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感温暖与青春期儿童偏差行为的关系研究

2020-11-05 02:53黄琼星姚诗卿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外化教养内化

陈 维 黄琼星 姚诗卿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父母教养方式,也称称家庭教养方式,它是父母教养行为、态度以及非言语表达的集合,反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对稳定的交流与互动模式。有学者认为,情感温暖作为父母教养方式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成分之一,它是指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行为,呈现出反应性、一致性和支持性的典型特征,并且对孩子的反应敏感,及时对孩子的需要能够实时进行反馈。换言之,父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协调、支持和默许孩子的需要,而有意识地培养子女的个性、和自我调节等能力。当然,情感温暖还可以是子女在其特定环境中(特别是家庭环境)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双方的情感关怀、支持和理解,从而体验到诸如关怀感、支持感和理解感等正向的积极情感。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对青春期儿童的社交能力、情绪表达能力与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发展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近年,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青春期儿童面临着严重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的冲击,导致青春期儿童行为产生偏差的现象日趋严重。所谓偏差行为,它是指与普通青春期儿童相比,其一般行为表现出过度或不恰当的现象,通常指的是那些偏离常态标准的行为,对于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阻碍作用的行为,一般可分为内化偏差行为(如焦虑、抑郁等)和外化偏差行为(如攻击、多动等),但对于青春期儿童来说,还包括学习困扰性问题行为。毕竟行为的偏差对于青春期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倘若青春期儿童的偏差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严重时就有可能变成社会问题,甚至引发犯罪,因此研究青春期儿童的偏差行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地影响子女的内化和外化偏差行为,两者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尤其是父母的情感温暖能够显著地负向预测三至六年级儿童的内外化偏差行为。另有研究对240名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偏差行为有显著相关。

可见,家庭教养方式与偏差行为都对青春期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偏差行为的影响有助于对青春期偏差行为的机制进行研究与改善。基于上述分析,发现以往研究大都关注内外化偏差行为,较少学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困扰性问题,可见有必要深入探讨父母情感温暖对于青春期儿童偏差行为的预测作用。为此,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情感温暖与青春期儿童偏差行为的内在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学证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方便抽样,对贵阳市两所中小学校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12份,其中男生478(52.4%),女生434(47.5%);五年级 233(25.5%),六年级 270(29.5%),七年级 205(22.4%),八年级 78(8.5%),九年级 129(14.1%)

1.2 工具

研究选取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情感温暖分量表以及自编的偏差行为量表。其中情感温暖量表采用Likert4级评分,从1“从不如此”到 4“总是如此”。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偏差行为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从1“从未这样”到5“总是这样”。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外化偏差行为、内化偏差行为、以及学习适应性问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为0.94。

1.3 数据分析

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用IBM SPSS25.0进行描述统计、信度、相关和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描述统计

经描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情绪温暖得分的最低得分为10,最大值为40,平均得分为27.97,方差为7.89。在母亲的情绪温暖评分为10,最高为40,平均为28.18,平均得分为28.18,方差为7.82;父亲的情感温暖在性别上有显着差异,女学生的父亲情感温暖得分明显高于男学生,母亲的情感温暖在性别上没有显着差异;父母情感温暖得分在年级水平上没有显着差异。在偏差行为量表得分中,外化偏差行为得分最小值为9,最大值为42,平均分13.48,方差4.43;内化偏差行为得分最小值为9,最大值为45,平均分为17.94,方差为7.24;学习困扰问题得分最小值为10,最大值为53,平均分为18.74,方差为7.57。外化偏差行为得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内化偏差行为得分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学习困扰性问题得分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学生显著高于女学生。偏差行为得分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在内化偏差行为维度上,八年级显著高于五、六、七年级;在外化偏差行为维度上,八年级显著高于五年级,六年级;在学习困扰维度上,八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五、六、七、九年级。

2.2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父亲情感温暖维度与青春期儿童外化偏差行为、内化偏差行为以及学习困扰性问题均呈显著负相关(-0.25、-0.37和0.31,p值均小于0.01)。母亲情感温暖与青春期儿童外化偏差行为、内化偏差行为以及学习困扰性问题均呈显著负相关(-0.26、-0.33和-0.31,p值均小于 0.01)。

2.3 回归分析

以父母情感温暖分别为自变量,青春期儿童偏差行为各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1):三组回归方程的F检验显著,表明两者的线性关系是有统计学意义的;而回归系数都显著,说明青春期儿童所感受到的父母情感温暖能够预测他们的偏差行为,换句话说父母情感温暖越强,青春期儿童的偏差行为就越少,即父母亲情感温暖能够负向预测青春期儿童的偏差行为。

表1:情感温暖与偏差行为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情感温暖与青春期儿童偏差行为的关系。由上述可知,女生在父亲情感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与女生在母亲情感量表上的得分没有差异。原因可能来自于中国传统教育的观念,一般父亲对女孩的教养更加温和,给予女生更多呵护,多采取鼓励、疼爱等方式教养,而对男孩采用严厉的方式教养。而母亲对待儿女的态度上都比较温和,基本没有差别。青春期儿童的偏差行为量表得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化偏差行为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内化偏差行为维度中,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男生的行为模式更加外化,显示出更多的刚毅性和攻击性的特点,所以当有情绪冲突的时候更加容易出现偏差行为;女生大多羞涩内敛,行为模式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外化,当情绪不佳时,也会有较少的攻击行为,反而会把情绪郁结于心,难以忘怀,或者以泪洗面。

青春期儿童在偏差行为量表得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内化偏差行为维度上,八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在外化偏差行为维度得分上,八年级显著高于五年级和六年级;在学习困扰维度上,八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随着年级的身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得越来越迅速,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与生理发展高潮期,此时生理与心理出现巨大变化,一方面他们渴望有独立人格,能脱离父母的管束,崇尚自由,想迅速长大像成年人一样被尊重,但是另一方面又由于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经验不足,且易受身边环境干扰,是非辨别能力也不够,所以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冲突,行为易冲动,所以容易会产生各种不良行为。

父母亲情感温暖与偏差行为中的外化偏差行为、内化偏差行为、学习困扰问题维度都呈负相关,说明父母亲情感温暖得分越高,青春期儿童的偏差行为越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情感温暖得分可以反向预测青春期儿童的偏差行为,一方面,当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时,就会缺少安全感,且会感觉自己的存在被忽视,也就没有能量与榜样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关爱构建完善的人格与良好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由于青春期具有心理冲突显著、情绪与行为易冲动的特点,一旦出现不宜的环境和人物,他们就容易做一些偏激行为来获得虚假的存在感与满足感,但是这种行为并没让自己得到真正的安全感,于是就会循环往复地做出冲动的行为,以不断填满自我内心的冲突。可见父母温暖的陪伴对子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引导青春期的行为模式是往亲社会行为方向发展还是偏差行为方向发展,是青春期儿童心理发展道路上的奠基石。

4 教育建议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家庭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温柔或者严厉,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4.1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一个和谐美好有爱的家庭环境对青春期儿童心理健康、行为方式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小孩往往有更强大的自信,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好的自我概念,会选择更合适的情绪调节策略,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是非对错有更强的辨别能力。小孩有更健康的心理,则能更够形成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正确认知自己的优缺点,不钻牛角尖,有更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比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愿意与他人合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家长应该尽量建立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给予青春期儿童更多的温暖与关怀,小孩高兴的时候,与她一同开心,在小孩不开心的时候,能够及时给予安慰与鼓励,尊重小孩的意见,尊重他的想法和爱好,而不是总觉得家长比小孩多更多人生经验,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与谩骂。

4.2 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良关系往往是由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观念引起的,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正常。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对孩子有更多的限制,所以孩子们不能做任何他们可以做的事情。养成小孩胆小怕事、不敢尝试的性格,有的父母对小孩总是予以批评和否定,养成小孩自卑懦弱的性格,有的父母不论孩子做什么,都大加赞许,不论是非对错,小孩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在小孩失败时,给予激励和安抚,在成功时,给予表扬和忠告。在所有的亲子关系中,最健康的关系是亚平等,父母和小孩的关系处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也有父子母子亲情,也有朋友般的友情。小孩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识和思维,应该尽量尊重他们的思维,平等对待。

猜你喜欢
外化教养内化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教养方程式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