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与提升策略

2020-11-02 02:46尹志华田恒行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品格体育教师核心

尹志华 田恒行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通知,提出“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正式拉开了我国核心素养导向课程改革的序幕。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養》体系发布;2017年12月29日,教育部正式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等文件,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体系正式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从宏观层面和各学科层面很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本质问题。以体育与健康学科为例,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即是对学生接受完整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之后应该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整体描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已近3年,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层面都已逐渐成熟。然而,当前面临的问题是,无论核心素养体系多么完善,如果实施体育课程的体育教师不能跟随核心素养时代的新要求转型升级,即自身不具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那么将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课程改革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1]。基于此,精准认识新时代体育教师自身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及其提升策略,显得尤为急迫。

一、从能力到核心素养: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向

21世纪以来,学校教育的重心已经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进而转向核心素养培育。如前所述,要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培育核心素养的方式,其自身更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要从重视能力转向重视核心素养,具体缘由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体育教师通过专业发展而让自身成为真正的专业人员,这是当代教师教育的普遍观点,但这只是从教师主体而言的,也只是中介性目标。实际上,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高低,不能仅以自身专业水平高低而论,而应该指向学生培养的情况。某些教师个体水平很高,但却在培养学生方面乏力,这种类型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被称之为高水平的教师。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才能将教师的价值落到实处。从当前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来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深入人心。过去的教育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授,但是现在要教会学生去了解课堂之外的事物,学会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去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并且树立完善的人格,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必须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新定位,就必须要将提升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作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品格只能由品格来塑造,人格只能由人格来培养[2],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教师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2.能力导向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割裂了“专业人员的完整性”。过去能力导向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重视体育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如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运动训练与竞赛组织能力等。这些能力的确非常重要,将体育教师与普通人从专业的角度做了很好的区分。但是,仅仅指向能力的发展观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专业人员的完整性”。一个真正完整的教育工作者,仅有超强的专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要具备诸如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品性和人格魅力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至关重要的素养。比如,一个体育教学技能高超、课余活动组织与训练能力突出的体育教师,如果满身的负能量甚至存在师德师风的问题,那么很显然不符合当前“立德树人”时代人们对体育教师的定位需求。“立德树人”是当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此处所提及的“树人”除了“树学生”之外,同样也包括要“树教师”。因此,未来符合完整要求的体育教师应该从具备能力转向具备核心素养,以破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

3.从数量到质量的新需求更加重视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当前我国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已经从数量严重缺乏与体育课正常开设需求之间的矛盾,转化为高质量体育教师缺乏与优质体育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虽然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存在严重的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情况,但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体育教师数量已经得到了基本满足,对高质量体育教师的需求已经成为新的诉求。在满足数量时代的体育教师,定位于符合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提高质量时代的体育教师,则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也就是说,高质量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的和关键的要素,这与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等要素不谋而合。

二、新时代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当前对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养已经逐步引起了关注,而目前全球关于教师核心素养的框架类型主要有二维度说、三维度说、四维度说以及融合说等[3]。实际上,这些不同框架大多未跳出教师专业标准的思维,只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教师核心素养应该与学生核心素养紧密对应,即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指向学习者学习的。当前,教育部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非常明确,即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基于此,笔者认为新时代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也应集中于这三个方面。

1.正确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指人们所持有的价值内容、价值规范和价值理想正面、积极向上,符合事实、规律、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新时代体育教师应拥有的正确价值观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制度层次,二是教师自身层次,三是学生层次,分别可概括为正确制度观、正确职业观、正确学生观。

正确制度观,即指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对党和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有关体育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等政策、法规文件具有积极和正确的认知与看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约有近40份与体育教育相关的制度性文件颁布,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等,这些文件代表了国家在教育各个方面的顶层设计和发展导向,具有指引性作用。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不仅要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些制度性文件的精神,更要秉持积极的正能量观点和看法,坚决拥护、传播和努力实践这些文件的精神,从而在制度层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职业观,即体育教师要对自身的职业有正确的认知和看法。当前,体育教师正在面临污名化的困境,大众对体育教师的身份认同非平等,体育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不足[5]。已有研究表明,体育教师虽然是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说往往被边缘化[6]。实际上,这些现象的背后体现了外界对体育教师职业价值不正确的认知观。但面对这些不正确的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认知观时,大多数体育教师采取的措施是沉默和自我放任,其根本原因便是缺少职业信念的支撑。职业信念对于改善体育教师污名化的状况,促进体育教师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外界的非正确认知是体育教师自身难以控制和改变的,但体育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正确的职业观,对体育教师职业的重大价值、意义与作用要有清醒和正面的认知,切忌受外界的负面影响而对自身职业感到自卑,甚至是自暴自弃。

正确学生观,即体育教师要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本质问题具有正确的价值认知。新时代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学习刻板的知识,而是要通过体育学习的健身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机器,而是主动建构的学习个体,并且是成为具备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个体。对此,体育教师面对学生时必须要具备“立德树人”的观念,在关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能力和品格发展是否健全,注重在运动中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重视并发挥体育对学生成长的重大价值。

2.必备品格。品格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同学科对品格定义侧重点不一样。比如,哲学家认为品格是“普遍确认的那些美德的和谐统一体”[7],心理学家则认为品格“一般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8],教育学家认为品格是指“采取与道德相关的行为和发表某些与道德相关的言语,或者说是不采取某些行为或发表某些言语”[9]。基于此,综合各方观点,笔者认为品格是个体在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正面向上的稳定特征或表现。对于体育教师而言,需要具备的品格有很多,其应该具备的最核心品格即为必备品格。而经过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对应,认为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必备品格主要包括体育人文底蕴、体育科学精神、体育品德三个方面。

体育人文底蕴,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此处所言的人文领域主要是指体育人文社会学这一具有体育特定指向的人文领域,但也涉及文史哲等一般性的人文领域。具体而言,体育教师的人文底蕴包括具备古今中外体育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成果积累、理解和掌握优秀体育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认识与实践方法;具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意识,尊重和维护作为教师的尊严和价值,关照学生与体育相关的生存、发展与健康幸福;具有体育艺术知识与方法的积累,理解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并能够进行欣赏和评价;具有体育审美和表达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体育美等。

体育科学精神,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此处所言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主要针对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但也涉及与体育相关的公共卫生、医学健康、化学、物理和生物等科学知识与技能。具体而言,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体育科学精神包括: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具备实证与求真务实的态度,能用清晰的科学思维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能够独立思考、判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好奇心,不畏困难并坚持不懈,能大胆运用体育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解决方案。

体育品德,是指体育教师在处理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时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要求体育教师应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善于交流合作、具有责任担当,在体育教育工作中善于认同和理解。

3.关键能力。如果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还相对比较隐晦,且与其他学科教师在这两个方面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具有共通性,那么其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则非常外显,具有非常明显的体育学科特色。具体而言,新时代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教研能力、课外体育活动与训练竞赛能力、学习与反思能力。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关键能力在过去大多已经提及,但在新时代更加强调这些关键能力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结合。

体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设计能力、体育教学实施能力、体育课堂管理能力、体育学习评价能力、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等。与以往相比,新时代着重强调体育教师要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各类体育教学计划,开展情境化、结构化、信息化等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管理,以体育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体育学习评价,并能通过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复杂的多元体育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教研能力,要求体育教师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从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计划、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新方法、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能学练方法、开展“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实践、思考结构化和关联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内涵、创新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体育教研模式、推动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学习评价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核心素养导向课程的融合等角度,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案。

课外体育活动与训练竞赛能力,要求体育教师要从“大课程观”的角度出发,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如体育课、健康教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立足于体育课堂教学,通过其他几种途径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突破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和训练竞赛主要是为学校争荣誉、拿成绩和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思维,转向全方位培养所有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学习与反思能力,即要求体育教师要在已经基本掌握体育科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的基础上,及时根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需求,通过持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如在线体育课程设计知识[10],多媒体、电子白板、智能手机、运动手表、心率监测仪、计步器、加速度计等信息技术手段知识,体育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的实施知识,运动负荷监测与评定知识,面对新冠疫情等重大健康危机时的相关处置知识[11]等,从而保证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符合时代要求。而反思是与学习紧密相连的,良好的反思能力有助于体育教师更好地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状态进行审视,善于总结经验,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前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以上有关新时代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主要是经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得出,其严密的构成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和验证。

三、新时代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1.国家应在制度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从能力导向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以素养为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亦是如此。教师发展观的转变,需要国家在制度层面进行宏观引领和方向把控,否则仅靠“自组织”的转换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基于此,在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时,国务院及教育部教材局、基础教育司、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等主管部门,应该积极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与发展趋势,研制体育教师核心素养体系,在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文件中,明确提出未来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精准指向核心素养,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和法规,形成培养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制度,帮助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师自身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尽快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自身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2.地方主管部门应在实践层面做好引导支持。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着实际的引领作用,各地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体育局等部门应该针对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开展务实的实践工作。具体包括:依据国家有关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顶层设计规划地方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案,出台地域性文件;在各地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类体育教师培训项目中,在培训方案设计、课程设置、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估与反思等环节将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要求予以渗透,全方位搭建体育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载体;各地在体育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岗位晋升等工作中,明确提出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是重要依据,通过“以评促进、以评促建、以评促强”的方式倒逼体育教师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有意识地在各地体育科研课题申报、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比武和展示活动中体现对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要求。

3.体育教师应该在个体层面主动学习。新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根据时代和学生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学习重心,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水平。具体而言,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系统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国家政策、课程标准、具体要求等,充分利用当前容易获取资源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方式阅读有关核心素养的书籍和文献,加强自身的理论储备,提高文化修养;另外一方面,体育教师应该主动参与到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育工作中去,如通过教学实践、课题引领、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为自身寻找提升核心素养的平台和载体,强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提升核心素养水平。总之,新时代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会自动实现,需要广大体育教师下苦功夫,实现快速转型。

参考文献:

[1]付凌一,孙铭珠,尹志华.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构建的缘起与现实意义[J].运动精品,2019,38(4):11-14.

[2]常虎温.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及对教师教学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0):53-54.

[3]王潇晨,张善超.教师核心素养的框架、内涵与特征[J].教学与管理,2020(3):8-11.

[4]吴向东.论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J].哲学研究,2008(5):22-28.

[5]张志斌.体育教师污名化的成因、逻辑与自我救赎[J].体育与科学,2020,41(3):66-71.

[6]尹志华,贾于宁,叶静雯,等.成为“社会人”:体育教师社会化的探索与思考——美国普渡大學Thomas Templin教授和阿拉巴马大学K.Andrew Richards教授跨代际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9,40(1):18-27.

[7]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35.

[8]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798.

[9]Edward A.Wynne.Developing Character:Transmitting knowledge[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4(4):15-21.

[10]尹志华.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线上体育课程设计要点解析[J].中国学校体育,2020(3):8-10.

[11]尹志华,张古月,孙铭珠.关照健康:重大疫情下体育与健康课程面临的挑战、责任和未来转向[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0,36(2):20-25.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6CTY01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品格体育教师核心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冬季暖男必备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