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壳原花青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复合体的制备工艺优化

2020-11-02 10:07王鑫李浩楠郑丽婷雷嗣超涂芬董锡鹏杨芳
中国果菜 2020年9期
关键词:变温响应值板栗

王鑫,李浩楠,郑丽婷,雷嗣超,涂芬,董锡鹏,杨芳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ume)属于壳斗科栗属坚果类植物[1]。从2011 年起,我国板栗种植面积稳居世界首位,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2]。作为板栗食品加工的副产物,板栗壳一般作为燃料或直接丢弃,造成资源的浪费。板栗壳中含有色素、有机酸、多酚类、多糖(或苷类)和鞣质等化学成分[3],其中含有的具有抗氧化活性成分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含量为40.23 mg/g[4]。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改善心血管疾病、抗癌、抗辐射和抗病毒等[5-8]生物活性。

PC 在体内消化过程中,容易受到消化液酸碱度、热、过渡金属离子、单线态氧以及自由基等的影响而降低其结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5];而将其负载于纳米载体中,可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在常用纳米材料中,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高稳定、比表面积大、孔径和孔道均可调节、易于修饰的内外表面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等特点[6],作为药物载运和可控释放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是在药物缓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然而,目前这些纳米载药系统面临着结构和工艺复杂等难题,载体的特性与结构对负载效果影响较大,需要针对不同被负载物进行研究,才能满足“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三大原则[8]。本文在提取板栗壳PC 的基础上,将其负载于介孔二氧化硅颗粒中,并对负载工艺进行优化,为提高PC 生物利用率提供数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板栗2019 年秋产自湖北省罗田县,选择成熟、新鲜、未破损的板栗,将人工剥除的板栗壳放入保鲜袋内,封口后低温保存。儿茶素标准品(C114051),购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香兰素、无水乙醇、无水甲醇、浓硫酸等,分析纯,购于国药集团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V-5100 可见分光光度计、TG16-WS 台式高速离心机,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SHZ-D3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河南省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旋转蒸发器(RE-2000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3 方法

1.3.1 板栗壳PC 的提取

将板栗壳洗净并干燥,粉碎后过60 目筛。采用1:15(g/mL)料液比,70%乙醇-水混合溶剂浸提板栗壳PC[9],将提取液真空抽滤,并在40 ℃条件下真空浓缩,冷冻干燥,称量质量,在低温下保存,备用。

1.3.2 板栗壳提取物PC 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

分别配制0.05、0.1、0.2、0.3、0.4、0.5 mg/mL 儿茶素标准品溶液,采用硫酸-香草醛比色法[10],得到PC 的质量浓度X和吸光度Y的标准回归方程:Y=1.485X-0.001 6,R2=0.9995 mg/mL。

(2)板栗壳提取物PC 含量的测定

称量板栗壳粗提物冻干粉,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采用硫酸-香草醛比色法,将吸光度值代入上述标准回归方程中,得到PC 的质量浓度,根据式(1)计算PC含量。

式中,c为板栗壳提取物PC 质量浓度,mg/mL;V为定容的试样体积,mL;m为称取的板栗壳提取物质量,g;N 为稀释倍数。

1.3.3 MSNs 载体的制备

采用气溶胶法制备MSNs[11]。通过氮气发生器将空气压缩、冷冻干燥制备氮气。称取4.0 g 四乙氧基硅烷(teraethoxysilance,CTAB)依次加入1.12 g、1 mol/L 盐酸溶液、22.8 g 无水乙醇、56 g 蒸馏水、10.4 g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mide,TEOS)、4.0 g NH4Cl,搅拌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用雾化器将配制好的前驱体溶液以氮气作为载体生成气溶胶液滴,于管式炉中400 ℃凝固,得到白色的颗粒。将白色颗粒在500 ℃、煅烧5 h 除去CTAB 和NH4Cl,得到MSNs 载体。

1.3.4 MSNs 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采用TEM 对MSNs 的孔道结构及孔径进行分析[12],将MSNs 用无水乙醇溶解后,采用超声波进行分散,将样品溶液沉积到镀有碳膜的铜网上,于45 ℃干燥2 h 后进行抽真空处理,在加速电压200 kV 下观察。

1.3.5 MSNs 负载板栗壳PC 的单因素试验

(1)PC 浓度对负载率的影响

称取0.005 g MSNs 于1.5 mL 离心管中,加入1 mL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7、1.0、1.5、2.0、2.5、3.0 mg/mL 的PC 溶液。对该体系进行变温交替处理,即在30 ℃和4 ℃分别交替处理0.5 h。样品于30 ℃处理0.5 h,记为1 次变温处理,再于4 ℃处理0.5 h,此为2 次变温处理,取出后于30 ℃处理0.5 h,为3 次变温处理。本试验变温交替处理次数为3 次。变温交替处理完成后以8 000 r/min 转速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采用硫酸-香草醛法测量上清液的吸光度值,根据公式(2)计算负载率。空白组为不加MSNs,其余同上。

式中,A1为上清液在500 nm 处的吸光度值,A0为空白组上清液在500 nm 处的吸光度值。

(2)MSNs 添加量对负载率的影响

分别称取0.001、0.003、0.005、0.007、0.009、0.011、0.013、0.015 g MSNs 于1.5 mL 离心管中,加入1 mL、1.0 mg/mL 的PC 溶液。对该体系进行变温交替处理3 次后,参考(1)方法测定负载率。

(3)变温交替次数对负载率的影响

分别称取0.005 g MSNs 于1.5 mL 离心管中,加入1 mL、为1.0 mg/mL 的PC 溶液。分别对该体系进行变温交替处理1、2、3、4、5 次后,参考(1)方法测定负载率。

1.3.6 响应面法优化MSNs 负载板栗壳PC 工艺

通过上述单因素试验,选取PC 浓度、MSNs 添加量以及变温交替次数这3 个因素,采用试验设计软件Design-Expert(Version 8.0.6),以PC 负载率为响应值,设计3 因素3 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因素水平编码见表1。

表1 因素水平编码表Table 1 Coding table of factor are level

2 结果与分析

2.1 MSNs 显微结构分析

气溶胶法制备的MSNs 颗粒的TEM图见图1,结果显示MSNs 颗粒大小均一,直径大小约为300 nm,颗粒壁厚大约20 nm,中间有明显介孔。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1 PC 浓度对负载率的影响

采用1.3.2(2)方法测定出板栗壳提取物中PC 含量为2.58%±0.06%。PC 浓度对负载率的影响见图2。由图2 可知,在低浓度时,负载率随PC 浓度的增高呈现先增高后曲折下降的趋势,当PC 浓度为0.2 mg/mL 时,负载率达到最大值,为13.75%。

2.2.2 MSNs 添加量对负载率的影响

MSNs 添加量对负载率的影响见图3。由图3 可知,PC 负载率随MSNs 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MSNs 添加量为0.005 g 时,PC 负载率最高,为13.6%。

2.2.3 变温交替次数对负载率的影响

变温交替次数对负载率的影响见图4。由图4 可知,负载率与变温交替次数无明显的线性关系,不同条件下所对应的负载率不同,在第3 组条件(变温交替3 次)时,PC 负载率最高,为12.33%。

2.3 响应面试验分析

2.3.1 响应面分析方案与响应值

分别固定PC 溶液浓度、MSNs 添加量和变温交替次数三个因素的变化对PC 负载率的影响,将这三个因素设为变量,以PC 负载率为响应值,利用BBD 响应面原理设计试验方案,进行负载率条件的优化,响应面分析方案与响应值见表2。

2.3.2 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

在回归方程中,二次项系数为负,表明方程具有开口向下的抛物面,在对应因素的所选水平范围内有极大值点,可以进行最优分析。

表2 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案与响应值Table 2 Design plan and response value of response surface test

根据各项的回归系数,以此建立PC 负载率与A、B、C 三个因素的二次因素回归模型:PC 负载率/%=15.78+0.82A-0.67B-0.17C-1.28AB+0.14AC+0.28BC-4.29A2-1.3B2-1.7C2。从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可知,在模型中F值是35.47,这说明模型有显著性。从P<0.000 5 可知,模型是极显著。方程的拟合度用模型的校正系数R2来表示,越高的R2值代表越好的方程拟合度。试验的精确度用离散系数CV值来表示,越低的CV 值代表越高的试验可靠性。该试验的R2=0.978 5,CV=4.97%,这说明该模型能说明97.85%的试验方程的拟合度。从表3(见下页)可以看出,模型的一次项影响是A 极显著,C 不显著。从F值可以看出,单因素对负载率的影响顺序是A>B>C,也就是PC 浓度>MSNs 添加量>变温交替次数。交互项BC、AC 不显著,BC 显著。二次项均为极显著。故可以得出选取的各影响因素是合理的,由此可知,这个模型可靠性较高。

2.3.3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

根据回归模型,将任一因素固定在零水平,可以得到体现另外2 个因素及交互作用影响的响应曲面图如图5所示。

由图5(A)可以看出,随着变温交替次数和PC 浓度的增加,PC 负载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响应面中心处时出现PC 负载率最大值。在图5(B)中,随着变温交替次数和MSNs 质量的增加,PC 负载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响应面中心处时出现PC 负载率最大值。在图5(C)中,随着PC 浓度和MSNs 质量的增加,PC 负载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响应面中心处时达到PC 负载率最大值。

通过Design-Expert 响应面分析软件进一步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3 个因素所选的水平范围内的最佳PC 的负载率。得到最优工艺条件,即PC 浓度0.21 mg/mL、MSNs 添加量0.004 g、变温交替2.93 次。响应面模型预测在这个条件下PC 的负载率是15.96%。考虑实际情况,对此进行修正后,确定最优的负载工艺是PC 浓度0.3 mg/mL、MSNs 添加量为0.005 g、变温交替3 次。

3 结论

以响应面法优化MSNs 负载板栗壳PC 工艺,拟合了PC 浓度、MSNs 添加量以及变温交替次数三个因素对负载率影响的回归方程,分析认为各因素对负载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PC 浓度>MSNs 添加量>变温交替次数。最佳工艺参数为PC 浓度0.3 mg/mL、MSNs 添加量0.005 g、变温交替3 次,在此条件下PC 的负载率为15.96%,其R2=0.978 5,说明该试验优化得到的技术参数是可靠的。试验得到的最佳PC-MSNs 复合体能为今后提高PC 生物利用率和在体内可控释放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变温响应值板栗
紫外荧光法测定醇基液体燃料中的总硫含量
变温干燥工艺对稻谷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基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项目状态转移函数与多分知识结构
捡板栗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常见有机磷农药响应值变化规律
基于NSGA-II算法的变温热源内可逆简单MCBC的性能优化
炒板栗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初探
变温贮藏对中国水仙主芽ABA和GA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吃个板栗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