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教学管理探索

2020-11-09 03:05张倩
科教导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学分制教育改革高职院校

张倩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教学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对于我国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意义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我国高职院校现状,对该制度在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和改革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育改革 学分制 弹性学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07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lement the credit system and flexible education system, which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a's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redit system and flexible educ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reform of th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orm in education; credit system; flexible school system

教育是评判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基本,好的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更杰出的人才,针对不同的时代需求,就要实时的进行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社会不断输入技术型人才,更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变更。我国现阶段仍有部分高职院校采取的是学年制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固定且单一,学生学习内容有限,学习年限统一。[1]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能更全面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多功能、復合型人才,特别是2019年高职“百万扩招”以来,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不再是单纯的高中或职专毕业生,在岗及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等构成多元学习对象,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学的多样性。

1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概述

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选课制18世纪末首创于德国,1779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首先把选课制引入了威廉和玛丽学院。[2]后来在美国发展并且完善。不同西方国家采取的学分制也不同,像美国采取的就是“完全学分制”、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学分制体现了很好的教学弹性,它是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程度的一种体现,不同于学年制,它对学生在校学习年限有一定灵活性,学生修满一定学分就可毕业,没有规定的毕业年限。而弹性学制让学生可以有选择的选取自己喜欢的课程,不再是必修课占据大部分教学时间,相反,弹性学制更注重选修课,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学生学习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可以在不丢弃专业课的基础上,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两种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高职院校的授课方式,更加强调学生个性化教育,多样化发展,从而更顺应社会的需要,为社会提供全能型的技术人才。

2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意义

2.1 我国社会发展的必要需求

随着习近平主席中国梦的提出,我国需要更多的全面型人才去建设社会主义,单一的专业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培养全面型技术人才就要从高校入手,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技术人才孵化的基地,面对社会的需要,就要及时做出调整,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调整,建立选课系统,每学期开始前让学生对自己本学期的课程自主进行选择,可多选也可少选,只要达到毕业所修学分即可。高职院校作为企业与学生的桥梁,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开展不同专业课,例如英语专业,针对不同行业,可以设立不同专业英语,满足不同行业需求,如化工专业英语、物流专业英语等。根据学生兴趣,还可以设立多个小语种选修课,以英语为主,其他小语种为辅,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固定的课程,无法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率不高。而采取学分制与弹性教学,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淡化班级概念,不再是固定的班级,每节课都是一个新环境和新同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喜欢的课程,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在不干扰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兴趣,结合实际,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校对人才的发掘,为更多优秀学生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同时,这种多元化教学,允许学生朝多种方向发展,虽然每个学生学习方式不同,但总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提升高职学校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众所周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入学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大部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高,我国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许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其他行业,更有甚者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风险,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普及,最大程度的减小了这个问题的发生。学校针对社会需求开展不同专业课程,确保学生学习的多元性,保证学生学有所用,而不是一味的学习,学完之后到日后工作中毫无用处。提高所学内容的实用性,保证学生所选的每一门课程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够派上用场。在面对当前社会学生工作竞争力大,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差等诸多问题,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教学模式的推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学习模式的推广有助于我国教育体系制度的完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考虑学生日后的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去教学,做到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以后工作既是自己赚钱的方式,也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3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制度建设

3.1 建立完善的科学体系

学习除了以学生为主体,更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教师团队,为了更好的推行学分制,学校应该建设一支多元化的教师团队,除了当堂授课外,学校可以引进线上授课,让学生学习其他优秀高校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考核也可以采取线上考核的方式,老师给定平时成绩,学分综合学生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对于一些刚入学的学生,难免会出现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不知道课程该如何选择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建立“导师制”,一个导师带领多个学生,让学生们逐渐对自己的专业有所认知,日后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导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引导性的让学生挑选适合他的课程,“导师制”的建立避免了学生避重就轻,盲目选择课程,从而更好的开展学分制。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平均学分绩点”的引入,绩点高的学生可以拿到奖学金,奖学金设置不同等级,学生通过绩点排名进行竞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对学习好的同学的一种鼓励。采取“校企联合”的制度,以专业实习作为选修课,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在企业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不仅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运用,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课程比例的合理调整

学分制与弹性学制除了要有完善的科学体制,还有有合理的课程分配,既不能一味的追求学生兴趣而开展众多选修课,造成大部分选修课只有少数学生上课,对教学资源是一种浪费,也不能不注重选修,设置缺乏灵活性,大部分的必修课,让学生没有选择性。去除必修的专业课和基础文化课,要给学生留30%-40%比例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合理的安排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分配课程,保障了学生以本专业所学为主体,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让学生不产生抵触心理,也保证了专业体系的完整性,避免学生学习过多选修课,对本专业所学不深入。这也是体现了高职院校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3.3 完整的教务管理制度

学生学习的多元化也会对教务管理带来一定挑战,教务管理必须结合现代化管理技术,完善学分录入系统,选课系统等。除了这些,也要引入评教系统,老师决定学生学分,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提出建议,评教系统也督促老师推陈出新,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变更,符合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并且紧跟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在教务管理内容上,也要从“大众化”向“个性化发展”,强调个性化教育,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为了增加大家的竞争压力,高职院校可以加入考级制度,鼓励学生去考各种专业证书,专业证书可以取代部分专业课程直接获得学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证书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认可,考取多个证书,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结语

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教学是迎合市场需求的产物,是以学生为中心,強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该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学生日后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在专业技能方面打下了坚实的理论知识。纵观我国重点本科高校,大都采用学分制为主要教学体制,虽然高职院校与之相比在师资力量、资金投入中有些不足,但这并不能成为不改革的理由,[3]只有推陈出新,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国家,为社会源源不断的提供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常虹.论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4):27-28.

[2] 高洁如.关于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思考.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03).

[3] 刘峻.新时代高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革新的全域性评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117-119.

猜你喜欢
学分制教育改革高职院校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