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技术特征视角下小学体育学练环境创设的思考和实践

2020-11-02 02:46张兴百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练运球动作

张兴百

体育学练环境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育学习活动的环境,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项目不同,创设的学练环境也有所不同。笔者针对目前学练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学练环境创设方面的思考和实践,目的是引起广大教师重视学练环境的创设,让学生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学习环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技术的实用性。

一、学练环境创设应体现技术条件的限制性和多变性

每个体育项目都有其技术标准和技术特点,同一技术面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或学习阶段所需项目环境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就应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技术和技术的不同阶段创设不同的项目环境,在开始阶段要突出技术动作的条件限制,引导学生基本掌握动作,随着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推进,应在技术动作的练习方式的变化上创设,每个阶段都能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感受,实现技术和兴趣的和谐共生。

在技术动作学习的初始阶段,把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的标准作为环境创设的重要因素。通过讲解和示范,学生较难记住动作要领或规范地做出技术动作,有必要适当增加一些条件限制,将动作要领和规则量化,让学生既能看到技术动作的直观要求,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差距。如,在跆拳道课上练习旋踢动作时,为了让学生的动作做到位,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可将练习分为2个步骤进行。以右架站立为例,在练习上左脚提右膝动作时,要求学生的膝关节触碰标志杆(目的是让学生提膝到位),然后再弹踢小腿成鞭打动作击打一定高度的横杆(这个击打,既要有高度,也要有力度)。看似简单的过程和设计,在较大程度上让练习可控,让结果可看,让兴趣可续。

限制性“条件”突出条件设置的指向性。在教学中关注关键技术、学生容易忽略的动作要领以及错误动作的纠正,通过条件限制使其按正确的技术要领进行练习。

如,在篮球运球教学中运用钻山洞引导学生运球时重心下移。

再如,在足球教学的准备活动中,障碍的设置可使用常用器材进行组合,规定学生遇到红色标志物左脚运球绕圈,遇到蓝色标志物右脚运球绕圈,遇到体操垫,做变向运球,遇到小栏架轻射门,遇到标志杆进行绕杆,遇到同伴同时过同一障碍时,要合理避让,练习中不能过同一类障碍等,培养学生全局意识和灵活多变的能力。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可以围绕比赛、对抗和合作的多变性开展教学,如在规定区域内自主运球,听到哨音后去“破坏”他人的球,营造对抗和比赛项目的环境,从“乱”和“变”中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控球能力。

学生在练习中随着技术掌握情况的变换,项目所需的环境也就随之发生改变,创设的角度可以从活动的多变性考虑教学设计,项目不同学习阶段所要创设的项目环境也不同。如,跆拳道练习旋踢动作时,在学生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从实战角度进行设计。因为技术是不变的,但在实践中呈现的形式是多变的。这时就可以利用该技术创设2人对练的学习环境,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练习、巩固和发展技术,还可以根据学练情况适当变换同伴,增加不同生活场景的体验,保障其学有所用,让技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和改进。在脚内侧传球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一定技术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接球时可能遇到各种情况的项目学练环境,如,如何判断球的落点及移动,接球时遇到防守队员怎么处理,接球后如何处理球,等等,将可能出现的情况每次可针对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项目学练环境的条件限制,通过不同障碍的设置和不同情况的呈现,让学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能提高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目的性。

在教学中适当的条件限制比反复强调更有效,丰富多变的体验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兴趣的保持,在创设学练环境时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让学生学到的技术有“缺陷”。

二、學练环境创设要体现技术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中,要结合项目特点、场地、器材的特性和学生特点等因素,围绕项目的核心技术和价值创设项目特有的环境,在兼顾基本技术学习的同时,形式上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在切入点上要有所拓展和延伸,在项目开展的形式上和技术上适合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学生理解和巩固动作的途径,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活动的意识。

学练环境的创设既要落实基础教学,也要兼顾真实场景和多样学习方式的体验,目的是让学生所学技术能有所用、有所长,能够在课外自主开展与之相关的体育活动。因此项目环境的创设要在基本技术学习之后,从发散性和拓展性开发入手,做到“一项多能”和“一物多用”。“一项多能”就是根据学生的特性和项目特点,提供给学生认识、运用、理解和交流动作的学练环境。如,在短跑教学中,让距跑、自由组合跑、不同形式的起跑、自主研发过障碍跑、合作跑和不同形式的接力跑等从贴近学生实际情况,设置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内容,在低年级足球运球学习中环境创设就是要从攻防意识培养和对抗体验入手,在形式上应贴近项目特性和学生实际需要,让水平相当或平时在一起练习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练习,做到技术提升和兴趣保持共赢,发展的不仅是运动能力,还有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一物多用”就是在教学中要根据器材、场地和形式等因素从实用性入手,丰富学生的体验,如,在投掷教学中,在形式上、器材体验上可创设探究的项目环境,根据器材的特点和学生投掷的习惯,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器材、不同的投掷形式和方法,并在练习的形式上予以拓展和引导。

如,在练习投掷实心球时,可让学生体验打保龄球,在练习上手掷远的同时,还体验了不同器材的投掷方法。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下手投掷比上手肩上投掷要远,教师不应刻意纠正,而是通过演示投掷的轨迹、身体发力顺序和出手角度,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引导和练习后,使学生最终认识到上手投掷的技术动作才是投掷的最佳姿势。

又如,武术教学中,在练习马步变弓步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蹬转动作的重要性,让动作做得更到位和更有力度,练习时在大腿上系一个绳球,未蹬转前在大腿的后侧,在蹬转转化过程中,通过速度将绳球甩到大腿前侧,学生较直观地感受到速度带来的效果,明确了练习的方向,也能较好地感知技术动作和拓展视野。再如,足球教学中,在学生了解和熟悉一定的技术后,可让学生从“用”的角度学习相关动作,在小学阶段就可设计“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建立对抗感受,体验摆脱防守、积极跑动的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专项技能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练习形式。

三、体育学练环境创设要体现技术的整体性与渐进性

在小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现状和教学内容特点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但不能仅兼顾运动技术形成规律,还应兼顾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于技术动作学习过于机械,从而造成学生兴趣下降,让教学变得乏味和枯燥。这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不影响该项目技能形成规律和动作结构的情况下,可适当进行降低技术标准的倒序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对整体动作的认识,做好整体与部分的有效互动。

在五年级分腿腾越单元第2课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对动作有了初步认识,学会了助跑和起跳,并能过“人羊”,在练习中学生已表现出有过“羊”的冲动了,此时,在学练环境的创设上,不仅全面做好“山羊”的防护,降低学生的恐惧心理,还应下调“山羊”的高度和减少踏跳板与“山羊”的距离。在练习中,教师和学生的保护要到位,教师应重点保护素质较差的组。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基本都能过“羊”,只是动作不够规范或标准较低,但看到了学生首次征服器械的笑容和兴奋,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改进和提高,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适合自己高度和难度的器材进行练习。跳“山羊”项目的兴趣点和挑战点是超越和征服器材,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后,让学生体验过“山羊”的感觉,这样其才能从整体上认识技术动作,否则所有准备性的练习将缺乏目标和说服力,如,踏跳、腾空和推手,学生不知道其中目的是什么。

在项目环境创设时应适当调整器材,可降低难度或简化技术,让学生在降低难度的情况下完成动作,大部分学生能体验到成功,以情境创设引领学生继续参与练习的动力,以本体感觉引领学生深入体验动作要领,在学练过程中分类分批进行指导,不断提高动作难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地提高标准的过程中,掌握完整标准的动作。

四、体育学练环境创设要体现技术的关联性与独立性

每个体育项目是由若干个技术组成的,学生在学习技术时是分步或分层的,单个技术的学习为了后期组合技术更好地融合,通过技术之间的关联学习,独立的技术动作拓展其运用的面,让技术学习更具生命力,更能引领学生对运动有更深层次的追求。做好单个技术动作价值切入与学生需求的整合,探寻技术关联的技巧和方法,合理处理好单个技术的教学,实现技术的关联与独立的互动。

如,在接同伴传来的球后,运球过障碍完成正脚背射门,这时的练习可利用障碍将单个技术动作关联起来,然后将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技术和场景串联并进行小组赛,但技术动作“串”的顺序和形式要适当放开,应接近比赛环境,以便学生在遇到“变化”的情况下技术还能发挥出来。又如,在运球突破练习中,可分攻守两方,在规定的区域内布置防守队员,场地的大小和人数可根据学生水平及时调整,进攻方通过技术的发挥通过这一防守,看哪一方通过的人数多即获胜,这样就能实现从练到用,从单个技术到组合技术的运用。在练习中还可通过障碍设置的开放性,提出利用不同固定障碍或遇到的移动障碍变换运球技术的组合练习,组合动作的多少和顺序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设定,看谁先完成组合,让练习充满了“变数”,“被迫”让学生面对复杂环境时要提前做出预判,重新设计自己的运球路线和技术组合顺序。再如,在篮球教学中,学生渴望投篮,特别希望在比赛中投篮,因此在教学中进行单个技术动作教学时就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结合投篮和比赛进行项目学练环境的创设,通过投篮和比赛将要学习的技术关联起来。

因此单个技术动作在教学中应关联得巧,更应关联得妙,还应关联出接近比赛的状态,当然这个关联不仅指的是技术动作之间的组合,还包括动作与意识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夠形成在主观意识控制下进行技术练习和比赛,应正确把握好比赛的时机和运用比赛的结果,让学生体验在比赛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组合技术,否则在“真空”环境下练习得再娴熟再流畅,也无法满足实用性。

猜你喜欢
学练运球动作
下一个动作
完形填空一则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网络纲环境下作文纲目评价的使用效应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画动作
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探析
“双人运球”乐翻天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