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研究

2020-11-09 02:56魏彬冯建明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7期
关键词:高校研究

魏彬 冯建明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广泛宣传表彰爱国报国、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在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才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高层次海归人才是知识分子行列中极为重要和特殊的一个群体,做好他们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在他们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对让爱国主义成为他们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基座,引领他们把深沉的赤子情怀和强烈的社会担当融入到新时代的奋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政治引领;政治吸纳;研究

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在高校的数量上和科研产出地位上都在不断壮大,已成为促进高校发展的主力军之一,他们在国外生活时间相对较长,长期受西方社会的价值理念和文化思潮影响,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从而造成一部分人的理想信念动摇和政治信仰的不坚定,以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认同、不信任。做好他们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是让他们尽快融入祖国大家庭,更好的发挥他们的科研能力的强心剂。

一、开展高层次海归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的意义

高层次海归人才由于其成长轨迹的特殊性,多数身份为党外知识分子,对他们开展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历史、国情、社会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是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激励他们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社会观和大局观的需要;更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投身到科教兴国的事业上,为高校的人才战略、和谐校园、科技发展、对外交流贡献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校各级党组织对高层次海归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重视不够

高校对引进的高层次海归人才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学术产出上。关于政治引领方面,主要落实上层党组织的文件要求,主动谋划创新较少。政治吸纳方面更加薄弱,多为被动的配合学校统战工作中,加入民主党派成员考察、代表人士推荐考察、统战团体推荐意见等,主动发掘、向外推荐他们参与参政议政的作为发挥不够。

(二)高层次海归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高校各级党组织对所在单位高层次海归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取决于所在党组织负责人对该项工作的认识程度,有些领导认為,此项工作是统战部门的事情,二级党委做好上传下达即可,没有一个明确的抓手,无章可循。这种情况已经不符合现在“大统战”工作格局的要求,应积极推动学校党委统筹谋划,建立健全由学校党委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基层学院党组织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的工作体系。

(三)高层次海归人才参与的现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不够

高层次海归人才政治参与渠道不畅在一定程度与该群体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有关。据有关留学归国人员参加各类社团组织情况的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留学归国人员游离在社会组织之外,成为“自由化”的个体。从参加的社会组织类型来看,主要是欧美同学会、各类学术协会、学会、同学会、校友会等,这些组织在政治引领方面作用发挥较为薄弱。

(四)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方法有待创新

目前高校党委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工作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培训、主题学习会、文件宣讲会等单向灌输的形式,缺乏感染力、凝聚力,应适应新形势,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开拓网络资源和平台、互动式教学交流模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三、加强高层次海归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政治引领,创新培训内容

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的政治引领工作即是争取人心、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斗的动力。加强高层次海归人才的政治引领工作,重点是坚持用“同心”思想增强高层次海归人才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提高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针对高层次海归人才的特点,在传统培训形式的基础上,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化单一的自上而下式培训教学为多维度、多形式的交流学习,如:主题宣讲座谈会、形势研讨交流会、实地考察调研活动、网络平台推送学习等。通过开展特色的高层次海归人才研修班、参政议政培训班或单位内部集中培训班等,加深他们对基本国情的了解,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报国热情。

(二)完善体制机制,搭建工作平台

(1)校院两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对一联谊交友制度。每年至少单独交流1-2次,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而正确引导。强化政治引导与个人意愿想结合,无论是吸纳加入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或是留在党外,都应予以支持和帮助,并积极做好增进共识、加强团结工作。

(2)健全高校协商民主机制,提高协商民主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保障高校协商民主渠道畅通、落实到位。学校党委应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协商活动程序设计,完善协商议题提出、协商计划制定、协商人员确定、协商活动开展等具体工作;并建立协商结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探索建立督查和考核机制等。

(3)搭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平台。积极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如,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高层次人才学术沙龙、专家学者专项调研考察等;加大相关工作经费投入,开展高层次海归人才的培训、考察、联谊等活动顺利开展;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使用力度,将对他们的使用与学校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相统一,发现更多政治坚定、代表性强、群众基础好的高层次海归人才,积极向各级人大政协、各级民主党派组织、各统战团体推荐,为他们搭建参政议政的舞台,引导他们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发挥自身优势,在各种场合为国家、学校、自己发声,积极宣传正能量,建好言献良策。

(三)提高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意识,增强责任担当

(1)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各级党组织应充分践行协商民主制度,积极调动他们有序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渠道,发挥他们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作用,把协商民主纳入党委工作部署和议事日程,统一领导、规划、实施,确保各项协商民主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施。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

(2)加强人文关怀,增强政治引领的感召力。各级党委要积极营造尊重和信任高层次海归人才的工作氛围,积极与他们交朋友,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真心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好联谊、慰问等工作,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交往交流,增进他们与党组织的情感认同。

(四)建章立制,让政治吸纳有规可循

学校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人事处等各部门协同配合,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学术培养、政治吸纳、政治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制度,做好高层次海归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全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人事部门从引进开始,就应全方位关心高层次海归人才的各方面需求,积极沟通协调,尽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并及時将他们的政治面貌情况告知学校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

党委组织部和党委统战部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并与高层次人才所在学院党委及时沟通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政治诉求。入职时已是中共党员的,党委组织部应重点关注,加强政治引领和平台搭建。非中共党员,党委统战部要积极与本人建立联系,利用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平台开展思想教育和理论培训工作,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以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以能力素质培养为重点,多途径开展凝聚力量、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工作。通过交流交往中了解他们的政治诉求,有计划的向党内输送或有意识的将一部分高层次海归人才留在党外,发挥作用。

(五)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做好宣传引导

高校党委应定期开展优秀典型评比表彰活动,优秀高层次海归人才先进事迹宣传报道活动,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把思想政治表现出色、业绩突出的党外知识分子树立为典型,以生动、具体、鲜活、可信的“身边人”教育影响“身边人”。使他们在国内安心舒适的工作之余,乐于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子回归祖国,为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六)建立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数据库

学校党委应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一方面建立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基础数据库,通过建立数据库,持续不断积累高层次海归人才信息、掌握高层次海归人才资源,研究他们的变化动向,为有针对性开展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多角度建立特色智库。根据他们特色和主攻研究领域不同,在广泛论证、深入酝酿基础上,从他们中选聘专家成立专业性比较强的特色智库,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课题研究。如,“一带一路”智库、科技智库等。智库可以服务决策为宗旨,建立知名专家领衔机制,在本领域选择一个主攻方向组建课题组,开展调查研究。智库建立全员参与、各方联动、资源共享的集智聚力机制,实行联合调研、集体攻关,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凝聚集体智慧,确保研究质量。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政府或高校的决策参考,或转化为各级人大、政协的建议和提案,实现建言献策功能。

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是高校党组织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根本要求。学校党委应积极探索、把握规律,坚持“党内党外人才统筹一盘棋”,不断增强对高层次海归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和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让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继红.江苏留学归国人员国情认知状况调查与思考[J].统战理论与实践,2019,03:18-23.

[2] 魏彬.新形势下高校党委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研究[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2:29-34.

[3] 张东军.关于实施“同心圆工程”的思考与实践[J].北京教育,2019,01:89-92.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统战工作研究” (2019SJA0013);东南大学党建研究重点课题,“对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机制研究”(DJ201901)。

作者简介:魏彬(1979- ),女,辽宁辽阳人,东南大学党委统战部正科级秘书,管理学硕士,馆员,研究方向:高校统战工作研究、文献管理;冯建明(1971- ),男,江苏如皋人,东南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统战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