一秒到单位的阴影全回来了。

(35)求水逆退散,该说不说,今年也忒惨了。

例(34)为“因果式”,先行句为因,后续句为果,由因及果,重在表述结果。例(35)为“果因式”,由果溯因,先行句有话题性质,后续句补充说明原因。因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关于果句指称的对象,辅助听者了解原因。其中评注性副词“也”也表明了言者语意重心。

第三,递进关系中,后续句以先行句为基点,在程度或范围上比先行句更近一层。语义模式为:A,(而且)该说不说,B。例如:

(36)我的托尼老师不让我染黑色,就染个黑茶色,还蛮好看的。该说不说,托尼老师拍照技术还不错。

(37)我姥一个电话,都老老实实回家吃饭,一大家子在院里烤肉,该说不说,咱家这个烤炉非常高大上了!

廖秋忠(1986)认为,“而且”连接的两个事件,前轻后重。①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张学成(2000)也认为,递顺句“不但A,而且B”等总是强调B句,关联词后的成分是全句的焦点所在。②张学成:《再论复句语义的三种关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关于复句焦点位置,学界几乎已达成共识。徐杰、李英哲(1998)指出,复句通常以后面的分句为焦点。③徐杰,李英哲:《焦点和两个非线性语法范畴“否定”“疑问”》,《中国语文》,1993年第2期。刘丹青(2011)认为,尾焦点是SVO语言的主要特征,在汉语中表现得特别突出。④刘丹青:《“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和信息结构》,《中国语文》,2011年第2期。另据杨才英等(2018),无论是转折、递进还是因果,都是以一定对比为基础的,符合徐烈炯、刘丹青(2007[1998])基于话语的对比性对焦点的定义,其共同特征就是逻辑上的前偏后正和表意上的前轻后重。⑤杨才英,赵春利:《焦点性话语标记的话语关联及其语义类型》,《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第2期。先行句与后续句的语义关联制约“该说不说”的性质功能。“该说不说”后续句往往处于焦点位置,“该说不说”在上述复句环境中高频使用导致了语境较强的关联性,即可发生语境吸收⑥Bybee J.,Perkins R.& Pagliuca W.:The Evolution of Grammar:Tense,Aspect,and Modality in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p.297.(absorption of context),因此,即使先行句隐退,“该说不说”也可摆脱语境限制,独立具备强调功能。

四、“该说不说”演化路径及传信功能

(一)演化路径:从无条件小句到话语标记

方言中“该说不说”演变历程无法找到有效的书面例证,只能根据其语义与功能尝试推断。我们认为,东北官话“该说不说”是由无条件让步小句“不管我应该说或者不应该说”省略紧缩来的。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其形成。

a.不管我应该说或者不应该说,拖延症这种东西,染上了就戒不掉。

b.我应该说或者不应该说,拖延症这种东西,染上了就戒不掉。

c.应该说或者不应该说,拖延症这种东西,染上了就戒不掉。

d.该说或者不该说,拖延症这种东西,染上了就戒不掉。

e.该说不该说,拖延症这种东西,染上了就戒不掉。

f.该说不说(的),拖延症这种东西,染上了就戒不掉。

无条件让步小句由“无论/不管/不论”等连词引导,不属表意重心。据谢晓明、肖任飞(2008),“关联词语的使用虽然凸显了语义关系,但书面语性较强,在口语化较强的句子里常常会出现减省现象,这种减省一般发生在从句部分”①谢晓明、肖任飞:《表无条件让步的“说·什么”紧缩句》,《语言研究》,2008年第2期。,所以从a句到b句关联词首先脱落;由于口语交际言听双方互动紧密,人称所指可及性高,从b句到c句人称代词“我”易省略;从c句到d句,情态义相同的“应该”可缩减为“该”;正反形式“V不V”中的“V”与“不V”在现实世界中必须真值互异,本身组合便有[+选择]特征,因此,d句到e句“或者”易省略;最后,“该说/不该说”前后两个选择肢,有相同的部分,在保持选择关系大框架的前提下,省去重复的部分不会妨碍语义表达②江蓝生:《同谓双小句的省缩与句法创新》,《中国语文》,2007年第6期。。由此省略后一“该”,最终形成“该说不说”四字凝固形式。其内部紧密结合,无法插入其他成分,一定程度上已发生词汇化。

以上紧缩均是由语言经济性驱动产生的。在演变过程中,随着“该说不说”所在结构的紧缩,言说行为逐渐发展为立场表达,后续句主观性越来越强。a句语气较缓和,表达也较客观。到f句“该说不说”后可加语气词“的”,在提顿同时可辅助传信。整体看,在省缩过程中,小句发生降级,句法地位走低,完句能力也减弱,这符合无条件构式省缩的过程③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245-275页。。

(二)后续句的确信度

基于上述路径,我们认为后续句高确信度来源有二:一是正反形式激活全称量表达并演化出情态义,二是言者剥离话语责任者身份的话语策略。前者是语义理据,后者为语用驱动。

1.“无条件连词+正反全称量”表达主观情态

从语源二元无条件让步小句“不管我应该说或者不应该说”的逻辑角度看,“应该说”与“不应该说”构成了真值互异的选择关系。条件句与后续命题S之间是无关的,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用逻辑符号可表示为P∨¬P→Q。“应该说”与“不应该说”处于一个量级(scale)的两端,不兼容的正反组合正好形成一个集合,通过转喻(metonymy)机制作用,激活了一个全称量表达。因此,“该说不说”表示的条件是总括性的,“该说不说”可视为一个全称量项,表示“在任何条件下”,可形式化表达为:∀x[x∈[|包括说或不说在内的各种条件或情况|]→在x条件下,S],即任何条件或情况下,后续句命题均会存在,语义值不可否认。

从量级蕴含的角度看,“应该说”和“不应该说”两个极量条件均可产生S命题,那么两个极量之间的状态也一定成立。因此,“无条件连词+正反全称量”可进一步表达主观情态,这在汉语中是较普遍的语义演变模式。①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292页。其实“X不X(的)+S”在东北官话中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立场表达模式。例如:

(38)A:我得去做饭了。

B:对,一会儿客人来了直接就吃饭。

A:来不来(的),我不也得做么。

(39)A:这事儿你怎么不当面跟他说呢?

B:他去外地打工了,见不到人。

A:打不打工(的),过年这几天还不得回来。

例(38)(39)的画线部分均缩减于无条件让步小句“不管他们来或者不来”和“不管他打工或者不打工”。一般情况下,言者选取上文语境中的某一谓词进入“ X不X(的)”正反组合,激活全称量项并进一步演变出主观情态,表示无论如何,后续句都是必然的结果。本文谈的“该说不说”结构较凝固,在同类用法表达中已固定下来,具备了独立标示主观立场的话语功能。

2.言者剥离话语责任者

Goffman(1987)认为,说话人是由话语实施者、话语创作者、话语责任者三个角色交叠在一起的。话语实施者(animateur)是把话语讲出来的人,话语创作者(auteur)是组织词语表达思想的人,话语责任者(responsible)指对言语行为承担责任的人。②郑立华:《试论说话者角色的分离》,《外语学刊》,2005年第5期。话语交际的理想状态是三个角色合于一体,即言者作为话语实施者,同时也是话语创作者,并对言语行为负责。但实际上,话语角色往往是可分离的,这也是自然语言的特性之一。对“该说不说+S”立场表达解构分析,可以深入观察言者剥离话语角色的过程。

首先,“应该说+S”表示道义情态,言者有责任、有必要表达S,言者此时为话语责任人,三个话语角色合为一体。S命题内容是确实存在的,因此,言者将S表达出来。其次,“不应该说+S”表示言者没有责任义务进行表达,原则上言者本不是话语责任人,但S被言者表达已成为现实。按常理,话语实施者一般不希望承担不必要的或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因此,只有确保S命题为真,言者才能有效规避话语责任。可以看出,使用“该说不说”时,暗含了一个言者将话语责任人剥离的过程。从S的现实存在反推其真实性是溯因推理机制运作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该说不说”剥离话语责任的过程,具备了一定假言铺垫的性质,即言者真正的意图是进行立场表达,为了提高表达的确信性与听者接受度,故意使用“不应该说”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包装,将确信的立场表达置于“非话语责任者”的情境中。从交际出发,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会话策略。

“该说不说+S”立场表达蕴含的“正反形式激活全称量表达主观情态”及“言者假意剥离话语责任者身份”的推理过程,在高效传递信息的口语中反复使用而趋于凝固,这种“语义—语用”渐变的过程符合主观化演变规律。①Traugott,E.C.:Subjectification in grammaticalization.In D.Stein,& S.Wright (Eds.).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ation:Linguistic Perspectiv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31-54.②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年,第4期。

五、结语与讨论

目前,学界对方言中的话语标记讨论还比较少见。本文以东北官话标示言者立场的“该说不说”为研究对象,描写了其引导不同类型的立场表达特点,分析了对话题处理的多种形式,并尝试探究了“该说不说”强调功能的来源及后续句确信度实现的语义和语用机制。

此外,我们注意到其他方言中也存在着类似的话语标记,如青岛话“该怎么说”:

(40)该怎么说,人家就是中,伺候她老婆婆这么多年。

(41)A:他真能细杀小气,走亲戚都不拿东西。

B:是,该怎么说,没有别的坏脾气。③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韩传瑜提供青岛话用例。

青岛话“该怎么说”与本文“该说不说”的性质和功能大体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该怎么说”来源于普适(universal)让步条件句④Haspelmath,M.,& Köning,Ekkehard:Concessive conditionals in the languages of Europe.In van der Auwera,J.,Baoill,D.O.(eds.).Adverbial Constructions in the languages of Europe,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98:563-640.“无论我该怎么说”,其中的任指代词“怎么”激活全称量表达并演化出主观情态,“该怎么说”不蕴含言者话语身份剥离的语用策略。

最后,与普通话“该说不说”相比,我们还可进一步思考汉语语法的意合性。通过意合而形成的组合结构,在形式上相同但意义上差别很大,其内在逻辑关系解读方式也不同。在分析组合结构时,可尝试将结构形态还原,这样许多特殊的现象就可以合理解释了。

猜你喜欢
情态先行语义
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丹凤“五个先行”推进村“两委”换届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柳大华先和蒋川
情态动词专练
情态动词表推测用法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