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三十二字法”治疗月经后期心得

2020-11-10 07:53张进军张景景
江苏中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字法肾水疏肝理气

金 虹 张进军 张景景 王 静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

调肝“三十二字法”为国医大师徐经世所创,内容包括:疏肝理气、调达木郁;理脾和胃、和煦肝木;补益肾水,清平相火;活血化瘀,燮理阴阳[1]。笔者团队秉承大师学术思想,临证中常运用调肝“三十二字法”诊治疾病。月经后期是主要表现为连续两个以上女性月经周期延后超过7 d,严重者可能会3~5个月一行,甚至更长时间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症、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及卵巢早衰等多种内分泌疾病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系现代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女子以肝为先天”,故治疗月经后期应首以“调肝”为核心,运用徐老“三十二字法”辨证论治本病,收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1 调肝“三十二字法”辨证论治

1.1 肝郁气滞,治以疏肝理气、调达木郁 现今女性面临社会压力较前增大,情志常常受到影响以致气郁,气郁首伤肝脏。肝主疏泄,疏可使气行而不滞,泄可使气散而不郁。疏泄正常则能维持全身气机畅达,一旦肝失条达则致气机郁结、疏泄失利,由郁而病,血脉瘀滞,发为月经后期。如《普济方·妇人诸疾门》所言:“妇人室女以肝气为主,盖肝乃血之府库,肝既受病,经候衍期,或多或少,或闭断不通。”症见月经后期,经前乳胀或胸胁痛胀,平素闷闷不乐或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脉弦。治遵调达木郁之旨,疏通气血贯穿始终,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临证常用益母胜金丹(当归、川芎、熟地、白芍、丹参、白术、茺蔚子、香附、益母草)加减,本方出自程国彭《医学心悟》,能行气调经。《医学心悟·求嗣》曰:“若后期而至,此血寒也,益母胜经丹加肉桂主之;若将行腹痛是气滞也,更加顺气之药。”我们喜重用香附,因香附是治郁要药,如丹溪的“独胜丸”即香附一味,后人又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2]。

1.2 肝郁脾虚,治以理脾和胃、和煦肝木 临床所见本病形体肥胖者不在少数,这与现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如快餐外卖或晚餐过于丰盛,同时与体力活动过少引发肥胖及脂肪肝有关。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运化失职,脾升胃降之功能失调,痰湿积滞,不仅容易导致形态肥胖,且使冲任失调,胞宫气血停滞,终致经血不应月而至。症见月经后期,经血量少,形体肥胖,胸胁闷胀,大便溏薄,平素情志抑郁,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脾胃运化实有赖于肝脏的疏泄。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脾升胃降的功能恢复,运化正常,气机周流,痰湿亦随之而消,肥胖有减,经血复来。多选逍遥、黄连温胆之属,以疏肝理气、健脾燥湿。习用葛根升清降浊、启发脾机,竹茹清化痰热、降逆和胃,二者相合,一升一降,条达气机。

1.3 阴虚阳浮,治以补益肾水、清平相火 临床见本类患者年逾不惑,天癸将竭,肾精亏虚,根据五行制化原理,肾水为肝木之母,母亏则子亦虚,肾阴不足以滋养肝阴,致使肝藏血不足,阴阳失衡,龙雷之火妄动,阳浮于上。症见为月经后期,量时多时少,或夹血块,腰膝酸软,急躁易怒,眩晕耳鸣,潮热盗汗,心悸失眠,舌红苔少,脉弦细。我们常以一贯煎合二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母补子,滋肾水以养肝木。一贯煎首见于《续名医类案》,生地黄滋阴壮水,当归、枸杞子养血滋阴,北沙参、麦冬以滋补肺胃,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全方养金水、制肝木,以顺肝用。二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白芍、甘草、煅龙骨、牡蛎、白术、附子、女贞子、墨旱莲)出自《外台秘要》,具有滋阴潜阳、调和营卫之功。方中桂枝温通散结以缓肝木之郁,与白芍之配伍,又可调和营卫以养血柔肝;煅龙骨、牡蛎滋阴潜阳,使虚阳下潜,镇龙雷之火[3];白术、附子意在补中焦之阳气,阴中求阳,达到补益肾水的目的;女贞子、墨旱莲更滋肝肾之阴。诸药相合,补益肾水,制约上亢之肝阳,使阴阳平衡,经水自然而下。

1.4 气血阴阳失调,治以活血化瘀、燮理阴阳 “新病在气,久病在血”,肝失条达则经脉不畅,气血流行受阻而形成瘀血,延久瘀阻胞宫,以致经血不至。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兼夹血块,口苦喜饮,少腹胀满,倦怠乏力,眠浅多梦,小便偏黄,舌质红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来弦涩。如唐容川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言“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这就说明瘀血证可由木郁不达导致。笔者团队秉承徐经世大师思想,活血遵容川,调和阴阳则守景岳之法,予以活血化瘀、燮理阴阳以图之。因肝为藏血之脏,治疗注重调节气机,方能达到化瘀目的,常取燮枢汤(柴胡、黄芩、川楝子、半夏、红花、蒺藜、皂角刺、片姜黄、茜草、焦四仙、莱菔子、泽泻)加减。该方乃现代著名中医大家焦树德所创,原治久病瘀血所致肝胆疾患,照顾到肝主藏血和病久入血等特点,由此顺应肝之特性,调转枢机,活血化瘀,以达通经之效。至于调和阴阳,首当熟知阴阳互根互用之理,如《景岳全书》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常以二至丸滋养肝肾,并合以菟丝子、淫羊藿以阴中求阳,阴阳相济,共奏填摄冲任、温阳暖宫、调经通闭之功,临床对月经后期、闭经等具有良效。

2 病案举隅

华某,女,28岁。2018年10月28日初诊。

患者主诉月经延期2年多。自2016年人流后至今月经衍期,多在10 d以上,最长3月余,经量偏少,色暗,夹有血块,经前乳胀或胸胁痛胀,平素闷闷不乐,遇事烦躁易怒,大便偏干燥,小便正常,眠差多梦,饮食尚可。舌淡苔薄,脉细弦。末次月经9月24日。诊断:月经后期;辨证: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治疗:条达木郁,理血调冲;治以益母胜金丹合逍遥散加减。处方:

制香附20 g,茺蔚子15 g,菟丝子20 g,柴胡10 g,白芍20 g,当归12 g,川芎10 g,丹参15 g,益母草15 g,肉桂3 g(后下),红花10 g,酸枣仁25 g,合欢皮30 g。10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11月8日):药后情绪改善,睡眠平稳,大便通畅,日行一次,乳房胀满,月事仍未至,舌暗红苔薄,脉细弦。木郁尚不达,气血阻滞,冲任不足;继以疏肝理气,增补益冲任、活血化瘀之力。上方合用二至丸合燮枢汤加减。处方:

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菟丝子20 g,淫羊藿15 g,覆盆子15 g,制香附20 g,柴胡15 g,白芍20 g,川芎10 g,川楝子10 g,益母草15 g,红花10 g,茜草15 g,莪术10 g。10剂。

三诊(11月20日):患者诉前药未尽,月经已来,乳胀好转,余无特殊不适。继以调肝诸法治疗,巩固疗效,此后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按:本案人流后长期情志不遂,肝郁不达,出现月经后期,反复已有2年之久。症脉结合,证属气郁血滞,冲任失调。一诊以柴胡、香附疏肝气通经隧;又以当归、白芍柔肝养阴;川芎、丹参、红花、益母草理气活血化瘀调经;茺蔚子、菟丝子补益肝肾以调冲任;酸枣仁、合欢皮宁神开郁,使木有所养以宣达肝气;全方合力,以条达木郁,理血调冲。二诊患者虽经血未至,但乳房胀满,有见行经之象,治当滋肾助阳,加强活血化瘀之力,方合二至滋肾养肝,加覆盆子、菟丝子、淫羊藿以阴中求阳,填摄冲任;而柴胡为调肝要药,具有引经作用,并促进川芎、川楝子、益母草、红花、茜草、莪术等大队药物之疏肝理气活血通经作用。三诊均继以“调肝”为核心,重视理肝气、养肝体、行气血、调阴阳,终使月经以时而至,以收良效。

3 结语

当今社会已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人们不再为温饱而担忧,情志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成为现代疾病谱中主要疾病。女性虽然社会地位较前提高,但是心理压力也明显较前加重,欲望不遂者常见,易因郁致病,肝先受及,藏血与疏泄功能失职,久之气血失调而致月经后期。治疗以调肝为核心,灵活运用徐老调肝“三十二字法”,并注重心理疏导,可取得满意疗效。

猜你喜欢
字法肾水疏肝理气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无法之法”
唐代书法家学的传习内容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乳腺结节41例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应用润肝汤治疗肝血燥的体会
“三字法”求解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
疏肝理气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研究运用进展
论肝无补法
疏肝理气润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