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演进过程研究

2020-11-12 07:31赵海波
时代人物 2020年19期
关键词:国际关系朝鲜半岛

赵海波

关键词:古代中国;国际关系;朝鲜半岛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化交流史研究”(CSY20047)

一、中朝关系的范围界定

首先就“中、朝”二字而言,望文生义,最直观的解释应该是现在位于东亚的中国朝鲜半岛的朝鲜、韩国,这毫无异议。但是中朝关系史却不能仅仅局限于现代,因为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历史均有2000多年的文字记载,随着不同历史时期政权的更替,中朝两地各自的国家政权名称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历史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前行的,因此我们也必须以动态的视角来观察和追溯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演变。

其次,历史上,不仅中国的行政疆域曾经数次深入朝鲜半岛,建立地方政权,朝鲜历史上的政權也曾多次越过半岛,甚至占据中国东北部边疆的部分地区。所以,如果仅以现代的疆域划分来生硬地理解中朝政权的关系史,只会导致缘木求鱼,很难理清历史的本来面貌。

最后,在1910年沦为从日本殖民地之前,历史上的朝鲜半岛及其相关政权基本上以汉字为官方文字,对中原文化也一直保持着密切关注和积极学习的态度,不断地吸收中原文化并进行适用于本土化的改造。这是一个充满复杂背景的论争与思辨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样不能仅凭当前的中朝、中韩关系,进行简单的描述。这一过程涉及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原与朝鲜半岛政治关系与文化互动的不断积淀。因此,我们必须以历史的,不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与文化交流史。

二、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历史区间划分

中朝关系史从宏观上来讲,实际上就是中原政权与朝鲜半岛政权之间关系。随着中原中央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东北部边疆及朝鲜半岛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从政权的关系上来讲,多有从属名分,但是也有强弱易势,分庭抗礼的时代出现。所以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朝鲜半岛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原政权的藩属,也不能简单的断言朝鲜半岛从来就是独立于中原之外的政治势力,这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错误论断。简而言之,中原与朝鲜半岛的政治关系从源头上来说,最早是黄河流域政治势力延伸到东北边疆、及朝鲜半岛地区,从而形成了当地最早的诸侯政权--箕子朝鲜,这个政权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商周时代,与先秦时期的燕国关系最为密切。秦末汉初,卫满灭箕氏朝鲜取而代之,建立卫氏朝鲜。汉武帝时,灭卫氏朝鲜而建立辽东四郡,将朝鲜北部纳入中央直辖。魏晋时,高句丽崛起东北。西与中原平分秋色,南与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争雄。隋炀帝时,三征高句丽而不下,身死国灭。唐太宗数次讨伐高句丽,难见全功。直到唐高宗李治时期才与新罗联合,灭亡了高句丽、百济,首次统一了朝鲜半岛。但是后来,又因为吐蕃在西线的军事威胁,不得不放弃对朝鲜半岛的占领,在新罗甘为臣属的前提下,与新罗结束战争,划大同江而治。从此开启了朝鲜半岛向中原政权称臣的藩属国家关系。安史之乱后,中原军阀割据,新罗国同样内乱不止。之后中原陷入五代十国的割据状态,新罗同样陷入后高句丽、后百济、后新罗的后三国时代,争战不休。当中原政局相对稳定,契丹辽国统一北方,与北宋、西夏鼎立之时,王氏高丽重新统一了朝鲜半岛,与北宋联盟共同对抗强大的辽国。金国崛起灭亡辽国和北宋后,迫于军事压力和陆路交通完全断绝的现实,南宋与高丽间,相互断绝了往来。蒙古崛起后,建立了强大的蒙元帝国,高丽难以抵抗,遂沦为蒙元附庸,虽保留国号,但同时也被划为征东行省,国家基本失去了独立。元朝末年,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王朝,李成桂也趁势发动易姓革命,推翻王氏高丽的统治,建立李氏朝鲜王朝,并主动尊奉大明为宗主国,甘为藩属。明太祖朱元璋也曾下令:“朝鲜为不征之国”。由此,朝鲜与明王朝建立了稳固的宗藩关系。明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发20万大军攻打朝鲜,朝鲜军队一触即溃,朝鲜宣宗出逃至辽东,向万历皇帝求救。万历发兵数十万,耗费数百万石粮食,费时7年帮助朝鲜击败日本的入侵。从此,朝鲜上下,感念大明复国恩德,甘为臣下,自诩大明东屏。明末,满洲后金崛起,朝鲜王朝自上而下积极帮助明军抗击后金,招致后金两次大规模入侵(丁卯胡乱、丙子胡乱)。因战败,被迫断绝与明王朝的宗藩关系,沦为为后金建立的清王朝的藩属国。

综上所述,结合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的时间顺序,以及朝鲜半岛对应时期的政权交替,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政治关系演进过程大体上可分为:1先秦时期的燕国与箕子朝鲜、2两汉时期与卫满朝鲜及辽东四郡、3魏晋隋唐时期与高句丽、4唐与统一新罗、5辽宋金元时期与王氏高丽、6明、清与李氏朝鲜等六个历史区间较为妥当。这样的划分基本上兼顾了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和朝鲜半岛政治格局的演进步骤,可以将政权关系的考察分段设置于较为接近的历史时间内,使研究的对象具有较稳定的相互关联的历史文化背景,保证研究步骤的严谨、可信,也可以在考察中朝关系的复杂演变时,依靠清晰的时代背景进行宏观上的印证,不至于以偏概全。

三、中原与朝鲜半岛政治关系的演进

从政权体量和政权关系的实质来看,第一个时期是先秦时的周朝、春秋战国时的燕诸侯国与箕子朝鲜(韩国史的古朝鲜)的关系。这一时期实际上最早可以追溯的武王伐纣时期,共41代国王,国灭时,已经是西汉初年。据《史记》、《汉书》等史料记载,箕子朝鲜源于周武王的分封,本质上应属于距离中央政权较偏远的诸侯政权,随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周天子式微,逐渐被阻隔并远离中原政治核心。到了战国七雄时期,箕子朝鲜被燕国孤立于东北方,除了燕国以外,与其它国家基本没有了实质性的往来。秦国也是在灭掉燕国后,才与箕氏朝鲜接壤,有了往来。

第二个时期是卫满朝鲜与汉王朝设立辽东四郡的前后。本质上是东北部卫氏朝鲜的扩张导致中原中央政权第一次将朝鲜半岛纳入直辖统治。公元前194年,羽翼已经丰满的卫满击败箕准,而后自立为王,建立了卫氏朝鲜政权。此时正值西汉惠帝时期,天下大治,所以卫满虽有野心,但不得不臣服,并依靠西汉的支持四处征战,拓地千里。到了卫满之子卫蒙继位时,也是生不逢时,虽有雄才,但受制文帝、景帝以及匈奴冒顿单于的雄才大略,也不得不隐忍,两面讨好。到了第三位国主卫右渠的时候,正值汉武帝与军臣单于争雄,卫佑渠想借机拓展疆土,吞并弱小部族,扩充实力。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令涉何出使朝鲜,召谕卫右渠归属中国。卫右渠虽不同意,但仍礼送涉何归汉,结果反遭涉何袭杀使臣冒功请赏。涉何的荒唐和卫右渠的不能忍辱负重,由此引起了汉政权与朝鲜的武装冲突。经过一年多的战争,汉王朝以惨重的代价获得胜利,卫佑渠战败被杀,卫氏朝鲜灭亡,汉武帝在朝鲜故地设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也就是辽东四郡。辽东四郡虽不断收缩,但一直保持着与中原的政治联系,直到南北朝时才被彻底放弃,沦为飞地。

第三个时期是魏晋隋唐与高句丽的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实际上是因为高句丽崛起于东北,与中原及朝鲜半岛南部政权政权争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难看出,高句丽的政权,实力十分雄厚,极具扩张意识和军事威胁,是可以与中原政权抗衡的强大国家。不论是后燕的慕容氏,还是隋唐的统治者,均视高句丽为心腹大患,欲灭之而后快。按照与中原政权的对抗烈度,可以大体上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成长扩张阶段,主要的战争对象是东北边疆的地方政权(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还没有与中原中央政权进行全面军事对抗的实力。主要采取的是军事蚕食的手段,逐步扩张。后一个阶段是到了隋唐时期,高句丽已成长为东北部地区相当强悍的军事帝国,军事实力引起了隋、唐帝国的重视和忌惮。由此,时断时续地爆发了数次全面战争,最终的结局是长期的战争导致高句丽的国家实力不断被削弱,最后,在唐罗联军的攻击下,高句丽、百济灭亡。

第四个时期是唐王朝与统一新罗时期。唐罗联军灭亡高句百济后,唐王朝和新罗为分配战果产生分歧,唐王朝本意为设置州府,将高句丽故地和朝鲜半岛直接转化为自己的管辖疆域,一劳永逸,以绝后患。新罗忌惮唐王朝的强大,虽有占据百济,高句丽国土的野心,却自知没有反抗唐王朝的实力,只好表示对唐王朝的臣服,接受唐王朝鸡林都督府的册封。但是恰巧吐蕃在西北大败唐军,威逼政治中心,迫使唐王朝不得不从东线调兵挽救西部战线。新罗趁机挑拨高句丽和百济叛乱,从中渔利,唐罗战争随即爆发。新罗自知难以真正抗衡唐王朝,只要领土,甘为臣属;唐王朝也在西部吐蕃的压力下,不愿在朝鲜半岛投入太多兵力。最终通过谈判,以大同江为界,达成和解。新罗实现了对朝鲜半岛的大同江以南区域的统一。之后经过短暂的沉淀,唐罗两国又恢复了正常外交,并将经济文化交流推向更加繁荣的高度。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陷入了,军阀割据,政治极度混乱,民不聊生。新罗也由于王室政权,政治腐败,导致了军阀混战和百姓起义,分裂为局限金城一隅的新罗王室政权,后高句丽政权和后百济政权。朝韩历史界称其为“后三国时代”。这三个国家实际上就是三个军阀政权,为了城池和土地,相互征战不休,新罗实际上只剩下了金城一地,实力十分微弱。但是拥有王室的正统,讨伐的利益不大。所以主要的战争发生在后高句丽和后百濟之间。后来,高句丽王弓裔的部将王建取而代之,建立了高丽政权。最终是由王建的高丽政权以政治协商的方式实现了对朝鲜半岛的再次统一。

第五个时期是辽、宋、金、蒙元政权与高丽王朝时期。王氏高丽建国之初,中原大地正处于五代十国的后期。王建与公元918年建立高丽政权,耶律阿宝机于916年建立大辽政权,后周政权建立与951年,北宋立国于960年。从时间和地域上看,王氏高丽在建国之初,首先产生直接关系的必然是辽国。公元926年之前,辽国和高丽之间有渤海国作为缓冲,并没有冲突和密切的往来。

公元926年阿保机灭渤海国,置东丹国,始与王氏高丽为邻。 公元936年,王氏高丽灭新罗,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 随着渤海的灭亡,与之一衣带水的高丽已深深感到契丹的威胁,遂与契丹交恶。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以后,高丽遣使贡方物,奉其正朔,以为策应。第一次辽丽战争爆发于公元993年,公元985年结束。辽面对北宋收复幽州的攻势压力,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压力,辽国发动了第一次对高丽的战争,以辽国胜利告终。 公元1004年宋,辽缔结檀渊之盟。辽国已无后顾之忧,而此时正值高丽爆发“康肇之变”。辽圣宗以此为名,吊民伐罪,于公元1010年发动了第二次辽丽战争,攻破高丽都城,大胜而还。 第三次辽丽战争爆发于公元1014年至公元1019年间。辽先胜后败,战争后期,两国战事各有胜负,进入僵持,最后高丽虽然取胜,却已然丧失反攻的能力,最后高丽在辽的攻势下求和,两国实现妥协与和解。

公元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大金”国。公元1119年,金与高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的实质是争夺保州和边境要塞,争执焦点也同样是边界问题。公元1125年,金灭辽。次年,高丽对金称臣。北宋王朝希望与高丽结成联盟,以抵辽、金之压力。因此,北宋政府对高丽使节给予相当的礼遇。而高丽更注重现实利益,所以高丽与北宋的来往,往往根据实际情况,时断时续。公元962年,高丽第一个官方使节向北宋“呈现方物”,开启了中朝之间的通商贸易往来。因为当时高丽、宋、辽三国之间复杂的关系,从而导致了宋与高丽之间使节往来的中断43年。直到公元1073年,高丽再次派遣使节来宋,两国之间官方使节的往来才日渐频繁起来,并一直维持到公元12世纪30年代北宋与高丽的官方接触时断时续,民间往来去一直没有断绝。大量的书籍此时流入朝鲜半岛。到了南宋时期,迫于金国的军事威胁,高丽与南宋的外交关系基本处于断绝状态。

蒙元从1231年到1273前后和高丽打了九次战争!这是一场前后持续42年的战争,时间之长,仅次于蒙古征服南宋。1258年蒙古将高丽废为自己的内属国,其王室国祚虽仍旧得以延续,但却是真真正正的“苟且偷生”。蒙古高丽战争以后,高丽被废为“征东行省”,然而与元朝内地行省不同的是,征东行省仍旧保留着高丽王室,最高长官行省丞相仍旧是高丽王。相对于内地其他行省,征东行省保持着相当强的独立性。

第六个时期时是明、清与李氏朝鲜时期。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1388年5月年王氏高丽将领李成桂发动兵变,背元投明,改国号朝鲜。明朝与朝鲜王朝保持着两百余年的友好外交关系。1392年,明赐予“朝鲜”国号,两国建立宗藩关系。朝鲜王朝对明朝采取"事大"的尊奉政策。1592年,日本侵略朝鮮。明神宗发兵援朝,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在两国关系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朝鲜王朝视明朝此举为"再造之恩"。明末,随着女真族在东北的崛起,两国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1636年,皇太极逼迫朝鲜王朝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但朝鲜王朝此后仍然暗中帮助明朝。1636年丙子胡乱导致朝鲜王城被陷,王室被围困都城首尔附近的南山城,被迫断正式绝与明的宗藩关系,成为清的藩属国,并交出两位王子到沈阳作质子。满清与朝鲜的关系虽名为宗主与藩属的关系,但由于清初,忌惮于两线作战的压力,对朝鲜很难真正信任,采取军事压迫、政治操纵、经济掠夺等手段来逼迫朝鲜,使之顺服。朝鲜上下,同样心怀明王朝的恩德,伺机反正。清初数十年,都在忙于扑灭各种叛乱,对朝鲜也十分警惕。朝鲜也在明亡近100余年间,自诩大明遗民,致力于反清复明。于是,在清初100余年间,两国名为藩属,实为敌对,各自防范,文化经济来往基本断绝。乾隆后期,清朝国势日隆,已经无视朝鲜的威胁,才渐渐放松了对朝鲜的监势与封锁,朝鲜使臣有了在中原自由活动的可能。两国的文化交流才日渐频繁。1775年朴趾源随使团赴中国,撰写《热和日记》引发了朝鲜学术界的重视,北学派“北学中国,富国强兵”的呼声,促成了晚晴与朝鲜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叶最后一次文化交流的繁荣。

综上所述,从古代中国政权和朝鲜半岛政权关系史的演进过程来看,在先秦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或更早的时间,北部朝鲜半岛的政权起源于周武王分封,是中原诸侯国的一个,是可信的。只有如此,汉初才会因接纳来自中原的武将卫满,导致国灭。卫满朝鲜被汉武帝灭国后,朝鲜半岛北部曾经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属于中国古代政权的直辖区域。随着高句丽的崛起和在东北地区的扩张,才逐渐失去对这一区域的掌控。后期高句丽爆发了与隋帝国、唐帝国的长期战争,最终被唐罗联军灭亡。新罗统一半岛后,对中原政权保持臣属身份。高丽建国后历经辽宋金政权,最后被蒙元征服,沦为附庸,失去独立。明建立后不久,李氏朝鲜取代高丽,向明朝称臣,经万历朝鲜战争后对明朝忠心耿耿。清朝灭亡明朝,朝鲜一直图谋反清复明,直到北学派复兴才与清王朝恢复文化交流。

从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整体关系上来说,不论是在政权的起源,还是在文化的血缘上,都存在着难以分离的纠葛。从政体上来看,不论朝鲜半岛是否隶属中原政权,在制度上一直保持着接纳和学习的心态。从文化思想的体系来考察,同样有着浓厚的师从中华,异域开花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王臻.中韩建交以来明末清初中朝关系史研究述论[J]韩国研究论丛,2013,12

[2]胡春惠.从中韩关系史中谈汉学之东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

[3]赵丽媛.十一世纪中下叶宋丽关系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2013.05)

[4]王贵竹.试论十至十一世纪辽与高丽在大同江以北地区的争夺[M]延边大学,2010,05

[5]宋有成.中国的韩国史研究综述[J]韩国学论文集,2002,01

猜你喜欢
国际关系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旗如何产生(答读者问)
习近平应约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
宗教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浅议英联邦诸王国的主权沿革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国际化管理和国际化人才关系的探讨